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思奇 《山西农经》2022,(11):43-45
近年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呈现“碎片化”特征,即供给主体、供给决策及供给监督“碎片化”。基于此,应引入新公共治理理论中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整体性治理取向与无缝隙供给养老公共服务的优势,整合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建构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制;整合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整合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监督机制,构建科学评估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政治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具体体现为行政权力划分不明晰、治理主体单一且主体间缺乏互补协同、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导致其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面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张力,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以社会影响力债券作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该机制通过协调层级政府部门间的权责配置,整合多元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拓宽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渠道,从而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一个重要缺陷是"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供给主体缺乏合作,供给政策不成体系,供给内容无法有效匹配和供给方式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从健全部门间协同管理机制,整合供给政策、完善供给内容和提升供给方式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不同程度上受抑于传统官僚制、政府部门利益分割、城乡差序格局的影响,供给“碎片化”问题愈演愈烈,业已成为掣肘乡村振兴的重要梗阻,如何打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表征、深层成因进行研究,提出整合供给主体形成多元协同机制,整合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的系统性,整合供给标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等路径突破“碎片化”藩篱,以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方堃 《农村经济》2012,(4):12-15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财权不断上收、事权持续下移。一些服务机构裂化、合同出租、外包的适用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碎片化"和"分散化"。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通过对"双溪桥模式"的深入剖析,凝练出"以钱养事"与"无缝隙服务"有机耦合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及其组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治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主要在于缺少总体治理的指导思想。乡村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由多元化、碎片化走向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是中国农村学的一种新范式,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方堃  周锦雯 《南方农村》2012,28(5):15-19
构建“智慧型”农村公共服务模式,是数字化治理背景下促进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电子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题中之意。文章以整体性治理为线索,主张在农村“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中加载跨层级、跨区域和跨部门整合功能,使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权力线”与各部门公共治理“协作链”嵌入信息技术网络节点,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无缝契合与智能化协同。  相似文献   

8.
乡村共同富裕是总体发展概念,乡村治理中的碎片化问题阻碍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关组织联动乏力,资源配置分化,不宜于乡村资源的优化安排;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缺乏连续性,不宜于激励村民投入市场活动;治理结构缺乏系统性,治理内容碎片化,不宜于乡村的自主发展。整体性治理方案具备系统化解决碎片化问题的工具效用,在乡村治理中关注主体系统、制度系统、价值系统、技术系统和供求系统的整体化构建。为推进乡村共同富裕,整体性治理系统能够形成五大体系化运作格局:以党组织为引领,重视参与主体的独立性,协同推进多元主体共同发展;保障村民自治空间,降低资源流动门槛,强化监管、问责等末端制度;确立以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为手段整合的宗旨;借助数字治理技术,全方位提升治理手段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应对能力;衔接资源供求,保障村民供应端的市场地位,平稳拓展商品的需求市场。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乡村基础公共服务之一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城镇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人口仍然众多,且主要是急需体育公共服务的老年人与儿童。面对这种需求现状,由政府进行服务的行政供给出现了多种问题,难以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的现实需求。而"乡村精英供给范式"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政府供给的不足,体现出了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与活力。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乡村精英供给的优势,提出了相关建议,更大地发挥农村精英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上的作用,最终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农村自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乡村治理、乡镇政府改革问题向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现代乡村治理应由国家主导转向地方主导,并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乡镇政府要按照构建现代乡村治理结构的要求,由经济建设型、任务型、管理型转向公共服务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失独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失独家庭“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碎片化”问题成为公众议题。在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分析下,本文认为失独家庭供给主体的边界和权责的模糊是造成供给“碎片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多方供给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性的供给体系是破解失独家庭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实现失独家庭“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诗乐 《农村经济》2022,(11):50-58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从传统农村社区到现代城市社区,“农民上楼”带来的急剧变化和“治理下移”的宏观趋势使“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较大挑战。整体性治理为解决新公共管理运动带来的一系列碎片化问题而生。运用整体性治理整合模型,本文发现当前“村改居”社区在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公私部门及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同层级及同一层级间缺乏统筹协调、分散的职责结构割裂了社区功能的整体性、传统的行政主导方式降低了社会资源整合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不足阻碍社区治理变革等碎片化问题,最终从治理理念与目标、组织体系、治理方式、社区参与及资源保障等维度提出相应对策,试图构建“村改居”社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咸安区及全省乡镇改革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湖北省咸安区及全省在乡镇综合改革中,大力推进乡镇政权的民主化及事业单位的市场化、社会化和民营化,不仅将竞选机制引入乡镇领导人的选举过程,也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领域,其根本目标是探索和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和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这反映了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新思维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郭晓鸣 《农村经济》2020,(4):143-144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迈向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构想,是对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城乡关系变迁和乡村价值重现的时代回应和历史要求。乡村振兴的根基和底蕴在于乡村治理,后者也会制约着产权制度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特别是在治理结构、民众参与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仍存进一步拓展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乡村治理结构不科学、村民参与度低、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转型对策,对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出现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想象,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应该从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对其进行治理,放宽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的优化政策,本文章就对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群体经济实力扩增,改变了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分析各经营主体利益和特点发现,目前合作社是乡村自治最恰当的选择。构建"村两委+合作社"治理模式,发挥村两委供给公共服务产品和保护乡村环境生态的职能,发挥合作社治理乡村经济和引领乡风文明的功能,可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权责碎片化问题的产生,既与传统官僚制下的纵向等级与横向分工因素有关,亦与新公共管理下的分权、竞争等因素有关。当前村庄治理中的权责碎片化主要表现在村两委、村自组织和村民之间。运用整体性治理工具整理村庄治理中多元主体的权责碎片化问题,优化权责关系是一条有效路径,即通过加快整体性治理理念的传播与内化、创新以协调、整合、信任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体性治理机制、加强村庄整体性治理视阈下的监督与控制,以优化多元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提高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构建取决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三个方面。基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转变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迁、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构建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有其必要性。在界定此种模式概念及探索其构建必要性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非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空间格局演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2012年以前快速上升,之后呈现缓慢的"U"型增长趋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时空分异明显,大体呈现"东—中—西"分布格局;东、中、西部地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西部地区相对差异呈缩小迹象,中西部地区则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地区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发展不均衡;基本医疗服务、基本文化教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是影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