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产权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地流转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引导农地逐步流入种粮大户、专业农产业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使耕地能够获得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但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极易受到损害,农民权益保障面临诸多困境,如农地流转租金较低,农地流转后一些农民面临失业困境等,主要原因在于流转主体权益不均衡以及土地流转监督机制缺失。要通过明晰农民土地权益,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建立农地流转服务组织等完善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村民众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本文认为,过速的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转变后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当前,我国的农地发展权就是为适应土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和防止征地权被滥用的需要而设立的,是一项可以兼顾国家、农民集体及农民权益的独立支配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农地非农化中农地发展权定位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可或缺的农地发展权理念,因此,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过速地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变衙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导致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而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依据农地产权进行补偿,即可以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又可以使农地车肜之后的巨大土地价差有了合理的解释,引起诸多争议的土地增值问题也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农地市场信息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制度供给滞后、市场机制不完善,农地市场信息严重缺失,交易主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明晰农地产权边界、加强市场执法监管力度、修正扭曲的土地价格以及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的]文章提出农地资源代际补偿技术手段,探索适合国情的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模式,解决基金代际分配的定量分析问题,提升我国农地征收补偿公平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方法]从外部性理论视角对农地功能价值属性重新归类,经济与生态属性价格叠加构成农地直接产品价格,通过农地直接产品价格形成农地产权价格。纳入代际公平因素,建立替代现行土地征收价格制度的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基金资金主要由农地产权价格形成,全面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产权利益。借助Diamond模型,构建农地产权价格代际分配公式,模拟农地征收后产权价格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分配的决策行为。运用脱钩理论作为产权价格分配公式中代内消费倾向θ变量选取的理论依据,采用Tapio弹性系数法对θ值进行模拟,预测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土地产权价格分配,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进行具体实证计算。[结果]乐至县单位农地面积的产权价格是1 583.35万元/hm~2,预测出当代人30年以内分得的土地价格是791.67万元/hm~2,后代人支配剩余土地价格791.67万元/hm~2。[结论]经济与生态属性价格叠加的农地直接产品价格是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主要资金来源,基金可有效解决农地征收产权价格问题,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共同产权利益; Diamond模型可模拟农地征收产权价格在当代与后代人之间的分配决策行为,经预测:伴随农民收入增加,代内消费倾向θ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代际支付意愿增加,当代人与后代人趋向对农地产权价格的均分。  相似文献   

7.
农地征收价格构成与土地增值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土地增值空间。研究结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地为对象,不考虑“经济人”特点确定的农地征收价格是不完整的;(2)农地社会保障价格是农地征收价格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土地增值;(3)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正在逐渐还原农地征收价格。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文章主要针对河南省焦作市现阶段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合理配置进行简要实证分析,在阐述农地流转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及主要流转形式,通过调查等方式发现目前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存在较大问题,如土地发展权主体不明确,缺乏法律体系保护、土地流转行为操作不规范、土地使用权主体间产权关系不清楚、缺乏土地产权价格体系等,并针对焦作市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流转土地发展权收益;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保障农民土地发展权;以总量、结构、区域、时序配置实现土地发展权配置公平性等建议,以促进焦作市农地流转公平、公正地开展,为今后焦作市农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克服农地平分制度下所带来的种种弊病,一直被各方寄予厚望。然而,由于农地产权不明晰,导致现实中集体推动型农地流转难以避免农民的利益被侵害;农民自发型农地流转不能有效地克服土地细化,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虑空间溢出性,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地征收、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征收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降低0.039%,表明农地征收会降低农民人均收入;农地流转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提高0.011%,表明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农地在征收过程中,应提高土地补偿费及农民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农地产权的市场化问题成为农村土地问题的中心,但面临着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的困境。笔者认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农民的土地情节,而是政府的农地流转抑制。流转抑制替代了农地产权市场的演化以及演化进程中农地流转方式、定价机制、交易协调机制之间的适应性匹配。