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露 《当代经济》2009,(22):8-9
本文首先从对流动性的基本认识出发,分析了世界经济近几年的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走向,以及由于美国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对世界经济的流动性造成的冲击引起了流动性的紧缺,并提出一些政策及建议扭转流动性的扭曲对一国经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龙 《新经济》2013,(29):41-42
金融市场的核心要素就是流动性,包括货币流动性、市场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股市流动性等。本文首先概括了流动性的基本概念,然后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局势出发,分别分析了货币流动性对银行系统流动性和股票市场流动性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对如何克服这些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三元悖论中的政策选择出发,通过分析开放经济中的一般性政策选择,并结合中国当前面对的挑战——流动性过剩、高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指出,我国最初的政策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在外贸结汇体制的影响下,已受到了极大挑战,并难以为继,我国最终将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4.
转型经济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巨大的"存差"引发了全国关于流动性过剩的热烈探讨,以及对由此导致的经济、金融危机的预期。本文通过对199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存贷款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存差"的产生过程及存款结构的变化,继而从银行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特殊存在依据,并在外汇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模式、金融体制创新、货币政策运用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满 《当代经济》2007,(17):132-134
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巨大的"存差"引发了全国关于流动性过剩的热烈探讨,以及对由此导致的经济、金融危机的预期.本文通过对199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存贷款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存差"的产生过程及存款结构的变化,继而从银行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特殊存在依据,并在外汇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模式、金融体制创新、货币政策运用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从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外汇储备过快增加造成的。解决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外贸政策以及金融市场政策等方面应该协调配合,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彻底失败,但西方国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货币动力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使世界迅速摆脱危机,反而陷入新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泥潭困境,不触及危机产生根源的"量化宽松政策"与之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一样,最终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济变化与央行从紧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调控经济流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储蓄率偏高等因素,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停 《经济经纬》2013,(1):62-66
笔者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市场份额的流动性,从动态视角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竞争程度提供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法。尽管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工业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但通过市场份额流动性的经验研究发现,稳定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进一步考察工业集中度与流动性关系,发现集中度与流动性显著正相关。集中度并不能预测流动性,对行业竞争程度的衡量上,集中度指标与流动性指标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笔者对简单"结构操纵"产业组织政策提出质疑,政府需要关注那些高度集中的市场,但高度集中并不是反垄断的充分条件,高度集中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风险、抛售博弈与宏观审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意  黄丽灵 《经济研究》2019,54(9):41-55
遭遇负向冲击,银行会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差异选择资产抛售并因此形成风险传染。微观审慎抛售是先出售流动性程度较弱的资产,宏观审慎抛售则是先出售流动性程度较强的资产,且微观审慎抛售作为纳什均衡结果会导致更高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发现,宏观审慎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导致银行合作的激励机制。基于此理念,本文通过博弈论分析并结合构建的系统性风险指标测度出"窗口指导"、"流动性注入"等宏观审慎政策的时变政策成本与收益,发现"窗口指导"政策优于"流动性注入"政策,并以此提出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顺序。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政策实践情况,论证了上述宏观审慎政策的可行性及实施顺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李洁  覃毅 《经济研究》2020,55(8):41-56
本文在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模型中引入预期模糊因素,剖析宏观紧缩预期对企业融资决策及债务流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刻画相关稳定政策,为做好"六稳"工作中"稳预期"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发现,鉴于谨慎预防心理,预期模糊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需求,造成实体债务流动性相对紧缩,其紧缩程度与企业预期模糊强度成正比。通过企业债务配置的微观机制发现,在某一特定的预期模糊范围内,企业主体对加总债务紧缩程度感知出现分歧,造成企业债券价格及背后流动性的波动。进一步地,本文基于预期模糊机制给出"稳预期"策略,同时针对债券价格波动及债务流动性紧缩,分别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角度刻画了相关稳定政策。通过求解含有中国经济特征的转移路径,上述理论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健性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陈志成  张敏  潘雨晨  刘震 《金融评论》2022,(2):88-105+126
本文从风险角度出发,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结构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同业业务扩张的成因。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风险渠道抑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动性创造,促进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风险规避动机是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结构性变动的重要原因,上述关系在同业杠杆率较高的小型商业银行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个体企业违约风险,但增加了金融系统内部关联性。底层资产风险较高时可能形成风险转嫁,加剧潜在系统性风险。政策当局应致力于穿透式监管,注重底层资产风险的识别与披露,在不同类型资产业务间建立风险隔离机制,谨防同业业务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13.
曹平  张伟伟 《技术经济》2021,40(12):25-36
本文从微观层面,以中央实施"去杠杆"政策严控国有企业负债拟作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A股国有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短期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抑制作用减弱,倒逼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的,本文还以企业流动性为视角,研究"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会抑制企业流动性,进而抑制了国有企业创新.鉴于此,本文从政府层面提出关于后疫情时期策略和建议:短期注重对企业纾困,长期引导产业升级与激励企业创新,坚定实施"去杠杆".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看,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情形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这将带来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加,而笔者认为长期来看流动性只能缓步趋紧,但政策调控短期内不会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存差"规模过大,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历史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流动性严重过剩,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其原因不仅有宏观经济环境层面的因素,还有微观层面的因素,最后从汇率制度改革、宏观金融环境的改善、商业银行业务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克服流动性过剩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廖昕  张钰 《生产力研究》2022,(7):118-122+144
文章以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为样本期,运用SVAR模型探究投资者情绪、经济政策不确定与股市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当经济政策不确定增加时,投资者不再愿意持有流动性资产,股市流动性急剧降低;随着政策实施效果逐渐展现,长期投资者将预期看好股市,股票市场流动性快速增加。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这是因为政府政策实施存在时滞。但投资者情绪会因为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和投资者预期看好政策执行的效果而逐渐回归理性。当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较高时,即使投资者情绪高涨,投资者也会先观望市场情绪,谨慎投资,导致短期内股票市场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作为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传导部门,其行为更易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230家中国商业银行2005-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技术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在考虑内生性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2)相对于大规模、高资本充足率和国有银行而言,中小型、低资本充足率和非国有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所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但对表外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不显著;(4)机制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增大银行经营风险、提高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和降低储户预期三条途径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5)分地区研究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09,(10):20-21
<正>流动性从过剩到合理水平,对资产价格上涨的边际作用不断减少,但如果流动性第二个拐点到来,即从合理水平到流动性短缺,那么,对资本市场而言,它对应的一定也是资产价格由升转降的拐点。经济政策从来都不是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宏观流动性过剩已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民间借贷利率的飙升却又在提醒我们经济部门流动性的严重短缺.本文关注于流动性结构性失衡现象,从过高的民间借贷利率说起,分析宏观流动性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作用机制,探讨流动性结构性失衡的经济学解释,并得出失衡现象所引发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大量国际游资涌入我国,而我国外需拉动型经济结构又使国内外汇储备激增.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制不健全和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在界定流动性过剩概念和确立其评判标准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征及内源性,进而从优化政策环境,保障市场有效运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