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计生家庭指农村地区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儿的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随着我国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独子养老时代将至,经济水平低、保障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低的“三低”现状使农村计生家庭养老问题尤为凸显,其养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社会问题,政府理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的基础上予以帮助,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该文从政府视角出发,基于皖北地区农村发展现状和问题,探索政府推动家庭、政府、基层自治组织、养老机构等共同发力,解决农村计生家庭养老问题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营利和公益之间的社会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NGO"已是一个被众人知晓的名词。它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非政府组织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8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1.4万个,且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责任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贫困地区农村居家养老政府责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未达成,我国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国情使政府难以独力承载养老服务供给的负荷,而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人口流动逐步加快及家庭规模日渐缩小又严重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保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家庭”在承担社会养老责任中的不足,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同时.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困境与问题,本文就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探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荣莉 《中国集体经济》2014,(19):154-155
养老是民生的根本,保障老有所养是民生大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政府在此的投入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诸如机构建设、政策供给、人员配置等的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地资讯     
正广州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近日印发实施,广州将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按规定实施备案管理,并着力放宽市场准入,精简审批手续,落实用地保障、税费减免,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全面放开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组织保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通知》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广州将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  相似文献   

7.
老龄化是各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国家还未富裕的条件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我国需要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而西式机构养老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冲突。通过对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分析、研究发现,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以网络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将是我国未来主流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的转变为非政府组织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非政府组织在成长过程中还面临着自主性较弱、志愿服务水平不高等难题。根据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以及目前的制度安排,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以及媒体建立合作机制,是组织良性运行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政府的职能或是从公民权利的法理依据上讲,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都应是政府的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滞后,原因很多,但政府对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长期忽视和责任缺失则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滞后的一大原因,表现为:发展理念不到位;财政支持不到位;法律保障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到位;责任划分不到位。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各级政府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抓住时机,敢于面对,在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积极作为,尽快地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政府组织视角的信任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贵宏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34-139
政府部门特征、双方关系特征和制度特征都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曹军新  胡峰松 《改革》2012,(4):16-22
"新国十条"首次将地方负总责制运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房地产业领域。由于制度设计尚未触及这项制度的核心功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缺位,导致房地产调控地方负总责制运行效率低下。为此,要建立政府组织责任和领导者个人责任的双重追究机制,借助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促使地方政府积极履行政策法律义务。建立和完善垂直管理部门的房地产调控合作机制,形成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合力。同时,加快财税、土地供应制度和相关金融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胡建刚 《特区经济》2009,(11):16-18
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行政问责制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出现言行不当或违反民意的行为而对其进行道德和政治责任追究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问责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索。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政务公开、完善行政问责立法、强化异体问责、营造"问责文化"等方面深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无法估量,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毕业等于失业"不仅是毕业生的一种自我调侃,更是摆在政府面前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困难的原因与政府责任应履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主体责任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实 《现代日本经济》2007,153(3):30-33
循环经济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社会作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基本手段是立法,而在推动循环经济的各种法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日本循环经济社会推进基本法》,该法分别明确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地方政府)、企业与公民个人的责任,其责任的分担与协作解决了环保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这个方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中的公共政策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如何,是下一阶段政策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更好的分析公共政策的施行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中的作用,以2009-2016年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基础,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自律性组织三个层面,总结各级政府和自律性组织在政策推进过程中的引导模式,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文芳 《乡镇经济》2010,1(2):30-33
如何按科学化民主化的道德决策机制来从事地方政府的决策工作,从而引领我省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在真正的科学发展中实现崛起?这已是摆在安徽各级、各位领导同志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实行地方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操作,内因基础是领导干部决策动机的宗旨化、公益化、责任化;外在保障是决策伦理与道德机制的法治化构建。当前地方政府的各级领导决策道德能力的修炼重点有三大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入地方公债制度是我国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可行选择,然而,它的引入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我国地方公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遵循行政监管与市场化发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投资决策责任制,这也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冷继波  梁媛 《特区经济》2008,(11):140-142
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但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它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立以绩效为导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随着公民参照意识的提高、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政府履责的能力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9.
赵浪 《乡镇经济》2014,(3):29-32
财政分权体制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先后经历了由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到财政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演化过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在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行为的内涵及特征,并分析了其具体影响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得出克服政府自利性的三大路径的结论:一是构建约束政府自利性的制度安排,二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三是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财政改革:政府层级、事权、支出与税收安排的思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应考虑从1994年财税配套改革的成果出发,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方向,在适当简化政府层级的前提下,依照“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构造完整的多级财政,同时改进和完善中央自上而下的财力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