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勇 《海南金融》2013,(10):15-17,25
在开放经济条件之下,热钱的流入会引起基础货币的被动增发,进而对物价指数产生影响。本文构建热钱与通胀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热钱与通胀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以及汇率对对热钱规模与价格指数影响显著,重视对热钱的监管并消除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金融动态     
观点报道>>钟伟:政府应容忍资本市场上升以缓解通胀。安邦特约经济学家钟伟日前称,目前通胀成因有众多解释,一是输入型通胀的说法。钟伟认为,年初至今的高油价等可能对物价有一定冲击,但应该不是决定性因素。二是热钱作祟的说法。钟伟认为,一季度热钱内流可能超过千亿美元,但央行既然说80%的外汇占款已经对冲了,那么热钱应该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通缩与通胀并存中缓慢复苏和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相应对如何应对国际投机冲击、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如何严控通胀、严控国外热钱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等问题提出了八条看法与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 《金融博览》2010,(24):84-84
当前,通胀是中央决策层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此次治理通胀的手段可能不会与2007年的快速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雷同,尤其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国际热钱觊觎中国套利机会的节点之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今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治理通胀方面,在货币政策上宜采取适时加息,但同时必须有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因为导致通胀的根本原因是财政赤字过大,寅吃卯粮。同时,对财政金融全力扶持秋季丰收、加强对输入型通胀的管理、遏制"热钱"流入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报摘     
《中国外汇管理》2011,(3):11-11
新兴市场投资者紧盯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1月11日 新兴市场当前既要应对通胀,又要努力阻止来自发达国家的巨额热钱流入。这使政治家和央行官员面临左右为难的选择。要么维持低利率,以保持汇率稳定、遏制热钱,要么通过加息压制通胀,但会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为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所谓热钱激增的过程,特别是2007--2009年,外国资本有目的进入中国以寻求短期利润。热钱的涌入让中国已经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更为严峻,政府为减少热钱通胀效应的措施也面临两难境地。针对最近大量的金融资本进入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发表警示其将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2008年越南爆发金融危机,出现了通胀失控、越盾贬值、股市和房市价格跳水等迹象。为避免类似危机的冲,击,我国应严防热钱兴风作浪,审慎开放资本项目,加强外资流向监管。  相似文献   

9.
王成 《证券导刊》2010,(10):16-16
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热钱并不能有效的流入股市,而且热钱和股市相关性并不高,同时顺差增长非常有限,这和05年开始的汇改时代完全不同,未来市场流动性的关键仍在于通胀预期带来的储蓄搬家。  相似文献   

10.
在论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在克服了国际上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困难,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的同时,指出经济金融发展还存在通胀居高不下、国际粮价和石油等资源性价格暴涨、国际热钱蜂拥进入、股市狂跌等问题,相应提出六点对策与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应对从紧货币政策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装 《银行家》2008,(6):63-66
编者按: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和中国为抑制通胀的连续加息大大刺激了热钱的流入,使中国外汇储备遥遥领先于全球各国,热钱与强制结汇制结合引发了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最终导致宏观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2.
面对通胀压力的不断加大,各国意识到货币泛滥的后果,纷纷采取加息行动,通过紧缩银根来吸收过剩的流动性,以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热钱向我国的流入,为我国汇率改革赢得了空间,也有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博览》2011,(11):38-38
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在”上海论坛2011“专题学术活动上表示.当下中国面临的是输入性通胀.提高准备金率或发国债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通胀势头。他指出.中国的通胀实际上是由美国政府的决策所导致,中国政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将短期借款利率定为接近于零.同时人民币又面临升值压力,热钱就会涌入中国.中国的央行不得不买入美元以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但美元又是基准货币,这样的举措崩会导致通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通胀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从2011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来看,2011年物价还有持续上涨动力,货币发行过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热钱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国内宏观调控任重道远。可以预见,关于通货膨胀何时结束的讨论会贯穿全年,2011年的经济形势仍然被看好,而抗通胀仍是2011年经济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管理》2012,(1):24-31
“热钱”,可以当选为2011年度最热的财经词汇之一。纵观整个2011年,世界经济是“冰火两重天”。全球流动性热效应明显,发达闻家需求严雨不足;套利“热钱”流入发展中国家注入过多流动性。同时推高进口需求,并通过进口成本输入通胀,造成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量国际热钱的持续流入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各项调控提出了挑战.目前,热钱能够通过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以及错误与遗漏项目流人我国.用间接法估算中国的热钱规模的结果是较为惊人的.热钱流入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热钱流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热钱,这个在11年前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翻云覆雨的词汇,如今正被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界人士所论及,被视为悬在2008年中国经济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无影,去无踪"的"热钱",近期在越南又兴风作浪,导致该国出现恶性通胀、货币大幅贬值等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多国政府和民众的警惕和忧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证的我国热钱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际热钱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实体的影响逐渐显现。因此,本文以国际热钱流动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热钱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都是影响国际热钱流入的重要因素。其中,汇率对热钱流动具有负向影响,通货膨胀率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对热钱流动具有正向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建立多层次、高效率的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热钱,这个在11年前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翻云覆雨的词汇,如今正被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界人士所论及,被视为悬在2008年中国经济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无影,去无踪”的“热钱”,近期在越南又兴风作浪,导致该国出现恶性通胀、货币大幅贬值等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多国政府和民众的警惕和忧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大,给热钱的流入带来可能。近年来,国内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均出现了大幅波动,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热钱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