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税配额管理和滑准税政策是目前我国稳定棉花价格、支持棉花生产的重要贸易政策.文章回顾了我国棉花进口贸易政策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关税配额和滑准税的经济效应,考察了棉花进口贸易政策对国内棉花价格、棉花生产、棉纺企业、棉花进口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指出,短期内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关税配额管理制度,灵活调整滑准税实施方案,但长期看应逐步取消关税配额和滑准税政策,改用直接补贴等政策支持国内棉花生产,并发展多元化的棉花进口市场,保障国内棉花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现状1.棉花产量呈波动增长。建国以来,我国棉花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总产量由1949年的4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71万吨,1984年和2004年总产量还超过了600万吨,预计2006年棉花总产为650万吨以上。尽管棉花生产发展迅速,但受技术、气候和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总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评估我国棉花产业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并采用GTAP模型模拟了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明显下降,进口依存度显著上升,在棉花种植比较收益提升的情况下有较大增长潜力,提高棉花配额外关税税率将显著减少棉花进口并有利于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根据结论,本文提出了将棉花收储对象由皮棉改为籽棉、提高棉花竞争力、提高进口配额关税和强化多双边贸易谈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虚拟土地资源进口能否缓解国内棉花用地紧张这一现实问题,以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和国内棉花用地变动趋势为研究基础,运用土地警度判定模型分析国内棉花用地紧张程度,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来说明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棉花用地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是缓解国内棉花用地紧张的原因,而国内棉花进口不是引起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原因;在长期内,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和国内棉花用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虚拟土地资源进口能够缓解国内棉花用地紧张格局;在短期内,国内棉花用地对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负的显著影响,但是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对缓解国内棉花用地紧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完善棉花进口制度 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国家对棉花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棉花资源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需要,因此棉花进口已经成为常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棉花的进口制度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制度对保护国内的棉花生产、满足纺织的原料需求、平衡棉花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一政策对棉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影响不同,争议也不少。研究我国现行棉花进口制度的利弊得失,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政策建议,使之更加符合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已成为当前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我国棉花市场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从2016年开始进入了储备棉常态化轮出阶段。在此期间,国家严控进口政策,进口量持续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但随着我国棉花市场步入后储备时代,库存量逐渐减少,这样的状态或将将在本年度结束。那么,在需求与政策推动之下,再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棉花进口将如何演绎?一、中国棉花进口历史及现状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自1998/99年度以来,在国家收储政策影响之下,中国棉花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全球粮食最大进口国,2021年粮食进口粮达到了1.64亿吨,占我国全年粮食产量25%左右。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世界地缘政治影响,世界粮食市场供应链格局发生巨大改变,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带来巨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202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  相似文献   

8.
正加入WTO以来,中国的棉花产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中国也是棉花生产大国,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棉花的供应和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缺口,需要进口一定量的外国棉花来满足纺织品服装业生产的需要。入世以来棉花进口量呈上升的趋势,在大部分年份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中国棉花进口量增大、进口年度之间的波动性较大、进口价格不稳定、进口依赖程度上升等,已经  相似文献   

9.
10.
国内外棉花价格的价格差或进一步增大,进口棉在中国笑意增强。  相似文献   

11.
<正>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棉花415万吨,同比减少19.2%,但仍为历史次高值,全年平均进口价格2035美元/吨,同比下跌11.4%。受内外棉价差较大影响,配额外全关税进口量继续大幅增加,全年达到66万吨,同比增长1倍,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2013年,国内继续实施收储政策,大部分皮棉进入国家储备,棉价保持相对稳定,内外棉价差持续较大。由于市场流通资源稀少,放  相似文献   

12.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12月,我国棉花进口量为16.8万吨,较上月增加9.2万吨,增幅122%;同比减少15.4万吨,减幅47.8%。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二元边际分析方法,将中国对蒙古、俄罗斯2005-2014年出口货物的HS-6位数据进行二元边际分解,发现中国对蒙、俄的货物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十年间集约边际对出口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92%以上。并利用中国19个重要贸易伙伴2005-2014年的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蒙古、俄罗斯贸易的因素及其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中国对蒙古的出口及双边贸易效率较高,效率均值都在0.94以上,而中俄间效率则处于较低水平。为挖掘中蒙俄间贸易潜力,应采取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自贸区谈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区域贸易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木质家具出口对不同区域的贸易状况是不同的,既存在着贸易过度,又存在着贸易不足,运用引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提出对潜力再造型、潜力开拓型、潜力巨大型三类不同潜力的贸易伙伴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木质家具贸易流向的调整,以减少贸易摩擦,保障木质家具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现巴基斯坦经济增幅较小,且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分析2001-2013年间中国与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数据,发现中巴两国进出口额均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额增长幅度远大于进口增长幅度。研究表明,中国对巴基斯坦的进口主要受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出口主要受巴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人口规模影响,巴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在减少中国从巴国进口的同时增加了对中国的进口。在此基础上,本文测算了两国进出口贸易的潜力。结果表明,大多年份中巴两国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即双边具有较大的贸易空间,因此新时期借助中巴经济走廊这一重要契机,开拓中巴经贸合作潜力十分必要。最后文章综合相关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日贸易发展表现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等特点,文章在考察中日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2年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合作伙伴的相关数据,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其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贸易潜力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GDP、人均GDP、区域贸易合作对双边贸易流量有着促进作用,而两国间的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着阻碍作用,中日之间既有着较为严重的贸易壁垒,又有着巨大的贸易潜力。由此提出了扩大经济规模,提高人均GDP、促进区域贸易合作、充分利用距离优势、发掘两国的贸易潜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棉花生产难以满足纺织业的巨大需求,棉花的供需平衡依靠进口贸易实现,所以棉花贸易政策将直接影响棉花产业贸易。本文主要通过定量对比和变化趋势分析关税配额对我国棉花和贸易的影响,找出棉花关税配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服务经济趋势下中国林业服务贸易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贸易表现,对后工业化时代中国林业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业服务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林业研究与实验发展服务、林业工程设计服务、生态旅游服务、教育服务等都是中国未来可以获取贸易比较优势的林业服务;林业服务贸易仍属于传统的产业发展方式;国内外市场尚未充分开发;政府、行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因此,中国林业服务贸易应循序渐进、分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品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价格发现功能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通过对我国棉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实证分析发现,国内棉价涨幅远远落后于国际市场,期棉未来的走势将有明显的成本推动型和资金推动型双重特点,2008年期棉将不再平静。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林产品数据,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探究1998—2018年造成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波动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8年,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和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且贸易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中国进口俄罗斯木质林产品总额波动现象受产品结构、市场规模、竞争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中国进口结构和国内市场需求是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此外,中俄林产品贸易还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寻找其他进口渠道,减少对俄罗斯供给的依赖,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安全,密切关注两国经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进口贸易策略,促进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