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区)以及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为了及时掌握草原补奖政策任务、资金落实情况,对任务、资  相似文献   

2.
2011年起,内蒙古自治区从草原牧区经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的主线,按照四保一完善总体要求,创新机制,从严监管,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各项政策,草原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3.
该文详细介绍了武定县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情况、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拥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原,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和人为破坏影响,高达90%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呈现恶化趋势。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覆盖了全国13个草原省区。这是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大、覆盖面广、牧民受  相似文献   

5.
<正>为巩固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效果,探索生态保护补奖资金与保护责任、保护效果挂钩的有效办法,今年我省选择在刚察县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绩效管理试点,稳步推进农牧区改革。1加快建立落实禁牧减畜责任与补奖资金发放挂钩机制。进一步核实分户禁牧区域、面积及牲畜数量,制定减畜计划,落实减畜措施和管护责任制,强化禁牧区巡回检查。充分发挥草原监理机构、草原管护员监管和牧  相似文献   

6.
海东市草原奖补政策的实施,不仅强化草原生态保护,还有效地促进全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调动了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促牧增收效果明显、转生产方式保市场供给、人工种草势头高涨。主要存在草原经营管理、农区畜牧业发展、规模养殖和合作社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采取措施主要是积极推进农牧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发展人工种草、巩固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保护好基本草原、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正>3年前,新疆可利用的7.2亿亩天然草原中,8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近40%严重退化,部分夏牧场、冬牧场因为超载过牧,草地生产力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保护工作成了大事。而今,新疆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10257万吨,较上年增加6.9%,全疆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0%,较2012年增长4个百分点;主要牧区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19%,较2012年下降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7月9日-14日,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到西藏检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草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草原奖补政策落实长效机制,统筹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相关的制度规定日臻完善,但仍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几大问题需引起注意 宏观政策不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规定:"对使用财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的事项,具体审核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农业部另行制定",但相关的管理办法至今未出台.在铜仁地区乃至贵州省出现了个别部门"单打独斗"现象,大多数村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时,90%以上的工作都是由乡镇财政所和综改办人员来完成,其他部门参与的程度低,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基本没有介入.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11年起,云南省严格按照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规定和资金、责任、任务、目标四到省和任务落实、补助发放、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建档立卡五到户的政策落实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草原承包到户、划定禁牧区域、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补奖标准、核定人工种草面积和牧民户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各项工作,把草原权属界定到山头地块,责权落实到千家万户,政策覆盖到亿亩草原。2011年至2014年,中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昆明市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两年多的实践证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因此,认真总结研究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对于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要注意特殊性强化政策倾斜.从昆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多的村要达到农民和社会投入占2/3比例的标准很难,很容易加重农民负担,甚至形成新的债务.建议中央对欠发达省份给予奖补政策倾斜,逐年加大对一事一议的投入,提高奖补比例,逐步减少农民出钱兴办公益事业的比例.省级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县的财政奖补力度,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2.
正草原补奖政策启动实施以来,我省共落实草原禁牧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牧草良种补贴450万亩、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7.2万户。全省76万牧民因实施补奖政策,人均年增收2562元,其中三江源地区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14.9%。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全省天然草原平均鲜草产量,比政策实施前三年的平均产量提高2.5%,植被平均盖度提高3.4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固有的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增强。主要采取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起,我国逐步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内容包括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和草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草原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强农惠农政策的丰富和完善。中央财政支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4年来,奏响了我国草原生态惠牧的强音。谱生态曲:再造绿色屏障伴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深入实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拥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原,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和人为破坏影响,高达90%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呈现恶化趋势。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覆盖了全国13个草原省区。这是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大、覆盖面广、牧民受益多的一项大政策。  相似文献   

17.
<正>经国务院批准,"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内蒙古、四川、云南等13个省份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是国家对草原牧区实施的一项大政策,投入规模大、覆盖面积广、受益牧民多。如何处理好保护草原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发展草畜业三者的关系?眼下,补奖政策的落实正成为牧区各县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推进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今年江苏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财政厅决定加大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力度,连云港市市辖区共获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68万元,其中省追加奖励资金50万元。2012年第一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涉及15乡镇47个行政村,惠及农民11万人。2012年,连云港市市辖区实施第一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8个,其中:村内道路40个、小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将逐步转变牧区牧业生产发展方式,由此将对牧区牧业生产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区专业育肥和专业繁育肉牛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性。结果显示,2009—2017年,专业育肥场户TFP增长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1. 8%,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4%,技术进步增长率为2. 2%,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育肥场户TFP平均为0. 991。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专业繁育场户TFP增长率总体呈波动态势,多数年份为负,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5. 0%,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1%,技术进步增长率为-4. 9%,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是延缓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繁育场户TFP平均为0. 900。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短期还会存在生产率地区差异,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存在σ收敛,生产率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均呈条件β收敛,各区域均在自身的稳态水平收敛。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高淳县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平台,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推进村内公益事业建设,成效明显。截止2010年,全县共有95个行政村实施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占全县总数的71%,实际筹资金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