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 《特区经济》1992,(9):20-20,29
<正> 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1、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过去流行的看法,“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代名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代名词,等于社会主义。因此,在以前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中,“市场经济”首当其冲地成了箭靶,使其蒙冤不少。当今改革开放大潮中,“借鉴热”又使“计划经济”受到冷遇甚至強烈反对。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弄清这两个概念所致。所以,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首先要明  相似文献   

2.
张井 《南方经济》1992,(6):12-15
一、要重新认识“计划经济”概念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不能实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也不能实行市场经济。这样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成是两种对抗的社会经济制度。许多人犯了“市场恐惧症”,反对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就是从这个传统观念出发。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要理解邓小平同志这个论断,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不仅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概念,也要重  相似文献   

3.
张井 《南方经济》2012,(4):73-74
一、“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言 从改革开始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导向和目标模式的重大问题,党中央高层包括元老,认识上有分歧,理论界和政界有争论:一种意见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意见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后一种主张占上风,影响着中央决策.党中央文件先后提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覆盖全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提法虽然变过多次,但实质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理论界则先批判商品经济,后批判市场经济,认为都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概括,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是计划经济,它是由公有制所决定和所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制度相区别。这个精神体现在《决定》的下列三处论述之中:“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危机,使生产符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这些论述都清楚地表明,计划经济是从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存在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也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从市场经济的共性来讲,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社会主义经济特性来讲,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看,要求市场调节,从社会化大生产看要求计划调节。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既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基本制度问  相似文献   

6.
一、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表现或反映。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日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实践日益要求改变"苏联模式"的经济学理论,要求有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创立出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学人在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但其间有关市场经济的规律、机制、运行等  相似文献   

7.
林凌 《特区经济》1993,(3):17-20
<正>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做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无论把重点理解为有计划还是理解为商品经济,实质上都没有脱离计划与市场板块结合的窠臼。1992年,小平同志继1991年上海讲话之后,再一次提出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中国在改革的取向上走出了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死胡  相似文献   

8.
杨璐 《魅力中国》2010,(34):188-189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区分两种制度本质的东西,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这种观点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深入开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当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这一传统观点的束缚。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蓬勃发展的经济,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理论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9.
刘生峰 《特区经济》1992,(8):21-21,23
<正>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摒弃过去的产品经济,建立商品经济,从而区别于过去僵化的经济体制;第二,继承过去计划经济的优点和传统,使商品经济在计划指导下运行,以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诚然,这是一种完美的模式。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完美性,但在实践中却不具可行性,不可行的关键就在于这种体制没有明确地确定经济的主体。目前,世界上有两种经济主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只有一个,或是计划经济、或是市场经济,二者必居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中国目前的经济主体则是计划经济。笔者认为,中国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必须把市场经济作为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市场经济是发达商品经济;要破除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确立社会主义可以引入市场经济的新观点;要确立市场经济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把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广东经济学界长期研究商品经济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广东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对策建议。这部著作在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是有重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1.
一、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 要明确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人认为,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什幺区别”,就意味一切经济活动只能由市场调节,可以不要计划了。他们忘了小平同志说过“……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相似文献   

12.
改革国有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陈景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十多个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后,这些国家又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并没有显...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博大精深。他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因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由于计划和市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而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对于当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实现“中国梦”等,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然而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程度时所产生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争生存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事业单位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一直是国家与社会重点关注问题。新时期下的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之一。因为其复杂性与本身的特殊性,一直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文章从事业单位的特征出发,分析当前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下的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时,不能不涉及对计划经济的看法。在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讨论:一是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对“计划经济”一词词义的不同理解,主要就是来自对这两个问题看法上的差别。由于计划经济和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改革与立法思维的转变杨宗科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原则区别。计划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作用的媒介主要是指令性计划,组织运行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  相似文献   

18.
<正>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改革步伐。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曾进一步强调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随着改革进程步伐的加快,从而把企业推向市场,真正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有2/3以上企业亏损,效益低下,问诊切脉:一是未能以更大胆魄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二是思想僵化,未能正确理解和冲破“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不管其社会制度如何,都必须建立这种制度,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微观基础。我们这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崭新的事物。一方面,我们要以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作为参照系,学习和借鉴他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借鉴、吸收西方国家的优秀成果与我国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体现发达国家现代企业制度某些基本特征的企业制度,这才是我们主要应做的工作。这里,就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1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不仅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也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在谈话中,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是在对国际共运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作出深刻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这既解决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问题,也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