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国家农村金融综改区"资产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信贷数据,基于"资产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旨在缓解信贷配给的设计意愿,在考虑模型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及选择偏差的内生性因素下,结合借款人在信贷还款周期三个层次的还款表现,构建实证模型测度农地经营权变现能力及稳定性在借款人还款的三个层次中的有效担保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资产主导型"模式下农地经营权在借款人还款的三个层次中均表现出显著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担保有效性在贷款进入逾期后仍有所体现;第二,农地经营权稳定性会影响农地经营权变现能力对借款人还款表现的影响,遵循押品"物权"而非"债权"的权益属性,这一结论符合试点区实际表现。据此,为有效控制农地抵押贷款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本文提出应适度整合地块、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功能以提高农地经营权变现能力;金融机构确定贷款要素时应考虑农地剩余经营权年限在农地经营权变现的盈余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细分为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构建二者与农地经营权抵押品有效性之间的作用机制,结合已有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政府行政干预措施为主的外部治理环境优化通过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间接提高了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的有效性;②以直接抵押、担保、反担保等贷款模式和第三方组织或个人为核心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能减少相关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其选择受制于差异化的政府财力和基层治理水平;③虽然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化能够显著提升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的有效性,但农地经营权抵押权能的实现取决于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的协同作用。本文认为,在继续优化农地产权制度与政府行政适当干预的同时,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和基层治理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抵押贷款模式,并匹配差别化的第三方设置是提高农地经营权抵押有效性、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权能、降低抵押贷款运行成本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福建明溪县与宁夏同心县两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的对比分析后认为,两地在抵押登记和处置方式、风险防范机制等很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基本探索思路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弥补了当前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关键制约环节:以产权细分突破了既有的制度约束实现了农地抵押的有效性、借助流转平台低成本实现了农地作为抵押品的价值评估、相对封闭的运行模式设计为风险控制提供了机制保障。但是,制度性风险的存在以及金融生态链的脆弱性意味着进一步推进农地抵押贷款有赖于区域性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形成以及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构筑更为严密的风险防线。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作用机理,并检验风险分担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运用PSM-DID方法、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地抵押政策可以提高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2)农地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是影响农地抵押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地抵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地抵押+第三方组织”两种风险分担机制均能有效降低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进而可以强化农地抵押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抵押政策的进一步推行需要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农地的处置风险,以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基于辽宁省昌图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收入效应。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如果不考虑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选择性偏差问题,则会高估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的收入效应明显,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会使其总收入和农业收入显著增加;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提高的效果大于农业收入,但差距不大。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增收作用,应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机制、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执行机制、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宣传力度、健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我国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经营权抵押及担保权能。次年,全国范围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尽管上海并未进入全国232个试点地区,但上海市将金山区列入全市首个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下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一、上海承包地抵押贷款试点现状(一)上海承包地抵押贷款开展基础依据《上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办法》的要求,上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展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对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升为具有相对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滴新村积极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农户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对抵押贷款运作机制进行了创新。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仍然面临承包土地抵押价值低、抵押权实现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过于依赖政府等困境。为进一步完善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本文从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单位抵押价值、构建"抵押+信用"贷款机制、放宽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用途限制、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构建抵押权实现机制四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担保是分担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理论上揭开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在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中各自利益诉求的黑箱,探讨银担协同式合作分担风险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担分立式合作时,双方付出的成本高且收益低,同时在抵押率大于处置率时银行面临的损失显著高于担保机构;而协同式合作能增大贷款规模,增加各自收益...  相似文献   

9.