笔者认为,推动农地流转的关键是支持地方性的制度和创新,赋予农民自主交易权,尊重农地产权市场的适应性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剖析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六大对策建议:农地确权颁证,因地制宜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完善农地产权治理结构,加快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和农地流转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是未来"三农"问题的着力点。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保护农民的农地使用权,要求健全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农地征收制度中维护农民权益,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不断充实和完善系统的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工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和动态演变路径分析,厘清“三权分置”实质及现实制约因素,就如何充分放活土地经营权提出政策优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政策文本分析。研究结果:(1)从农地产权体系的静态解构来看,集体所有权是“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定起点,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实际起点,土地经营权是落脚点;目前,“三权”体系框架已较为明确,“分置”的规则及秩序也基本确立,以立法为核心的正式制度为实现土地流转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2)农地产权体系正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阶段的半开放式系统向“三权分置”阶段的复杂半开放式系统演变;从集体到农户再到经营主体,权利主体的复杂身份属性,以及土地经营权通过非单一、非直线型的方式在多种权利主体之间实现流动,使农地产权体系形成了现实中复杂的多元主体网络格局。(3)承包权与经营权的有序分离和经营权的自由流转,是“三权分置”的核心路径,而农民不完全参与市场及其预期不确定性,以及包括价格发现、进入和退出机制、要素配置在内的土地经营权市场尚不完善,是制约农地产权市场体系演进的关键。研究结论:充分发挥农民自由选择权、完善可替代性收入和保障体系、加快公平有序的土地经营权市场建设和放松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金融约束或应成为现阶段政策优化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导致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农地大量减少,损害农民土地权益,危害生态安全,更严重危及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立法缺失农地发展权,利用农地发展权的立法来保护农地是一种创新的举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国家、土地经营者占用农地都将受到农地发展权的立法限制,同时严格执法和守法,确保农地发展权的实现,从根本上实现对农地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农地城镇化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构建SCP分析范式,以产权弱化及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入手,重点分析了农地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租值的产生及利益各方为争夺土地租值所造成的制度绩效下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的变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产权弱化造成农地征收价格偏离市场价格,形成土地租值。(2)利益各方采取隐性价格机制及非价格机制对土地租值展开争夺并造成租值耗散,诱发社会矛盾。(3)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农地损失过度、社会福利损失是产权弱化背景下农地城镇化制度绩效低下的主要表现。(4)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变迁的历程是土地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目前已展开试点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上市流转制度,在农地城镇化制度设计方面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博弈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征收过程卖际上是土地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也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由于博弈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享有的权力(利)不同、获取的征地信息不对称,因此,农地征收活动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是不公平的.本文通过分析不公平博弈的法律原因,如集体土地所有权虚化、征地条件的立法粗疏、政府对征地权力的垄断、征地补偿低微、征地的程序失范等法律问题,提出了立法应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独立完整、改革征地制度、制定土地补偿费分配规则及完善土地征收的程序性规范等法律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地发展权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而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偏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土地产权制度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现状展开分析,明确指出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而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设立和实施农地发展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用地估价规程>对农地价格评估缺陷,从产权角度探讨农用地征收价格评估.界定生产资料使用收益权、农民生存保障权、农地发展权为农地直接产权,粮食安全权与生态安全权为农地间接产权.在此基础上剖析上述五种产权的价值体现.并分别构建补偿价格估算模型.最后归纳出农地征收价格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交易费用与产权管制:理论范式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交易费用与异质性主体的前提假设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农地流转-交易费用-产权管制”的理论范式,区分了约束农地流转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两类交易费用,并阐释了产权管制放松节约内生性交易费用的制度逻辑.该范式认为,规模性、风险性和专用性等资源特性所引起的交易因难导致整个农地流转过程必然受到外生性交易费用的约束,但农地产权管制的大幅放松却能减少因租金耗散而衍生的内生性交易费用.所以,若内生性交易费用下降的幅度超过外生性交易费用增加的幅度,则总交易费用可实现最小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发现产权管制放松之后的各农地经营主体租金均得到提高,而政府效用又是农地经营主体租金的增函数,因此产权管制放松下的政府效用水平也得到提升.最终证明,产权管制放松实现了政府和农地经营主体福利水平的增加,是一种典型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