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供给模式的变迁与理论解读:1979~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从单一信贷指标管制到多样化操作工具组合运用的进程,实现了货币供给从行政计划资金供给管制到灵活宏观金融调控式有机传导系统的转轨,完成了引导国内经济向协调开放经济"两个市场"均衡的转变。伴随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变革,外汇管理体制将深化改革,货币政策生态环境将逐步恢复,在中央银行独立性归位的同时,要优化货币供给的技术性。此外,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提高人民银行在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银行家》2021,(1):10-11
金融稳,经济稳.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易纲带领中国人民银行以货币政策为"矛",直达实体经济,对冲下行压力;以防范风险为"盾",聚焦结构问题,完善宏观框架.全年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注重精准导向,兼顾内外平衡,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全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深入全面,注重系统完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3.
谢平 《中国金融》1990,(1):23-25
1989年是货币紧缩年。这一年,我国中央银行实行总量压缩,保证重点,调整结构,适时调节的宏观货币政策、保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在配套措施上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宏观金融调控积累了经验。一、货币紧缩,并没有引起“滞胀”,证明了我国经济对货币紧缩的承受力。1989年是初步见效,坚  相似文献   

4.
在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减少的背景下,适度释放流动性如何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个突发外生因素,同时影响市场交易规模和货币流通速度,改变了实体经济货币需求。适度释放流动性是减少疫情冲击损失,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必要之举。在特殊时期适量增加货币供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走向宽松。下一步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1—2008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经济增速和货币供给增速的合理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中性论成立,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并无实际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刺激货币供给扩张,另一方面引起物价上涨;而货币供给扩张又会在满后期上引起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做为一个开放经济中的参与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直接投资给我国的货币供给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根据这些变化提出了宏观的货币政策在预期到这样一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后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影响着货币供给和需求。它使得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变得困难。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减少了基础货币,增大了货币乘数;此外减少了货币需求余额。本文拟通过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影响,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大争论。本文通过对1650~1936年近三百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货币制度和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表明:18世纪货币量的充足供给推动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现代经济的成长准备了条件;近代时期的货币供给特别是纸币和银行存款快速的增长,则直接推动了近代意义的投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货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现代经济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刘佶 《西安金融》2006,(7):7-11
本文以国有银行改革为背景,通过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运行特点分析改革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冲击。文章分析了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并提出了货币政策效能的新认识框架,试图建立一个微观银行运行与宏观货币调控相结合的分析结构。  相似文献   

10.
梁森 《浙江金融》2007,(9):19-19,9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金融政策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为货币政策,要运用好货币政策其关键之一是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又必须以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为依据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过紧了还是过松了正成为经济理论界经常争论的话题,而过紧或是过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数量界限,这就必须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在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出现了货币"渗漏",大量货币不是有效地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而是"渗漏"到资本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产生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漏斗"效应和"黑洞"效应.它们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使持续5年多的"积极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针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漏斗"效应与"黑洞"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逐步抑制货币供给"渗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冲击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微观的金融创新可视为对不同特性加以解捆和重新组合起来创造的新金融工具;宏观金融创新又可分为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有:狭义货币需求减弱和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降低;货币供给主体扩展与货币乘数放大.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的冲击是:一是从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传导机制方面对凯恩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的冲击;二是对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的冲击.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创新的启示是:实行规则性和相机抉择相结合的混合政策操作;扩展中央银行的调控范围;灵活调整货币的中介目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杰  谢明 《济南金融》2007,(9):20-23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在长期内存在着内生性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采用1952—2006年度和1990—2006季度的货币、产出和价格数据对中国在样本期内的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了计量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货币供给有相当程度的内生性,实际产出要领先货币1—2年;短期内货币和产出、价格等实际变量之间相互影响,长期内货币供给被价格完全吸收,没有产出效应,货币呈现长期中性;在西方国家的货币超中性在中国也得到了实证。取1990年为结构变换点,经济转轨并没有改变货币、产出与价格间的基本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应采用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5.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在长期内存在着内生性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给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弄清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进而为货币政策选择和操作实践服务。在货币供给决定分析中,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理解这一问题,才能准确地估价货币当局在宏观调节体系中的作用,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一、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政策涵义通常,经济学家们总是用“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这样的命题来判断人们对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观点。问题十分清楚:如果说“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17.
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货币政策应当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体系中重要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地影响就业目标,可以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得到量化说明.本文以此为立足点,通过构建基于全部OECD国家的年度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部分OECD发达国家季度面板数据的LSDV模型讨论失业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者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在未达到最优货币供给上限时货币供给能够降低失业,但超过界限后则会加重失业.分析结果说明,以货币政策解决失业问题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对货币供应操作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9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显著的产出效应,说明我国现阶段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三条传导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投资路径"和"消费路径"有效,但在不同传导环节上的传导效果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投资路径"的传导效果较"消费路径"更为显著."净出口路径"发生阻滞和逆转.基于此,本文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疏通传导路径、增强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起物价上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物价波动,货币政策需关注资产价格,同时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并密切注意货币流动结构,维持货币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乘数模型,分析影子银行通过分流银行存款、扩大社会信用供给对于货币供给的补充与替代效应,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及2002~201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总体上扩大了货币乘数,但因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立场不同而具有明显"非对称性";在社会总需求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可以有效补充银行信贷供给不足,而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影子银行信用扩张对银行信贷形成替代;影子银行顺周期变化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之间的矛盾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