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饶宇锋 《创业家》2009,(10):79-80
轰轰烈烈的内创业最终涣散了华为的内部军心2000年的下半年,国内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华为曾出台了《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规定凡是在公司工作满二年以上的员工,都可以申请离职创业。华为将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  相似文献   

2.
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日前,中国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要求美国政府对公司为何被禁参加美国全国应急网络的竞标做出解释。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凯文·格里菲斯(Kevin Griffis)就此事作了解释,声称“华为不能参加这一竞标,是因为美国政府对国家安全的顾虑。”  相似文献   

3.
关晓蕾 《大经贸》2011,(2):35-37
挺进北美对于有了-定底气的华为来说,似乎注定是-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北美市场,全球最发达的地方,兵家必争之地,对于通讯设备厂商而言,这一市场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是,进入这一高端市场的难度却非常之大.运用知识产权大棒保住自己的地位,这已经是近年来很多跨国巨头的常用手段,而华为面对的,还有美国政府方面对华为的抗拒.华...  相似文献   

4.
《国际广告》2011,(3):5-5
路透社报道称,华为去年5月在美国低调收购一家名为3Leaf的技术公司,交易已经完成,金额不过200万美元。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日前告知华为,必须剥离所收购的上述公司,否则该委员会将建议美国总统解除该交易。合众社报道称,美国政府一直担心华为同中国政府的关系。华为方面15日发表声明拒绝该委员会的要求,表示将等待奥巴马的最终决定,同时称,  相似文献   

5.
刘灵君 《大经贸》2011,(2):39-40
在未来的5-10年的发展过程中,华为很有可能不再是以前大家心目中的华为。2010年,任正非一如既往反思似的言论,却透露出不一样的信号。从外部的形象看,华为正在将自己的心灵打开,让更多的人了解华为,而从内部业务上看,华为的业务未来会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Internet+"已成为所有传统企业和产业的创新焦点,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都要通过Internet来实现业务的重组。本文以华为手机的营销战略为研究对象,总结华为手机营销策略的现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华为手机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智能手机行业中占据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同在深圳的华为,中兴可谓是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泰斗。在国内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两者都把未来目标放在了海外,立志成为世界顶级的电信设备商。由于华为与中兴之间产品线大多重合,又常常在同一次竞标中相遇,于是海外抢单之事难以避免地发生了。2005年4月底,中兴凭借390万美元的低价击败华为获得尼泊尔的合同。6月,受挫的华为一张状纸把中兴告到了中国驻尼  相似文献   

8.
<正>8月6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会议室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一拖董事长、党委书记黎晓煜,党委常委于丽娜,党委常委赵俊芬,华为全球企业业务副总裁韩晓,华为全球企业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灵君 《大经贸》2011,(5):82-84
华为与中兴,是中国电信设备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全球化的企业。因为都根植干深圳,而且成长的路径以及业务的相似,它们被人称为同城兄弟。也许正应了一句老话,"亲兄弟明算账",华为和中兴  相似文献   

10.
华为C&C08程控交换机不具备彩铃同振功能,采用窄带话路迂回方式通过NO7信令中继线与彩铃平台互联互通,物理连接用2*E1。介绍了华为C&C08程控交换机具体实现彩铃业务功能的方法,为华为交换机开展彩铃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三联竞争力》2008,73(4):18-18
2008年3月21日,华为在3Com收购案中的合伙人、美国投资公司贝恩资本宣布终止与3Com签署的收购协议。中国企业又一次在与美国政府的角力中败下阵来,为这场充满争议的收购案画上了一个并不令人满意的句号。2007年9月,3Com宣布接受贝恩资本与华为联手提出的22亿美元现金收购报价。作为这一交易的一部分,华为将以3.63亿美元的价格获得3Com最多21.5%的股份。本来并不复杂的交易,却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麻烦。  相似文献   

12.
施莉莉 《商界》2006,(3):58-59
出售原因 1999年底,华为领导层认为,国内电讯器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华为必须集中所有能量与对手竞争。为此,华为决定转让或剥离所有与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把主要精力、资源从非核心业务抽出来。此时,华为电气成为被剥离的首选,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更多的中国企业把国际化策略提上了公司议程,其中华为便是这群具有前瞻性眼光企业中的佼佼者。任正非在1987年创立华为后,于1996年开启了国际化历程。华为公司在国外市场接连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世界领域内继续全方位地拓展自身业务。如今中国企业"走出去"举步维艰,他们没有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华为对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成功运用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将以此着手,探究华为的营销奥秘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华为全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通信设备,另一方面是提供解决方案。华为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为了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华为开始实现自身营销战略的转变,经过不断的艰辛拓展获得了当前阶段性的成功。本文重点对华为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华为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实施与改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佟音 《现代商业》2023,(16):3-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都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华为作为民营企业中的领军者、国际化的典范,其国际化战略更加值得探究与学习。本文首先对华为的经营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华为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和经营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启示。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首先要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以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身,提高品牌意识,坚持创新,才能使产品深入人心、更好地立足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易杰 《中国品牌》2013,(1):44-45
华为,真的变了。 之前很少在公众视野中的神秘企业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城市的时尚地标和核心商圈。北京、上海、深圳的华为体验店鳞次栉比,接踵而至。而这只是华为终端体验店全球开启计划的开始,未来在国内以及全球的多个城市,都会设立类似的体验店。另外,华为终端的广告也开始陆续出现在地铁、户外路牌、机场和互联网上。这对于聚焦于运营商客户,一贯坚持低调品牌战略的华为来说,终端业务的种种出位表现可以视为华为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是其走进大众消费者的最好尝试。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在美国开拓业务遇到来自联邦监管机构的阻挠。为此,华为聘请多家美国顾问公司,对美国有关利益集团发起游说攻势,力图减弱这种阻力,以便在美国开疆拓土。华为的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标本意义,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在海外施展拳脚,必须要有游说功夫。  相似文献   

18.
《商业故事》2022,(4):前插7-前插8
2月7日,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则华为分红的消息在网上刷屏:在华为公布了2021年员工分红数据中,预计每股分红1.58元.华为总股本约为347.575亿股,以此计算,华为此次分红额度约为549亿元.这一分红金额远超绝大部分A股的上市公司,尤其是考虑到近两年华为手机业务遇到的空前困难,更显难得.  相似文献   

19.
华为企业在不断拓展业务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开展了财务转型实践。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为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华为财经管理模式以及财务转型路径可为类似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华为财经组织架构、实现流程以及财务管理转型历程,结合华为转型经典案例梳理出可供其他企业参考的经验,旨在找到适合多数企业的财务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多维尺度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对于市场营销而言有重要意义。将多维尺度应用于华为的品牌差异化研究,所得结果 Stress=0.17516<0.2,RSQ=0.74328>0.6,效果良好。在维度1与消费者的接触程度上,华为、三星、苹果、谷歌与消费者接触程度更高,思科、甲骨文、英特尔、微软则较低,更贴近组织市场;在维度2经营业务综合性上,华为与三星、思科较为相似,经营业务更综合,英特尔与微软较个性,苹果与上方的华为、三星、思科较相似,甲骨文与下方英特尔与微软较相似,谷歌个性较明显。根据结果分析,华为可采用以下几种品牌差异化策略: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品牌形象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