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模式与特点,并探讨创新空间转型对大都市区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总结了美国大都市创新区从传统"硅谷模式"向具备城市特质的"创新城区"模式发展的趋势,并阐述了创新城区模式的三类表现形式。进而从人力资源集聚、产业转型、城市改造等方面分析了创新空间对于大都市区发展的功能性作用,并提出对中国城市创新空间塑造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产业整合与分工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分析各省市区产业分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整合与分工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表明,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土地政策无法因地制宜地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合理、有效调控的重要原因。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系统分析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运行的“规模报酬递增”与“区域非均质”特征,同时构建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土地政策空间调控模型,揭示土地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而为不同区域内差异性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区化: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广雄 《城市问题》2009,(6):15-20,65
在体制转型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在与市场化、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中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传统城市化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历史考察和现实经验表明,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也必然成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的转型。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化、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转型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解决当前都市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提高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顺应和利用规律,促进都市区空间治理体系的科学制定和有效落实,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回顾国际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和治理的区域化趋势,总结了国际大都市区空间发展和协同治理的若干基本规律,并据此提出提升北京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31个省市的国际旅游产出与GDP、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交通状况、旅行社和住宿环境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影响一地区国际旅游产出的众多因素中,只有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交通状况对国际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星级宾馆数量对国际旅游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也发现,我国国际旅游业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整合与重组的激烈竞争中,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空间问题中,城市空间处于核心地位,空间异质性引发的空间分工已不容置疑地影响着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空间一体化。建立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价值基础上的城市群分工已成为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力量源泉。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的证据表明,区域空间一体化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价值与产业价值链耦合发展的结果,同时,只有建立区域空间多样化和城市空间专业化合作与互补的区域经济关系,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等级规模结构,而金融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地域分工相对分散,地方化程度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别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差异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地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会将市场范围扩散到邻接城市,抑制邻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上海物流业呈现出高速发展和服务不断分工细化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相应出现物流企业不断集聚的空间节点。应用上海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nX%指标法测度四类物流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参考企业服务类型,定性定量相结合,辨析上海物流节点的功能特征及空间类型。研究认为上海物流业依据自身发展特征和空间偏好已经初步形成分工网络,并呈现出三种价值区段特征:物流(准)管理决策功能、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物流服务的生产创新功能和一般物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郊区化下的社会空间分异、社区碎化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与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在对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霍露萍  张强 《企业经济》2020,(1):99-107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都市区政府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大都市区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宁镇扬同城化是宁镇扬大都市区政府合作的重要路径探索,但是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轨迹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制度藩篱,其本质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因此,从博弈论视角探究宁镇扬大都市区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阻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地方政府合作博弈模型,能够促进相关构建跨区域的城市协调机制,进而实现宁镇扬大都市区区域的利益协调与合作,促进宁镇扬同城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人微言轻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就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备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将空间对象化以及揭示空间的多重属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发展出一个解释当代中国空间的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的空间生产解释为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地方政府—工具性空间(革命性空间)三元辩证的结构化的过程.一般资本通过这一空间结构化的过程作用于既有的空间上,它叠加、修改着既有的空间,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空间演进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三个方面,分析了甘肃革命老区的两市一县与邻近的陕西省革命老区的两市及西部地区和全国之间发展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基于资源优势及要素禀赋和结构,运用区域分工和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了甘肃革命老区发展的财税着力点.最后,基于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关于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农村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概述  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颇多 ,如宁越敏 ( 1998)、崔功豪和马润潮 ( 1999)、薛凤旋和杨春 ( 1997,1999)、许学强 ( 1998)以及阎小培和刘筱 ( 1998)、张小林 ( 1996)、李王鸣和谢良葵( 1997)等。综合各家观点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动因主要有 :地理环境、政策、对外开放、外资的利用、大中城市的扩散、社区政府的作用和农民主体的行为等。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如薛凤旋和杨春 ( 1997,1999)多次著文阐述外资投入对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意义 ,提出外资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开始的一轮房地产调控,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未来到底走向何处,各种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期望。我的期望是,遵照中共十八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精神.精确抓住住房需求这个关键环节,从土地供给、金融支持、税费调节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措施,进行平稳化调控。  相似文献   

19.
影响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政策因素主要有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土地政策,就业政策。要推进农民工城市化进程,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户籍;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改变教育二元性,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