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资源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体上二者呈现正相关性。一方面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起着根本性的保障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粮食安全对耕地资源具有反作用,当粮食供给不足时耕地资源的各种压力增大,出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资源进入非安全状态。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耦合主要表现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  相似文献   

2.
农业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综合生产条件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业资源综合生产条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认为土地因素和非土地因素两个主成份是最为重要的。对重庆市粮食生产能力的预测和需求分析表明粮食的供给能力呈现逐年攀升,而且供需缺口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粮食综合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善,那么未来粮食将会出现缺口,因此,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应当建立粮食安全的预警系统。重庆市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一是地区之间粮食生产的不均衡性;二是低收入人口的粮食供应水平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人口结构对粮食需求的影响纳入到粮食供需分析当中,基于不同人口增长情景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但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将显著增加粮食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未来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若未来粮食供给能力只能维持在目前规划设计的5.5亿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那么全面二孩政策下将出现严重的粮食供需缺口,预计2029—2030年供需缺口最高峰将达到7800~8500万吨,缺口率为12.5%~13.3%。2025—2030年是粮食消费需求和供需缺口的峰值阶段,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平稳度过最具挑战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尽管粮食生产获得了"九连增",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可以高枕无忧。一、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滑,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和供给的最重要依靠,中央确定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但能否守住,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相似文献   

6.
1996-2004年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目的:核算1996-2004年中国耕地资源的粮食总生产能力及其变化,为国家实施耕地保护战略和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以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在确定充分发挥气候资源潜力的种植制度基础上,计算了各类耕地的粮食单产,乘以全国各县1996年和2004年各类耕地的面积,得到1996年和2004年各县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汇总出各农业生态区以及全国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研究结果:2004年全国耕地的粮食总生产能力为9.20亿t,比1996年的10.81亿t减少1.61亿t。研究结论:虽然与现实产量相比,中国的粮食生产依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目前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程度较高,但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所造成的生产能力损失不容忽视。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除了严格耕地保护外,更主要的是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粮食安全的资源高效配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因粮食需求总量大、供给压力大、世界粮食市场和资源利用难而导致粮食安全只能走依靠自己的资源生产自己需求的绝大部分粮食之路,但我国目前粮食生产的主要资源耕地、水、劳动力、科技等在粮食生产中的配置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以致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供求关系变化的角度看粮食安全存在潜在危机。本文提出应该科学诊别粮食生产资源的功能和特点,保护和培育粮食生产资源;加强资源管理,高效合理配置资源;实施粮食保护支持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经营效益,吸引资源投向和配置于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9.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的核心应该是保护其粮食生产能力。耕地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即视为负债是普遍共识,而耕地不合理利用、占优补劣致使耕地质量下降也应该视为一种负债,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兼顾耕地质量情况,根据耕地分等结果开展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核算及资源压力指数测算,探索以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负债表编制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试算,结果反映依据耕地数量和质量为基础数据测算得出的耕地压力指数更能科学反映区域内耕地资源的承压状况及负债情况,更能科学量化区域内现有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能力的变化情况,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中国粮食自给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政府对粮食安全战略进行调整并将其提升为首要工作任务之后,中国应采取怎样的粮食自给战略?这是一个亟需回答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未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粮食自给战略:以口粮自给为重点,审慎放开饲料与工业用粮;以加强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质量并重;统筹粮食贸易战略制定,高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强化粮食产业的全球布局,保障粮源的有效供给;改革粮食安全储备体制,提高储备效率;拓展食物来源,减少粮食损耗和浪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以中美贸易战为背景,对进口大豆的虚拟耕地、虚拟水及潜在出口国出口潜力进行测算,并提出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来弥补中国大豆供给缺口的方案,以期为保障大豆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粮食产业发展关键的耕地资源,在中国较为紧缺。要以最低经济成本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完全自给的代价是很大的,经济上要考虑粮食生产边际成本的上升,生态环境方面要顾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一个可供借鉴的战略思路就是向国外“借地”,实行“粮食飞地”战略。一、中国粮食安全的资源分析粮食生产的资源是保证粮食有效供给的基本前提。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中国所具有的粮食生产的资源劣势或优势资源的短缺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中国粮食生产存量资源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一)粮食生产耕地资源数量不足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年10月土…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关系到民生福祉,在全球疫情威胁、地区冲突、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受到国家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如长期面临的耕地约束和劳动力弱化,短期需要解决的种粮成本上升,农民收益降低,粮食进口风险增高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户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营造健康风尚,制止餐饮浪费等建议,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粮食缺口0.2×108t,如果按人均粮食消费400kg来计算的话,全国有将近5000万人口的粮食需求得不到保障.虚拟耕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粮食安全问题,虚拟耕地研究是把生产粮食所要的耕地资源作为一种虚拟的形式存在于粮食中,通过研究区域之间虚拟耕地的流动来实现区域的粮食安全,并据此对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省农业大县——临猗县耕地现实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未来粮食需求的分析,提出该县耕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同时,提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具备粮食播种面积大、粮食产量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以及黑土资源丰富等基础优势。同时,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过程中,面临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趋紧、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以及粮食产业短板较多等方面的现实制约。因此,亟需从“内部发力”“外部突破”两个维度入手探索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以期保障东北地区粮食持续稳产增产,承担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出现粮食过剩,但并不意味着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本文认为,粮食供过于求的短期与直接效应是粮食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或下降,如果这种效应进一步影响到(潜在或现实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供应的持续性,那么,粮食安全和农业的稳定地位就得不到保障。本文从基本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指标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生存、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粮食需求的同步增长,粮食供应仍然存在产需缺口,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不容盲目乐观,将会长期面临刚性需求增长、生产硬性约束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运用农艺学和粮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保障长期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由于城镇化而导致的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1)近年来,湖北省粮食供给余额以及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年减少.(2)湖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耕地减少.(3)在未来20年,随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将呈现下降的趋势,粮食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作为粮食主产区不仅不能外调粮食,而且还需要调入粮食,这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极为不利的.研究结论: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了保证湖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大力发展大中城市;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和用地观;加强土地整理,集约用地,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20.
《粮食问题研究》2004,(1):40-40
2003年10月以来的粮价上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人们担心的是,粮食供求关系如果发生变化,会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从中长期看,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将是偏紧的。我国粮食问题从总体上是主要依靠自己解决,完全自给自足或依赖他人都是不可取的。总体来说,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