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金宝 《价值工程》2006,25(2):79-82
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竞争优势理论在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各有不同,它们之间决非简单的替代关系。从一国出口产业获利能力的角度,可简单概括为:比较优势是保证一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利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绝对优势是一国获利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而竞争优势则是保证一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获利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当代,指导各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然而按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生产并出口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一国际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无法赢得长远的经济发展优势。只有在国际竞争中真正拥有竞争优势的国家才能不断地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长足发展。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发展、行业结构等多个方面。不同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形成、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过程各有不同。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如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该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王林 《现代企业》2010,(7):32-33
比较优势是一国或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安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比较优势,以此为基础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之中,并着跟于未来,积极培育其动态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家、地区间的竞争更加依赖于各自的比较优势。文章结合比较优势理论,深入分析了由于贸易流通所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比较优势理论,意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环境优势,分析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避免环境问题的再度恶化,使世界经济贸易向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自从麦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提出以来,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成熟理论,甚至认为它取代了比较优势理论,呼吁以竞争优势理论来代替比较优势理论,企业的比较优势要向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6.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受到竞争优势的挑战。但是笔者认为两者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的研究和给予的解释。本文首先对波特对比较优势的误解进行解释。然后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认为比较优势是在不断变迁的。要保持动态的比较优势更需要竞争优势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近期的国内外系列经济热点事件,特别是国内各类进出口企业的生存状态,引发出关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的思考.本文结合为什么要重视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在简要追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历史后,重点阐述了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这两种目前在我国众多专家和学者中讨论较多的国际贸易战略.在对上述两种战略的介绍后,综合得出了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的国际贸易发展战略,更适合新经济形态下的国际贸易发展需求.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形成的全要素生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和其他方面的效率,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大的优势,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的综合实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地区有其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旅游业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也应有所不同。欠发达地区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状态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必须选择与之相符的技术路径-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应如何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技术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欠发达地区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强旅游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3,(22):4-5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林毅夫的比较优势战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做了很好的解读。本文在分析比较优势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一国在贸易政策方面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王明益 《价值工程》2007,26(3):23-25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论假设在当今经济大环境下已经不再存在,因此它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也就值得怀疑。文中较深刻地剖析了其不适应的一些方面,并提出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在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界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为了迎接挑战,尽快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富有远见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指导。在这方面难以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论比较多的关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关系及其适用性。我们认为,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审视这两种理论表述方面的差异性,从现实需要出发,避免“比较优势陷阱”,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重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解释国际贸易原因和贸易利益的主导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模型到新古典贸易模型的发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兴起,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无论从理论,还是政策方面,电子商务都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同方面的影响。本文在回顾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电子商务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何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不仅需要企业自身不断挖掘和强化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需要政府通过贸易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国内经济体制等方面为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重视我国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际贸易理论是指导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是比较优势理论,许多学者强调要发挥我国的资源比较优势。事实上,我国多年来基本上是以劳动要素和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 我国的比较优势是相对的、暂时的,随着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资源和环境制约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必须探索走向国际市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詹春燕 《物流科技》2002,25(6):23-28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自诞生以来,接受了二十余年的实践检验,越来越被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践的指导性,正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也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本文依据竞争优化理论对我国的外贸实际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应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从比较优势战略较为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不同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绩效都是不同的。而竞争型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是竞争优势。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何而来?本文的要旨,就是要研究企业国际竞争的竞争优势来源,从理论发展的研究中,探求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性来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关于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早期对国际竞争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企业只是隐含在国家这个概念下进行研究,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个体。因此,我们需要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相关研究中探讨国际竞争优势。随着国际经…  相似文献   

17.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能游离于国家经济大环境之外,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西部地区来看,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发展的主动,必须要充分利用、挖掘、提升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这有利于从整体上增强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一、西部地区从比较优势出发构筑竞争优势的必要性有比较优势不一定真正有竞争优势,但有比较优势有利于培育、创造出竞争优势。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争取在国际国内分工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必须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刘琛君 《中外企业家》2009,(20):250-251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竞争优势理论则论证了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在分析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着重论述了后危机时期,如何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构筑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及创新优势依托型的外贸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农村地区优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义  胡大源 《经济界》2000,(6):79-81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条件差别很大,在商品生产各个项目上,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实际或潜在优势,这些优势是各地在商品竞争条件下发展的基础条件。认识、利用和发挥我国农村地区优势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比较以认清优势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农村各个地区有什么优势,具体到一个县,一个乡镇,有哪些方面可以称为优势?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 由于好坏、美丑、丰贫、多少都是相比较而言,所以,只有其他地区所没有,或这一地区具有比其他地区能更多、更好生产社会所需商品的生产条件才能称为优势。如…  相似文献   

20.
H-O理论(即赫克谢尔-俄林理论)以要素禀赋为分析核心,认为正是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才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一国比较优势.本文将结合H-O理论,通过对近10年来的中国进出口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于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并结合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应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利用区域地理优势等方面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