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厘清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因素进行权重测算,研究表明:(1)在综合开发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策略的侧重是有所区别的,初中期以SO策略为主导,中后期更应重视SO和WT策略,到了开发末期战略的侧重点应转向ST和WT策略;(2)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涉及生态问题、城镇布局问题、土地建设成本与供地率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差异化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政策,避免低丘缓坡的盲目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除了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其百万亩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势在必行.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针对目前土地利用实际,对其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了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部五省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 开发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科学分析了中部低山丘陵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中部低丘缓坡区存在着开发利用方式简单、开发目标单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交通条件差、工程性缺水普遍、工程后期管护乏力的问题.因此,中部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应统筹规划、合理选择开发利用模式,在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蓄引水设施和对外通道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良土壤,强化工程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德清:巧借山水建“坡地村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浙江省德清县地处长三角腹地,低丘缓坡资源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适宜开发的山坡地资源占县域总面积的16%。为了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德清县巧借山水,采取"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坡地村镇"方式,打造了"洋家乐"、青年旅舍、有机精品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实现了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局面。保护生态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德清县的"坡地村镇"建设,基本上是旅游项目,这类项目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低丘缓坡垦造耕地的碳损失估算——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盖(LUCC)是导致全球碳循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一个低丘缓坡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今天,低丘缓坡作为后备资源也成为了开发利用对象。然而,现实中对低丘缓坡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低丘缓坡垦造耕地还会对当地的碳循环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低丘缓坡垦造耕地造成碳损失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文献结果元分析法,结合义乌市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宜义乌市低丘缓坡垦造耕地的碳密度体系,通过计算发现,低丘缓坡垦造耕地是一个碳损失过程,义乌市6122.64公顷的面积上碳损失达49568.37吨,但低丘缓坡垦造耕地所带来的碳库损失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得到部分弥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索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数评价法、GIS和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宏观层面建立用地选择评价基准模型和用地可建评价修正模型,确定低丘缓坡开发的用地评价分区;微观层面采用工程精算的方法,精确修正边界,控制时序容量,把握建设细节。研究结论:必须将用地选择评价和用地可建评价相结合,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基于生态安全、工程经济与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江西省共青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保护耕地和生态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出路在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总体思路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实地测绘,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结合引进的企业项目性质选取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投入产出较高、占用耕地少的连片地块,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陕北石油产区气候敏感,自然环境恶劣,是我国生态建设重点区。近年来化石能源的大力开采导致当地本来脆弱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准确对石油产区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定量研究,文章选取陕北石油产出重地靖边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2001~2008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8年内全县生态承载力下降了0.223hm2,生态足迹增加了15.775hm2,生态赤字增加了16.0hm2,生态压力指数增长近6.5倍。对6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赤字/盈余的计算表明,除了林地和水域有少量生态盈余之外,耕地、草地、化石能源地和建筑用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同时得出,石油开采是造成靖边县生态赤字的最主要影响因素,2008年石油开采生态赤字已占当年总生态赤字32.5%。大量的化石能源开发使得靖边县生态已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低丘缓坡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域,也是农业发展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宝库.该文评价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把握四个突出、构建三大体系”的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基本思路.根据浙江省低丘缓坡资源分布和农业发展特定的格局,提出了全省4个基本低丘缓坡区域类型的集约利用路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生态足迹为视角,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协调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态足迹计算公式,计算2000~2015年河南省总的生态足迹,并引入4个要素对生态足迹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从生态足迹的计算来看,可耕地的生产力最大,常用耕地面积每增加0.060 13,则生态足迹则减少1%;农机总动力增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机总动力每增加0.211 357,则生态足迹减少1%;城镇化率对于生态足迹的影响是正向的,其消耗也在增加,人口增加0.395 314,则生态足迹增加1%。[结论]耕地、农机总动力是城镇化过程中重要正向影响因素,而生态足迹则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而增加。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安全为重,优先保障耕地和基本农田用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肃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890hm2,实有人均生态生产性面积为0.792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968hm2;生态足迹及其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和草地类产品的消费;对甘肃省与其他一些区域的生态足迹和单位生态足迹所创造的GDP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甘肃省减少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效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丽水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为全国首批试点,面对“两难”困境,通过“逐步试点、稳步推进”的方式,坚持“生态优先、保建并重”的原则,形成了独特的“丽水经验”。主要成效: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客观需要,探索出一条保护耕地、拓展空间、促进发展的新途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原则:规划先行、生态优先、有序开发、部门联动。支撑机制:保护优质耕地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规范监管机制;以生态化评审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以示范效应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五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人口、资源、环境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但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生态基础薄弱、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和激化,特别在矿区,生态破坏更为严重。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建设之中,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难以为子孙后代创造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在矿山建设和生产中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时恢复被破坏土地的使用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土地消费方式和土地特点的分析,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根据湖南省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05年的土地消费情况,得出人均土地消费量为1.1042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8139hm2,人均土地消费赤字为0.62287 hm2,这表明土地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该研究结果对编制湖南省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核算模型是目前国际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热点模型之一。根据2002年河北省投入产出表,依照Bicknell的投入产出模型原理,采用Ferng改良的计算方法,对河北省经济的消费需求、流出、流入以及积累各项生产性土地占用和能源土地占用分别做出估算。结果表明:(1)河北省人均地区生态足迹高达4.15hm2,人均生态赤字达到2.41hm2,生态赤字率高达58.07%,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值得重视;(2)河北省通过与区域外进行贸易实现了0.041467hm2的生产性土地顺差,贸易方式总体属于生态顺差型。  相似文献   

18.
一、近年来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的概况 1983年以来,我们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中,曾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杭州今后进一步综合开发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在哪里?经对全市不同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战略地位的分析,看出全市可开发利用、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从山脚线向上到海拔250米,坡度在2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地。全市共有山地1660.81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5.55%。  相似文献   

19.
尝试生态足迹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以<武汉化工新城总体规划>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例.计算得出:武汉化工新城规划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47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82hm2,人均生态赤字1.689 hm2.规划后生态需求增加,生态承载力降低,根本原因在于规划引起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可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手段,此项工作将补充并丰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均生态足迹对宿州市生态形势进行评价,发现1997-2004年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快速发展过度消耗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危害,而2005~2007年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且态势平稳;并发现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是宿州市生态安全形势的表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宿州市1997-2005年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