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土地征收中的房屋拆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征收中的房屋拆迁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各地做法不一且补偿标准普遍较低.拆迁补偿应满足住有所居的要求,遵守等价有偿的原则,结合城乡统筹的目标,本文提出在近期采取经济适用住房和平衡政府收支的补偿方式与标堆,最终达到和国有土地房屋拆迁同样的补偿标准,以切实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拆迁项目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实现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规范—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中国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制度是残缺不全的,未能正确反映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致性。集体土地他项权利不仅具有对世性的物权效力,而且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在世界许多国家或者地区法中,不动产他项权利都被普遍地纳入了征收补偿的权利范畴。研究结论:有必要在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修改中,从登记条件要求、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三方面,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维护被征土地农民利益,规范土地管理秩序,对区域社会稳定的缓冲作用十分明显。通过新疆七个地州20多个县市调研,结果表明:新疆农民对土地依附性高、征收补偿标准普遍偏低、不统一、相对滞后,成为引发土地纠纷隐患的诱因;提出了新疆征收补偿安置最好采用土地置换方式、需要特别政策倾斜或扶植、建立农村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加强农村青年道德、修养教育等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多年从事基层国土工作的体会,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土地管理法修订中的集体土地征收问题,结果表明:(1)从集体土地征收的角度看法律制度设计,首要的问题是统筹处理好“保增长、保红线、保权益”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界定征收范围;(2)从修订土地管理法的背景看征地审批制度,重要的问题是理顺“会计”与“出纳”的关系,而不是由谁行使征地审批权;(j)从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需要”、“生计保障”和“持续发展”三个层次看补偿安置,重要的问题是在法定征地成本项目中锁定相关费用,而不是征地程序性;(4)从可行性的角度看法律的生命力,重要的问题是配套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而不是查处系统内干部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5.
修正后的《土地管理法》对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至于不少地方对新法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的具体操作程序存在模糊认识。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新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大量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而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是国家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物质基础。必须把它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一、昆山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现状及特点根据我国《宪法》总则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8.
阎巍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1):25-30
研究目的:分析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对中国集体土地征收行政诉讼案件的影响,厘清相关案件的审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征地批准行为将随着公共利益的明确、征前程序的完善以及征地审批权限的下放逐渐具备可诉性;预征收公告行为不可诉,但是不公告行为如果对被征收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则可诉;预征收过程中,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原则上应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但在制度设计上可以考虑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做法,对乡镇人民政府以相关单位进行授权和委托;预征收协议签订后,除补偿安置标准改变,一般不能因市场行情变化而申请变更协议内容;农民住宅的补偿应更多体现出财产属性。研究结论:此次修法使得集体土地征收从以行政权运作为主的模式演化为一种通过公共参与模式对集体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拓宽了公私权力(利)交汇的领域,为相关领域司法审查预设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实中土地关系存在着的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下发通知,批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我国今年将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同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资源性资产,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土地纳入账内核算,实现土地资源的资本化、价值化十分必要。笔者建议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增设“土地资产”科目进行核算,土地资产价值根据有关土地补偿政策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丁鹏 《农业经济》2012,(10):21-23
土地问题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集体土地征用更是对农民切身利益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当前集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来探索未来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供给的方向,以期为农民权益保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征收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取得私人土地的一种特殊方式 ,其核心在于对土地取得的强制性。本文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 ,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完善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海域征收及其补偿尚没有一个成熟的办法,相关法律制度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如何构建我国海域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国内外征收补偿制度和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明确海域征收和公共利益的内涵,明确公平合理补偿标准,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海域价值评估和分等定级制度,应成为我们构建海域征用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提出要防范和杜绝擅自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兴建公租房,严肃查处“小产权”房。坚持并完善招拍挂制度,保持地价平稳。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考察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如何影响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城镇经济发展。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发展的两时期投资决策模型进行理论探究。研究结果:(1)具有“稳定性制度预期”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能吸引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进而促进城镇经济发展;(2)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随着城镇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残缺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将导致微观城镇用地主体对其土地投资的“后悔效应”, 进而对城镇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以城镇国有土地市场化改革为指向,完善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对吸引城镇土地投资存在直接且积极的心理预期影响,也将有利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创新理论看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以制度创新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切入点、路径、动力所在及关键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应该重点放在对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和完善上;以土地承包制度的改善为基本切入点;以增强集体土地的要素作用、促进集体土地产权流动为基本目的;其关键点在于区分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补偿费标准较低,绝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及不稳定因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渺正案》)以及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即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19.
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主体的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存在将农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三者等同混用的情形,其根源在于对农民集体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认识不到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集体的主体混同,既是政策和法律变迁中本土概念与现代产权话语脱节的历史产物,又是解决农民集体无法独立行使所有权的无奈选择。但是,将二者等同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并进行法人化改造的探索,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法人责任财产被转让的风险。如果禁止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为法人的责任财产,则会违反法人以其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公司法》规定。因此,农民集体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不宜直接进行法人化改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代表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的主体,不能被认定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主体,但作为特别法人可基于独立经营对外代表农民集体行使集体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该部近日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保经济发展和保耕地红线工作重点。会议表示,一些地方政府违规预征土地,导致土地撂荒闲置,这些是下一步重点工作。该部正在起草《集体土地征收征用条例》,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布并施行后.因其未明确集体土地征收问题.所以国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