各地扫描     
<正>黑龙江出台农地抵押贷款办法4月11日,黑龙江省金融办、省发改委、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通知》,标志着《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在"两大平原"地区至全省范围全覆盖。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基本机制是,评估抵押耕地年经营价值(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723户农户的农业生产数据和DEA-2SL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式下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遗漏变量的存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内生性,忽略内生性问题将低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正向作用效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以农业经营为主业、生产性实物资产价值、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模式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相较于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亟需深化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逐步推广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优化农业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以增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与农业发展的耦合度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抵押品功能的视角,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模式。在当前法律环境和产权制度约束下,农地经营权可抵押性不足,出于应付政绩考核压力以及规避风险的需要,开展"间接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大部分试点地区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从江苏的实践来看,实行"直接型"模式需要试点地区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及较强的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等条件。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应该分阶段逐步推进,应鼓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类型的试点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揭示已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不高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规模农户和小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具有差异性;(2)土地产权流转市场较小、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不随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尚未完成、信贷风险分摊机制等制度基石尚未完全确立等因素降低了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进一步推广需要提高银行对抵押土地的处置能力,简化规模农户贷款手续,同时完善信贷风险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因缺乏抵押物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新疆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政策环境、农村保障体系、农地流转规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依然需要在法律依据、农地登记管理、评估等环节做好政策扶持、打造服务平台、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稳妥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实现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央有要求、地方有实践,多地形成了适宜当地农情、民情并在短期内"合意"政府目标的地方模式。尽管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但现有研究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制度理论、法律法规及实践操作层面尚缺乏充分和较有代表性的论证。基于此,本文围绕上述三个层面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如此结论:农地所有权、承包权权利主体与经营权权利主体之间是互为监督和被监督的权利关系,第三方经营者对流转农地处分权需征得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方同意,而农地经营权实质是第三方经营者和承包方通过租赁合同以农地使用为主要标的物的一种债务债权关系;现阶段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权的客体,须有法律明确规定;"一户一证"模式不具备在大范围、较复杂、多转出主体地区推广和复制,模式改进和创新有待挖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讲,在控制了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变量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能使农户农业收入平均提高7.99%,且该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效应;进一步从农户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角度剖析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内在根源,发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资本要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劳动力要素投入无显著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会显著提高资本要素投入和劳动力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但不会提高土地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此外,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要素投入产出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由于成都市温江区和崇州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类型均属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可将两地进行合并讨论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同时相较崇州市,成都市温江区在担保和抵押物处置环节引入第三方参与而更趋于市场化运作,因此将两地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讨第三方参与是否会使农户信贷约束和收入效应产生显著差异。方法 文章将成都温江和崇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共获取249个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探讨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增加收入的影响。结果 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增加农户户均总收入、户均农业收入和户均非农收入,且引入第三方参与的温江区相较崇州市在信贷约束缓解程度、农户收入提升方面表现更优。结论 应大力推广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以扩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促进农户增收和释放土地红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解决农民融资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民获取贷款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选取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首批试点县之一的岳阳县为调查对象,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直接抵押型、担保抵押型和入股抵押型模式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户利益为中心、金融机构承贷、担保公司与评估机构配套服务、保险与政府共担风险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六位一体"模式,并提出为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模式,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确权颁证、健全评估机制、完善流转平台、建立商业保障、建立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界对农地抵押贷款风险的化解提出了多种学说,从农地抵押贷款所涉利益主体的复杂性来看,"风险分担说"与"保证与抵押双重担保说"最能平衡农地抵押贷款参与者与社会管理者的利益分配,同时辅之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信贷资金的风险、农民失地而影响生存的风险内化为农业经营者与信贷者的内部治理与激励机制,让天赋较少的农户得到更多的关怀,谋取商业利益者尽一份社会责任,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运用财税等经济手段给予适当扶持,才能更好地化解农地抵押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方,农村金融机构对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意愿对于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视角,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探讨了金融机构面临的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江苏沛县的农土公司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模式的经营目标、制度设计和贷款流程。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模式与普通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创新模式在信贷支持上更具有优势,并且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降低融资门槛,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二是降低融资成本,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贵。创新模式的优势来源于其独特的风险分担机制,这使大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中获益,本文对该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机制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构建内在逻辑一致的法律框架;二是建立健全经营权价值评估机制;三是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