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慧 《金卡工程》2010,14(9):21-22
行为人无法确定的高空抛物行为造成损害时责任如何承担,是侵权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侵权行为法》对此作出了由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过错推定责任的明确规定,但是该条规定是否合理,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高空抛物行为责任承担的学说分析入手,论证应当将高空抛物行为视为一般侵权行为,适用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当行为人不确定时,建立社会化的机制对受害人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2.
方可艺 《金卡工程》2009,13(3):103-104
目前,城市建设的加快,高层建筑迅速增多。如某人因建筑物上的悬挂物、搁置物坠落或人为抛掷之物遭受损害,由建筑物所有人、管理人或抛掷人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这在法律上毫无疑问。然而很多情况下,实际加害物的所有者、管理者或抛掷者却无法查明,真正的致害人多半不会主动承认。我们称这种案件为高空抛物案件。也因此,随之而来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事件已成为社会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翠红 《金卡工程》2009,13(7):107-107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而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往往直接关系到诉讼的结果,因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含义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国外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与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把它们与我国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进行了比较,希望对我国的举证责任倒置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关立云 《金卡工程》2009,13(7):108-108
在医疗损害赔偿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患方和医方应分别对哪些事实进行举证,以及谁应承担败诉的风险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美国、德国、日本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的分析介绍,以期能对我国医疗损害赔偿举证责任分配提供几点借鉴。  相似文献   

6.
袁顺苹 《金卡工程》2009,13(5):120-120
高空抛物侵权的频频发生及其在实体法上依据的欠缺使得实务界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关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则是争议的核心。对过错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的选择确立也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在面对受害人及被列入可能行使侵权行为的无辜方相对的两方利益主体时法律的选择。而通过对高空抛物侵权的认识,对过错原则说与过错推定原则说的论述可见,确立侧重对受害人利益保护的过错推定原则,不仅有利于实现法的价值,符合侵权法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分散社会风险及维护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紧接着国家税务总局以通知形式进一步落实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第二条第五款规定:“对市场内的经营和其经营的产品,如税务机关无证据证明销售不是‘农民’的和不是销售‘自产农产品’的一律按照‘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执行政策”,这是一条对农民增加收入的利好政策。它实际上是对是否应征税的举证责任分配给税务机关。乍一看其规定似乎没什么问题,且其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机关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规定。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税务行政解释存在的原则问题,其后果将导致对这一领域税收征管失控。  相似文献   

8.
保险作为一种服务商品,其有形载体是一份保险合同,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具有无形性、复杂性、长期性、内在价值透明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浩华 《金卡工程》2009,13(8):108-108
本文以近年来出现的几例典型的高空抛物案件引出所要讨论的问题-以证明责任为视角解析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致害案件,运用有关证明责任的知识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自己对处理该类案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1.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在诉讼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案件判决的结果.本文对现行民诉法中“谁主张谁举证”问题、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和法院对证据的调查和收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三种举证方式相互结合,形成互补,有利于查明事实真相.同时也对这三种举证方式的不足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得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分析 (一)案情简介 原告:王某被告: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泉州支公司(以下简称“泉州某人寿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沿袭原《侵权责任法》有关高空抛物侵权连带的归责方式,但该制度的深层学理争议从未平息。“正义”和“仁爱”这两个道德价值可以为这一争论提供更为清晰和严格的概念框架,来收敛和重构诸多主张并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从正义的角度看,连带归责导致温和的不正义,个人归责则导致严重的不正义;从仁爱的角度看,连带归责可以在有效防止未来损害的同时填补现有损害,而个人归责无法实现这两种福祉改善的效果。从无辜者个人视角看,国家强制分散财产损害之举虽然并不满足正义的完备要求,但依然可以得到正当性辩护。这一辩护也将为司法实践中赔偿金额的上下限设定提供有力的合理解说。  相似文献   

14.
用人单位未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承担"双倍工资"支付责任。该"双倍工资"及其他正常工资、经济补偿是否已经支付?支付数额有多少?应由谁承担举证责任?仲裁或法院如何确认相关事实?  相似文献   

15.
案例管某自2004年1月1日起到某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从事操作工岗位。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每月15目前支付劳动报酬。同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的工艺品公司《考勤管理制度》规定: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时间为上午7点50分至下午5点10分,包括上、下午各休息10分钟,午休1小时。2007年12月1日,因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管某离开工艺品公司,双方终止了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举证责任又你汪明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如果当事人未能尽到上述责任,则有可能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指举证责任在诉讼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即举证责任在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法学界一般认为举证责任包括两重含义:一层是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另一层是如果当事人对其主张提不出证据,就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7.
贵静 《金卡工程》2009,13(11):112-112
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是明确一个具体的诉讼案件由谁就何种事实负举证责任,以及在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谁应当承受不利的诉讼后果。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有着不同的规定。本文试从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沈茜 《金卡工程》2010,14(10):185-187
医疗损害赔偿时现代侵权行为法必须处理的最棘手的问题。在处理医疗损害事故的时候,最重要最实际的就是怎样举证,举什么证。《侵权责任法》明确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并与先前的司法解释有所不同,立法者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本文分析了医疗损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分配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后的不同,并结合国外实践做比较,探讨应当选用怎样的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分配原则,能够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更好地协调医患关系,平衡双方利益,维护弱势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张晓明  张超 《金卡工程》2009,13(8):61-62
民事诉讼过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举证问题,但我国目前立法对举证责任的性质及分配规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司法正义实现。本文欲做初步之探讨,以期证据法典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20.
在公司设立过程中,股东出资属于合同义务,在公司成立后,则成为法定义务。虚假出资股东违反其出资义务,从实体法上分析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程序法上,股东虚假出资承担民事责任的举证责任分配可能与民事诉讼一般规则不同,不适用"证据优势"的证明标准。这需要根据虚假出资侵犯的对象不同来具体分配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