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从“纯经济学范式”到“复合经济学范式”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增长所表现的潜在成长性,中国改革模式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和研究。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按照自身的逻辑走了一条超出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能解释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由此在学术界引发关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讨论。中国改革模式超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解释范围。中国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把西方经济学在研究过程中作为常量舍去的历史、政治与文化一一进行还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立足于中国已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亚南首先提出要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概念,并写出了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经济原论》。该书在理论核心、体系、篇章结构及方法上均具有鲜明特色,被称为中国式的《资本论》。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仍发挥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中唯一一本解放前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13,(11):35-43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研究结论是,中国宏观调控中无论做何种具体的政策组合选择,客观上都需要以改革为基本依托,中国的改革攻坚和配套推进,需要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的理性认知思路来引领。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渡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正> 一、中国的过渡经济与中国的过渡经济理论 在几乎所有前计划经济国家中,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也许是最为成功的。然而,这样一个成功的改革并不是在正统经济学的指导下实现的。我们甚至可以说,那些不太成功的改革恰恰是与正统经济学设计的方案相吻合的。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正统经济学的一个挑战。正统经济学是否存在着某些缺陷可以由中国的经验加以弥补?或者说,在中国成功的市场化改革背后,是否有一种不同于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经济理论?如果有,它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成为一种理论时尚。其原因之一是中国正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有大量鲜活的研究对象和广阔的应用空间。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实践的明显成效,进一步强化了其主流地位。然而,我们对其理论缺陷的关注还不够,有关针对这些缺陷对我国的改革决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中国国情特殊,简单地嫁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只会使我们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过去40年,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努力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模式的特有内涵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传统政治经济学逻辑或西方主流制度变迁理论中找到答案,唯有坚持直面现实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和发展现有理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本文提出了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三阶段转换假说,即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国家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模式是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源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格局的变化,经济学研究重心正面临转移,经济学理论将有新的发展趋势。当今中国改革与崛起的客观现实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产生了强烈冲击,更具解释力的"中国经济学"将不仅是研究特定地区、特定时代或融合了特定文化的经济学,而且是顺应经济学趋势,推动经济学更具创新性的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体制改革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体制改革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它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机理上的相通及其与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契合促进了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正处于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新旧体制转轨使中国有了对新的经济制度变革理论的强烈需要。新制度经济学适应了这种需求,对中国体制改革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相通之处,这有利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理论的衔接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契合,既有利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国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研究》2005,(3):i001-i001
中国经济学年会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四届。首届年会于2001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召开,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300多位经济学专家和学者。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3年12月在西北大学和复旦大学召开,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于2004年12月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与会人士多达400余人,此次年会就有关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澄清了对政治改革“滞后”的误解,认为改革开放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原本就是一次政治转变,也就是“政治经济化”。政治经济化的必要性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要改变过去政治运作的模式,二要把本来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主要是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地位不能弱化。加强中国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地位要理顺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邓小平理论等相关课程的关系,拓宽中国经济学的对象,加厚中国经济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宪政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回归为“政治的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对约束经济行为者和政治行为者的选择与活动的不同法津——制度——宪法规则的运转性质做出相关解释的经济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从来也不能脱离制度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以宪法制度为框架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理应以宪政的思维去理解和推进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徐雷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同样,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在世纪之交,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整个人类的经济科学发展做出贡...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谷书堂赵农宁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300071)当人们对中国改革的市场取向普遍认同的时候,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却已经摆在了经济学者的面前。由于观念、习惯、以及知识积淀的不同,中国经济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存在...  相似文献   

15.
汤子琼  唐润华 《经济师》2012,7(2):32-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框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当西方国家无论采取哪种市场经济,都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命运,而出现经济滞胀和衰退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却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事实说明,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有许多独特的地方需要加以总结,提炼、升华为中国经济学。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用中国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现象,指导中国和世界的市场经济改革,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时代经贸》2007,(5Z):82-83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绝对份额的农村信用社尚存在许多问题,改革农村信用社夯实农村金融基础,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成功的保障。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考察,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来鉴证农村信用社走过的历程,分析问题所在,发现改革难点,并为解决改革难点提供可行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黄维芳  李光德 《时代经贸》2011,(14):252-252,F0003
CPE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要求加快推进我校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设立分层次的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分层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平台,建立分层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稳步推进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构成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5):19-21
<正>自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底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后,中国经济学界便掀起了一股讨论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热潮。本文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与西方现代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成功地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学也从原来的研究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学患有“贫史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学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建立中国经济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中国经济学的人越来越多,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有了像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样高标突兀的高层次的研究机构,有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在抛弃“苏联范式”的同时,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倾向。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与我国经济实际存在重大差异,实践也没有证明其是最好的研究范式、对研究我国的经济现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应该有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并剖析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构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