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要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产业和生态条件,大力实施"兴三优二、一三联动"发展战略,探索出一种城郊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了三种主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即:城郊旅游综合体建设模式、城郊旅游城镇建设模式、城郊旅游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文章运用熵值法和复合指标法,对成都市温江区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效果做了横向和纵向对比评价,最后得出了一些推广城郊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建设之路。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在农村人口转移、基础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城乡结构体系偏差大,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极大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鉴于此重庆市应坚持联动、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城镇生态化发展规律,做好生态区域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格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以形成健全的低碳型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中国国情、江苏省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为载体,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目前,江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并  相似文献   

4.
如何推进城镇化,是农牧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在分析农牧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传统农牧区"外生促进、内生滞后"的"类城镇化"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农牧区具有的产业发展落后、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释放、公共服务缺乏、社会管理松散等特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建设具有内生性特征,融农牧民聚居区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等于一体的经济、社会、生态复合发展的新型农牧区综合体的构想,分析了新型农牧区综合体建设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空间形态、目标体系和建设策略,并从推进农牧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新型农牧区综合体建设产业形态拓展方向,为农牧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顾骅珊 《农业经济问题》2013,(2):99-105,112
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已出现城乡"双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经济结构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认识这种结构的形成和转化。浙江省嘉兴市在破解城乡"双二元结构"问题上有值得总结的经验,该市采取的核心思路是以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以解决"人""地"的城乡统筹为中心环节,以优化城镇体系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为驱动力,并匹配以相应配套政策体系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完成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6.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新型城镇化所要求的"高质量"与"高效益"存在逻辑上的对应关系。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为土地用途的转换和城镇化的向前推进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从而在不同阶段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改革红利"。在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征收补偿机制滞后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城镇化现状下,进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改革等应当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权益不断提升。当前这种不断提升的权益却仍然与农村户籍相绑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城镇化。为了有效破解农民权益保障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两难境地,有效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处置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本文指出了当前农民和农民权益之间是一种"弱连接",且这种"弱连接"将变得愈发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并且以增量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为原则,提出了将农民权益与农民个体相绑定、与农村户籍相分离,从而实现"带权进城"的农民权益处置思路。通过浙江省德清县农村产权改革的案例,本文探讨了"带权进城"在实践中的模式、效果、启示和未尽之处,指出未来"带权进城"实践创新的重点在于农民权益的固化和盘活,最后提出了从富裕地区先行先试,尊重农户意愿,扩大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重视城镇发展的动力培育,注重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沈阳市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好互动协调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是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产业集聚要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以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一个政策思路,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采取何种配套措施,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艰巨任务。本文基于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效的共享性两大维度在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求进行论述的基础之上,全面阐述了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合理提升其福利水平;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思路,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高邮市,总人口83万,下辖14个乡镇(街道、园区),其中3个乡镇为国家级重点中心镇。近年来,高邮市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美丽高邮的重要路径,按照"生态优先、产城互动、民生和谐、特色鲜明"的原则,统筹推进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集镇、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努力推动城镇规模扩张、功能设施完备、公共服务提升、承载能力增强、人居环境改善,城镇化率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江苏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脱贫致富。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将"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拓展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既呼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也兼顾江苏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实际,对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江苏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效显著近年来,江苏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城镇化对于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以及扩大内需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研究发现,现阶段以偏重大中城市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模式,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既与城镇化的初衷相悖,也不符合中央改善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精神。因此,有必要改变现行大中城市偏向的城市化模式,实施以中心镇为主线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城镇化的成果,以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场在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方面率先垂范,实现国有林场改革全省覆盖,国有林场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文章系统总结了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推动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启示与借鉴。包括:(1)加大国家和政府扶持力度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根本保障;(2)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重大关键;(3)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必由之路;(4)完善经营机制和发展自营经济是维护国有林场改革持续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上海进一步改革国土资源管理思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推行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方式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了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坚持城乡平衡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中心城、新城的资源集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城镇化关乎中原经济区乃至中国城镇化进程。面对城镇化水平低、"三农"问题突出和经济基础较差等问题,探索一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意义重大。实践表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也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总结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四种模式,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改革35年来中国农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农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农民财产权利部分缺失,大规模失地农民群体引发社会问题。应积极探索破解农民问题的改革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用底线思维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大战略措施。2012年,江西城镇化率为47.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了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省把镇村联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和主抓手,重点抓好城关镇、28个省级示范镇和100个中心镇建设,力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对我国当前加强农业与农村规划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基于赴英国进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实地考察、培训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结果]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建立缘于其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大城市病"问题,其发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目前形成了"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两级规划结构;英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十分注重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规则和制度。[结论]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历史建筑、风土文化和景观环境,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高度重视对农业与农村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同时要注重基于中国国情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以来,浙江省立足主销区实际,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五优联动"试点为总抓手,积极实施"三链协同",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以联动为核心,着眼解决"痛点"问题浙江省长期存在粮食生产与口粮消费、储备与口粮消费匹配度不高的"痛点"问题。生产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是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2017年,浙江省委、金华市委提出"三年内消灭所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浦江县檀溪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新的"消薄"模式,激活沉睡的农村资源,走出了一条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消薄"路,实现了"整镇抱团、全域摘帽"的目标。檀溪镇集体经济薄弱的基本表现檀溪镇是位于浙江省浦江县北部山区的中心镇,是一个典型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