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减挂钩模式主要有小城镇建设模式和社区建设模式两种。增减挂钩运作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农村集体自主型三种。增减挂钩的主要阻力来自:土地制度的束缚,整合资金的缺乏,农民意愿的不足,村镇体系规划的滞后。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经验有:将村庄体系规划纳入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统一考虑、总体布局,形成"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城镇村规划等级;城乡统筹为村庄整合的实施提供机遇,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保、土地作价入股等新创举,为推动增减挂钩、村庄整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剖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土地制度下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城乡用地安排的一项机制创新,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的流转,使其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政策存在城乡之间、村集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和耕地质量、农民生计持续性等问题,但是在完备的保障措施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也在随之增长,为进一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缓解城乡土地矛盾,增减挂钩政策应运而生。基于此,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从现阶段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提出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拓展资金渠道、做好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等有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综合分析法,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金筹措、土地整治三方面,设计了生态移民模式、"空心村"整治模式、城镇化模式和村镇体系化模式4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并深入研究各模式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模式符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因此,可在拓展农村发展空间、缓解城市发展对土地用地需求的同时保护耕地和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实施绩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展与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作为一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权宜之策,正向绩效与负面问题同在。该文在分析增减挂钩制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深入探讨增减挂钩实施的正向绩效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增减挂钩作为一项国土管理创新制度,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正向绩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违背农民意愿、耕地质量难保障、利益分配不公平、实际操作缺乏监督等。在此基础上,认为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存在问题,正视问题、弥补缺陷是增减挂钩制度改进应该坚持的方向,提出农民利益保障、城乡利益共享以及耕地生产能力保护等是今后增减挂钩制度完善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测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测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挂钩潜力测算方法。研究结果:按照本文提出的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到规划目标年,天津市挂钩潜力系数为1.25,挂钩潜力余额为4936.60 hm2,这说明通过挂钩,天津市可以满足规划目标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需求。研究结论:建立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挂钩潜力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测算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地区实际,与土地用途管制紧密结合,为各地区申请挂钩试点、分配挂钩指标、开展挂钩项目提供数据参考,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挂钩政策提供定量信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政策实施的效果。现实中,为了追求财政收入与政绩最大化,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异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动机;同时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较大、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及农民无法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使得地方政府很容易使这种动机变成现实。因此,要遏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异化现象,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削弱地方政府异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动机,并消除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导向下,改进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改革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认知与共识。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演化与发展,先后支撑了区域内平衡、区际间协同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具有土地用途管制、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蕴涵了发展权、管制权和财产权三种权利的共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框架下,增减挂钩政策的改进与完善应着重考虑:自平衡和节余指标流转的时间融合,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城市开发边界内外空间融合,撬动全域全要素高效利用和土地利用转型;市场和行政机制融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公平与高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民意愿调查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解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涵义入手,实证分析了北京市X区农民对于搬迁上楼的心理意愿,剖析了目前农民"被上楼"现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文章结论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好政策,农民对挂钩政策本身也是认可的,但是挂钩政策在实施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另外当前我国挂钩政策试点批准节奏过快,应在完善好相关配套政策尤其是公平明晰的利益分配方案之后再行推进。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后,地方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亟须规范的问题。该文试图在了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指标置换要做到"双挂钩",采取多种整理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尼斯坎南模型基础上,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结合收入和成本分析,测算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执行扭曲程度。分析表明中国土地财政、国家垄断征收权、土地指标管控制度等通过影响模型中的收入和成本,进而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因此,今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着眼于降低地方财政依赖、加大推行多元化主体的供地方式、建立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土地指标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城镇化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失为一有效途径。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从城乡增减挂钩政策的内涵及意义出发,在对全州县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挂钩整理潜力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全州县整体挂钩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丽英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6):155-158,154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当今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述,提出了.挂钩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建议.为积极稳妥的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对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缩小城乡差距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当前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挂钩项目的信息管理,采用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网上申报系统。通过对挂钩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业务流分析,论述了系统的框架体系和功能设计,研究了系统关键技术,最后利用Silverlight、ArcGIS Server等技术实现了该系统。通过该系统项目申报单位可以快捷有效的实现在线申报,上级土地部门也可随时进行在线审核审批,简化了申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信息反馈速度和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权属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增减挂钩政策中土地权属调整面临的困境,探讨权属调整途径,立足于保障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提出创新和完善增减挂钩政策的建议。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整面临缺乏法律依据、空间约束性强、集中居住区土地性质模糊等困境;集体土地使用权权属调整面临实践与法律脱节、集中居住区土地及房屋产权界定困难等困境。研究结论:在法律层面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正名并保障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以及建立新型集体经营制度;实践中土地所有权向村集体集中并依法流转、农地使用权以"确权确股不确地"方式交由集体经营、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模。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地方政府意志主要表现为以最低成本实现政绩最大化,农民意愿则表现为以最低成本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两者存在一定博弈关系。两者之间博弈状况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农民的抵制成本、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与成本等因素。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不科学、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较大、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是目前地方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促使地方政府树立协调的发展理念;重构增减挂钩机制,细化增减挂钩步骤;完善增减挂钩中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从住宅市场供求均衡的角度对挂钩规模进行判断,分析挂钩所产生的潜在风险,提出合理安排挂钩项目及进程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住宅市场分析模型和挂钩风险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到2015年,加入挂钩产生的住宅增量后,天津市住宅市场的非均衡度为-1.77,导致挂钩资金平衡难度加大,引发政府潜在债务,延缓挂钩工作进程等风险。研究结论:对于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挂钩模式,要认真研究挂钩新增商品住宅开发的市场需求,分析住宅市场影响下的挂钩风险,合理安排挂钩项目以及进程,实现挂钩项目及住宅市场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增减挂钩政策出台的背景,阐明了增减挂钩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增减挂钩工作在地籍管理、拆迁补偿、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利用以及收益分配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为完善挂钩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研究——基于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各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和恶性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加剧,特别是农民合法利益遭到了侵犯。增减挂钩中涉及的利益主要指级差收益。从理论上探讨级差收益的来源、分配,以及如何才能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推进当前挂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研究——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与数量模糊不清,农民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从土地自然增值与人工增值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确定了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并选择辽宁省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与方法测算结果均有土地增值收益存在,且当建新区用途为商住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高于建新区为工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在增减挂钩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一般在600元/m~2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指出应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而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