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可转换公司债的涵义界定、性质特征公司债(CorporateBandsorDebenture)是公司通过证券发行,与他人形成金钱债务关系。我国《公司法》第160条规定,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的发... 相似文献
2.
可转券的特征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券,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条规定: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简单地说,它是指持有人可以将其转换为发债公司普通股票的一种有价...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仅有南化、丝绸转债两只可转换债券,并且这两只可转债都是未公开发行股票的非上市公司发行的,这对于新兴的中国证券市场无疑是金融创新。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只有上市公司可以发行可转换债券,而且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量占市场债券发行量的比例也愈来... 相似文献
4.
5.
可转换债券现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关于可转债的研究也日益受人关注。本文试图从发行人融资的角度,就可转债的内涵特征、融资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定价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7.
可转换债券具有股票和债券的双重特点,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利用可转换债券筹资具有一些特定的风险。如果企业不加以重视,必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如何规避风险成为企业利用可转换债券筹资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10.
可转债:绩优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去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后,可转债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一个热点,但是由于有关规定过于原则,有些需明确的问题尚未涉及,该办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又以通知的形式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进行细化和补充.新规定提高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由于可转债融资在多种融资方式中具有相对优势,可转债应成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债券融资方式的价值组成的分析,指出了一份可持续债券实际上是一份纯粹债券和一份可以购买普通股的看涨期权的组合。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价和纯粹债券价值的差价部分,就是投资者为这份内嵌的看涨期权所支付的价格。在一个有效市场中,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比起其它融资工具来说,可转换债券不便宜,但也不昂贵。一般而言,如果公司未来表现良好,发行可转换债券不如发行纯粹债券但会优于发行普通股;相反,如果公司未来表现不好,发行可转换债券会优于发行纯粹债券但不如发行普通股。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成功发行可转债与有发行意向但未成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成功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影响可转换债券发行的重要因素,即第一大股东持股越高,越可能成功发行可转债,其他利益集团持股比例与流通股比例与成功发行可转债却呈现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为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人依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简单地说,转券投资人以牺牲一些利息为“代价”,来换取未来一定时间内适宜凤价大幅上扬时,以事先约定的转股价格来转换成股票,从而获取差价利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新品种--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介绍,结合对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和融资原理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分离式可转换债券的交易机制和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和完善,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拟发行及正式发行可转换债券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可转换债券主要条款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上市银行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机。 相似文献
19.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兼具债券和期权的属性,因此,对其定价的方法种类较多也较为复杂。本文运用科学计算语言matlab进行编程,对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改进,考虑了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中的边界条件和股价波动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并通过对巨轮转债的定价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可转换债券的时机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我国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偏好权益市场收益率较高的月度;b.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时机选择与企业长期债券收益率(或成本)的变化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c.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时,普遍不存在严重的代理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