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农机跨区作业的视角,运用空间Durbin模型与门槛模型,检验了1997~2015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在短期内显著,但在长期内并不显著;该空间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农机跨区作业这一路径来实现,而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或农村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发展这两条路径并不显著。此外,本文还发现,农机跨区作业对农业增长有正向影响,且存在基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效应,这种影响在不同门槛区制下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以上结论表明,建设"四好农村路"要因地制宜,为农机跨区作业发展提供应有便利,以促进农业机械资源在区域间充分流动与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对推动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考虑区域自然环境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9—2020年新疆42个棉花主产县生态效率,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验证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棉花生态效率距离生产技术前沿面仍有提升空间;三大地理分区差异显著,北疆地区棉花生态效率较高、南疆和东疆地区较低;棉花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既提升本地区棉花生态效率也能提升邻近地区棉花生态效率。(3)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特征,且技术进步在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坚持农业低碳生产理念,加强知识外溢作用,重视技术进步等角度提出促进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空间溢出与实体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DEA模型对2001-2015年全国30个省份(除去海南省)的金融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在空间上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两种效果的作用力都十分微弱;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实体经济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都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宏观调控不利于本区域实体经济增长,但在空间上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空间统计学和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经济集聚较为显著的云南省为实证案例,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工业化水平、资本密集程度、农业人均产值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经济集聚强度每增加1%,农民收入可增加约0.105%。进一步把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解为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两个维度后发现,仅有直接影响显著为正,而空间溢出并不显著,揭示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通过本土效应传导。据此提出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并且使农业资源外溢出本省导致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因此,未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要关注各省内部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各省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1)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破解传统的信贷约束和金融排斥,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而促进产业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和稳健性分析均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促进程度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比数字化程度更明显,并且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分维度的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扩散效应,推动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的生态圈,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机械和灌溉等物质生产条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2007—2018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方法]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并设置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结果](1)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农业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缩小当地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3)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当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农业技术效率则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同时加强省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区域间农业技术的创新、转化与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破解农业碳排放问题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途径。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和空间影响关系。结果 (1)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2)基于投入要素视角,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间接实现“减碳效应”。(3)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农村产业融合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农业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结论 充分肯定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重要作用,继续发挥好政策、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作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助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区域经济空间外溢现象比较普遍,且乡村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在经济的空间依赖性变得逐渐加强的这一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在区域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方法]文章以2016年江苏省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GIS10.2和GEODA空间分析软件,采用Moran′s I指数研究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乡村旅游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统计学计量方法对江苏省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江苏省乡村旅游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受临近地区溢出效应影响明显;(2)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城乡差距,其次为交通状况和市场需求,影响最不显著的为农业及旅游发展状况;城乡差距、交通状况、市场需求和旅游发展对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而农业基础对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负向作用;且城乡差距、交通状况正向推动作用非常明显。[结论]江苏省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地理因素在其间发挥的效应,依靠极化效应,发挥对临近区域的带动作用。且发展乡村旅游要着重从交通状况改善、发挥居民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性、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进步和土地改良对我国耕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经济问题》2021,(9):132-144
本文利用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科技进步、土地改良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得出我国耕地质量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土地改良对耕地质量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农、农业从业人员以及人均GDP也会对耕地质量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受灾面积会阻碍耕地质量的提升。本文认为要加快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积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化土地改良方案,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保障我国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城乡政策偏向性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乡政策偏向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从农村基础设施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农村偏向政策的可行路径。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呈改善趋势且主要来源于集约边际下的配置优化。城市偏向政策不利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而财政支农比重提升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农村公路、电力和水利等经济基础设施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是农村偏向政策应关注的重点。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论证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也为识别农村偏向政策的具体路径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山东省90个县2004—2012年的县域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县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经济基础、政府干预、投资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均能够提高本县域金融集聚水平;政府干预在提高本县域金融集聚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周边县域金融集聚水平,投资水平促进了县域总体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没有在县域间对金融集聚形成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该加强县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发挥经济基础和政府干预在县域间的正向溢出效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和落实金融人才发展政策,发挥并放大投资水平和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溢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3—2012年中国县级市面板数据和分位数模型,检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县域城镇化,而信息化对县域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分位数回归揭示了不同城镇化水平的县域地区受到差异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域从临近地区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中获益,而中高城镇化水平的县域却受到临近地区工业化发展的制约;不同区域的样本证实了本地区及临近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县域城镇化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基于“双碳”现实背景,将农业碳吸收与农业碳排放同时纳入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方法]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样本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介于0.8~0.9,九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小,分区域呈现出“W”和“M”型两种时间变化态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溢出效应超出直接效应。[结论]考虑农业碳吸收属性,中国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未达到完全有效状态,仍有改进空间。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间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对区域间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用熵值法测算了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间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影响程度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因此,应加大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各地区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联动,加快农业技术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考虑到空间溢出效应,将资本因素划分为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3个纬度,结合劳动力投入量,通过构建前沿的计量经济学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00~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农村金融规模、效率、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经济存在反向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具有显著而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因此,各省市在加大农村金融投资规模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涂爽  徐芳 《农村经济》2020,(8):109-117
本文基于2005~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有:一是农业经济增长因产出规模的扩大,对农业环境污染产生非线性影响,该影响与污染物要素投入指标的选取而异;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污染性要素投入指标正相关,产业结构同污染指标负相关;三是农业经济增长对污染性要素投入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流失量的空间溢出弹性是直接效应弹性的6.46倍,农药流失量的空间溢出弹性同直接效应几乎相当,塑料薄膜残留量的空间溢出弹性仅为直接效应弹性的0.498;四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外溢"效应,这可能是导致其对农业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的政策意涵: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农业环境污染监测指标体系,提高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水平,构建区域农业环境治理的联合机制,开展区域间的诸如品种研发、技术开发、农业机械服务外包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地区间的技术共享、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形成和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地区的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