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通辽枢纽改扩建工程,结合通辽南编组站的车流特点、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既有通辽南编组站存在的问题,对通辽南编组站的站型、车站规模、驼峰改造、车场联络线设置及进站道路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多种编组站改扩建方案。在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基础上,提出通辽南编组站的改扩建设计方案,该编组站设计思路对今后其他编组站设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编组站是铁路货运体系运输组织的关键环节,武汉北编组站是在铁路快速发展、运输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提高机车车辆周转效率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一次整体建成的亚洲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编组站.它在总体规划构架、各项设备选型及预留发展、站区环境美化及综合管理生产自动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及技术创新,代表了现代化编组站研究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编组站接发列车方向多、数量大,机车换挂和调车作业频繁,直接影响施工维修作业。既有固定天窗时长的天窗方案,难以兼顾维修施工作业和运输工作连续性需求,导致天窗兑现率低,增加安全隐患,研究提出基于天窗基本单元的编组站天窗方案优化方法。根据各维修养护工种作业特性、编组站工作人员数量及效率等因素,划分天窗基本单元;考虑编组站维修养护与运输组织需求,以效用、作业完成率和天窗阈值利用率最优为目标,以时序关系为约束,建立基于阈值的天窗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以成都北编组站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合理优化天窗方案,天窗兑现率达100%,有助于缓解编组站维修与运输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襄樊北、徐州北、郑州北等典型编组站的研究分析,结合新建武汉北编组站的设计实践,提出双向纵列三级式编组站(三级七场)的设计要点,包括枢纽内车流集中作业,站址的选择,贯通正线与编组站的关系,两端疏解区的布置原则,编组站两端环到、环发线的运用,主要解编设备的选择,折角车流的处理,直通车的处理,直通列车增减轴作业,调车场尾部牵出线有效长等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重载列车开行形式和重载运输发展途径方面,分析重载运输对编组站作业及设备的影响,指出采用合理的车流组织模式是解决重载运输对编组站作业系统影响的较佳对策,并从驼峰调速系统改造、改进驼峰设计和编组站场型设计等方面,提出适应重载运输发展的编组站站场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6.
枢纽内跨编组站进行协同配流有助于优化枢纽内的车流接续,提高全局配流质量。引入跨编组站协同配流思想,构建铁路枢纽双编组站静态配流协同优化模型,以最小化双编组站的配流总代价、最大化双编组站的总满轴列车数为优化目标,考虑车流量约束、列车到解编发作业与枢纽小运转列车走行的接续时间约束、出发列车满轴与不违编约束、调机资源使用约束。以列车等级、编组去向数及出发时刻排序作为配流代价。设计理想点算法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最后运用算例对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双编组站联合配流相较于两编组站单独配流,可使满轴列车总数增加1列、站存车总数减少13辆、配流总代价降低5.4%,从而达到更佳的配流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编制编组站站调阶段计划,应首先建立编组站站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IDSSG),根据各编组站的具体情况生成专用的站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结合站调阶段计划的特点,说明编组站站调IDSSG的特性和设计要求,并对系统的构成及各子系统的设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编组站设计是站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编组站的站型、驼峰类型,到自动化管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自动化编组作业体系。随着路网的建设,有的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有些在路网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编组站,由于衔接线路的增加,作业量增加幅度较大。随着枢纽客内货外布局的优化,对编组站的站位及规模将会作出新的调整。结合新的发展要求,探讨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枢纽江村编组站为实例,分析折角车流产生原因,以及对运输组织工作的影响,结合车站设备条件、车流方向和列车密集到达情况,提出优化折角车流组织的对策,以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0.
铁路编组站自动化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成都北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为例,指出自动化编组站应具有共享数据平台、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作业过程控制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等多项功能,并通过对编组站自动化与驼峰自动化 TMIS 进路联锁控制两种自动化模式的比较,说明在主要岗点设置、人员配备和作业效率等方面,编组站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