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在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的框架下,探讨了金融支持过度与房地产泡沫生成和演化的过程,提出了金融支持过度假说,认为如果房地产开发商和置业者都可以从银行取得贷款,当房地产市场存在群体投机行为时,房地产价格将高于基础价格,并且会随着金融支持力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这一上升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泡沫.此时,如果房地产借款者违约行为迅速蔓延,房地产泡沫将随之破灭,并有引发金融危机的危险.本文最后利用文中所确定的衡量金融支持过度的临界值,对我国房地产金融支持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一个不对称信息框架下分析了银行和房地产投资者之间的行动选择,认为在单重博弈中,只要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太糟糕的事情,提供金融支持是银行的最优选择.在多重博弈中,双方将根据对方过去的行动来更新自己的信念.在借款人不良贷款行为对银行的收益影响足够小的情况下,借款人采取信誉低的行动,银行采取金融支持力度高的行动,将是多重博弈的均衡解.在银行存在沉没成本的情况下,这种均衡在短期内也没有被改变,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然而,在长期内这种均衡会因为参与者对市场景气的信心发生逆转而被打破,最终的均衡将是借款人采取信誉低的行动,银行采取金融支持力度低的行动,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美、日房地产泡沫从产生到破灭,与房地产投资者的短视和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密切相关,次贷危机爆发前均存在着房地产价格变动大,银行信贷在房地产业过度扩展及金融监管不善等问题。为有效防止房地产泡沫,应完善金融监管,稳步实现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在快速增长基础上初露泡沫端倪,金融支持在此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首先通过构造计量模型从数理上佐证了货币供给M2在房地产泡沫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然后分析了房地产与金融业的相互关系,阐明房地产发展需要金融支持的客观必然性,以及金融业缘何能够且愿意介入房地产业,接下来的核心部分揭示M2的传导机制——低利率怎样拉动房地产的供求,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过热,最后提出相关政策以抑制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金融创新是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房地产金融创新也会产生业务创新、监管不到位、宏观经济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震荡等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现实风险,引起了金融界关于加强监管的反思。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以银行信贷为主导,融资方式单一,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意识较弱。在我国房地产创新中应加强风险防范,继续推进房地产金融业务创新,稳步推出投资信托基金,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将创新房地产金融产品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姜林 《消费导刊》2009,(14):7-7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其宏观经济,进而向其实体经济发起攻击,国内对房地产业的争论再次变得激烈,房地产业也在今年出现了拐点,在经济增长受出口影响颇为严重加之房地产市场"救市"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形下,国家货币政策出现松动,楼市出现"小阳春"。  相似文献   

7.
夏元燕  梁柯 《北方经贸》2009,(7):124-125
美国次贷危机成为近期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尽管国内普遍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我国的商业银行房贷目前也不存在所谓的次贷问题,但是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韵房市有许多相似之处。鉴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必须充分正视其中隐藏的种种风险,汲取美国房地产发展和次贷危机的教训,特别是避免金融政策的过度扩张催长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防止泡沫的破裂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源于房市泡沫的存在,房市泡沫和金融泡沫的的相互作用相互推演,酿成了一朝爆发的金融危机。两大泡沫中房市泡沫的严重后果,对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警示意义,我国中央政府应当超然调控,清醒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从非理性繁荣走向理性繁荣。  相似文献   

9.
《商》2015,(37):200-201
从1999年开始,我国房地产投资开发的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房产价格指数明显上涨,全行业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程度越来越依赖银行的信贷资金,这虽然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但潜在的风险很大。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我国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着泡沫且有增长的趋势。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银行信贷对房地产泡沫的重要作用。本文是通过用房地产投资额/GDP指标代表房地产泡沫做因变量,用银行对房地产企业信贷支持/金融机贷款指标代替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支持的效果做自变量做一元线性回归来论述信贷支持对房地产泡沫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成为启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房地产业投资、信贷的持续增长是否会诱发房地产泡沫已成为决策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所以,研究房地产泡沫生成机理,评价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与问题,防范房地产泡沫诱发的金融风险,则成为讨论房地产泡沫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缘由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否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所以对房地产业发展的监控尤其重要,造成金融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本膨胀、流动性过剩等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市场主体盲目跟从等微观经济因素,同时包括政府监管不当等非经济因素。为根治金融和房地产泡沫,我国应加强金融监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金融危机反思我国房地产金融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贷资金价格呈现双轨,融资机制脆弱,金融机构不健全,房地产信贷投资存在偏差,住房信贷交易费用偏高等.鉴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即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建立和完善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担保和保险制度.同时,积极鼓励大型房地产公司并购中小公司,推动行业整合,减少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购房者预期、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响,接着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的影响,并尝试建立了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银行消费信贷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泡沫与美国次贷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了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膨胀,使许多信用等级低的人获得了贷款,也促成了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当利率提高时,信用等级低的人首先遇到了还款障碍,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利率的提高刺破了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并引发了次贷危机.而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又为次贷危机插上了"翅膀",扩散了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造成了整个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近日,印度ACCESS发展服务机构公布的2009年《行业状态报告》中一份关于印度小额贷款数据令人堪忧。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印度的MIFS放款额从2.52亿美元增加到了25亿美元。仅2009年一年,借款人就增加了59%,达到超过2200万人,借款额也增加了56个百分点。印度小额贷款速度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泡沫滋生,从而加剧了印度贫民区的偿债风险.恐将引发印度版的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运行和银行业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为切入,就失衡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而导致的房地产垄断利润及其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金融监管的弱化、风险分担和前瞻性损失预防机制的缺失导致了银行业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支持和风险累积,并透支了全社会的金融稳定.最后,文章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郑连成 《北方经贸》2012,(11):30-31
分析房地产市场现状和问题,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原因:一是地方政府推动了房地产泡沫;二是金融机构推动了房地产泡沫;三是资本流入推动了房地产泡沫;四是实体经济缺乏吸引力导致了房地产泡沫。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深刻认识货币超发和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损害;二是重点建设社会主义保障房;三是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过度繁荣现象。大部分地区的房产价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该现象引起了房产界与理论界的激烈争辩,原因很多。在本文中,我简要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对于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原因进行分析,关键在于住房抵押贷款的实行,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动力,以及近年来中国实际经济现象造成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的纵深影响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并演变为一场全球性全融危机,本文从金融脆弱性的角度来研究次贷危机,认为次贷危机是现代金融脆弱性的综合表现,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抗脆弱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