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之友》2014,(8):37-37
<正>与"木兰从军"故事类似,清代笔记里,也有女性改扮男装从军多年而无人识破的记载。《清代野记》云,同治初年,清军大将多隆阿奉旨督办陕西军务,他到任以后,大量招募服务于军队的长期役夫,有个肤色黝黑、脸上长满了痘瘢的陈姓少年前来应征,主事见他长得又高又  相似文献   

2.
施由明 《中国农史》2015,(2):104-110,13
清代朝廷对乡村社会推行乡约加保甲的治理策略。史料记载表明,清代江西的地方官员切实执行了朝廷的乡村治理方略,在乡村强力推行乡约、保甲与族正制。清代江西的乡绅们积极配合地方官员,在乡村设立族正制,并积极主动将康熙皇帝的《上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的核心思想,具体化为家训、族规等的具体条规,以约束、化导、塑造族人。  相似文献   

3.
正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中药药浴疗法是祖国医学独特的内病外治或内外病兼治疗法,是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对亚健康的  相似文献   

4.
更正启事     
<正>《中国农史》2010年第2期刊登的"清代绥德直隶州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作者王晗性别应为男。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5.
<正>横县茉莉花茶因产于享有"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而得名。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多年。公元1566年,横州州判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中记述,横县"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明版《横州志·物产》也有类似记载,明朝诗人陈奎咏作诗云:"异域移来种可夸,爱馨何独鬓云斜,幽斋数朵香时泌,文思诗怀妙变花。"说的就是茉莉花。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宜茉莉花生长。该县出产的茉莉花具有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正榨菜起源于涪陵。涪陵榨菜选用重庆市涪陵区特殊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青菜头,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其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据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记载:1898年(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涪陵县城郊(现涪陵城区洗墨路)商人邱寿安将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腌制,经榨压  相似文献   

7.
正龙卷风古来有之,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许多起,也有过人被卷跑的事件。可是因为人被卷跑,而打官司的却很罕见。清代著名的大诗人袁枚在做县令时就遇到过一起这样的棘手案子。据袁枚自己著的《随园诗话》卷四载:清乾隆七年(1742年)袁枚在应天府上元县当县令时,五月十日那天,上元县突然发生了可怕的龙卷风,县城韩宗梁19岁的女儿韩慧芬在外面收衣服时,瞬间被龙卷风卷走,不  相似文献   

8.
清代玉米在陕西的传播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占军 《中国农史》1998,17(1):112-112,F003,106
玉米原产美洲,到十四世纪的元代,我国已有了玉米的种植。在清代陕西的方志中,玉米别名较多,计有玉蜀黍、包谷、金稻黍、玉黍、玉米、御麦、蕃麦、包粟、御谷、玉谷等十种。其品种则有象牙白、间子黄、火炕子、野鸡啄等至迟在清代初年,玉米即已传入陕西省。康熙七年《咸宁县志》卷1《星舆·物产》所载之“玉麦”,即是清代陕西种植玉米的最早记载。而同州府关于玉米的最早记载,见于乾隆五十二年《华阴县志》卷2《封域·方产》。凤翔府关于玉米种植的最早记载,见于嘉庆《扶风县志》卷4《赋役·土产》。据说,此时的扶风瘠地已是“皆…  相似文献   

9.
<正> 第一讲:稻田养鱼 农家可为我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据《魏武四时食制》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唐末刘恂所撰《岭表异录》中载:“新泷等州,山田栋荒,平处以锄锹开为町疃,伺春雨,丘中贮水,即先买鲩鱼子散水田中。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  相似文献   

10.
正沿河茶的前世今生地处乌江下游的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战国时属黔中郡,是现今贵州境内最早被称为"黔"的地方。到了唐代,沿河成为思州治所。茶圣陆羽在《茶经·卷下·八之出》中,特别提到茶树"黔中生思州……"。这是关于沿河茶最有名的历史记载。在陆羽之前,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将沿河茶有据可考的种植年代,上推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巴国时期。《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南极黔涪(含今乌江流域下游的重庆涪陵,贵州沿河等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相似文献   

11.
<正>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七十二泉,趵突为首。这是一派江南风光的泉城,这是一个孕育了千百年古茶文化的圣地。据中唐时期《封氏闻见录》记载:"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至此已有千年历史。所以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被誉为"北方饮茶文化的祖庭"。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全国茶叶消费大省的山东,老百姓饮用的茶叶几乎完全依靠南方供应。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当"保姆",菌种可"托管"。日前,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的百色云耳种植基地,当地288户贫困户将扶贫资金购买的菌种交给企业"托管",坐收分红。广西栽培木耳有500余年历史。到了清代,广西各州县均能培育云耳。其中百色云耳品质奇佳,名气较大。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宋代起,百色人开始人工栽培云耳作菜食。"百色云耳"是广西特有的黑木耳品种,它朵大、肉厚、无尾、色佳,因其形似云朵,又像人的耳朵,故名。目前,百色云耳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进行"菊花题材文学与审美文化研究"课题过程中,颇为留意中国古代菊谱类著作。发表在《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上王华夫的《明代佚本德善斋菊谱》一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前,笔者曾经在清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和今人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中见到过有关此书的记载。王毓瑚将其列入亡佚之书。王华夫先生文中说他在1996年去美国参加会议时,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了该书,并将复印本带回国。文中还说此书是燕京图书馆于1961年从日本东京书市购得。近期笔者托日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每日邮报》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为什么粥是超级食物》,强调喝燕麦粥有助降低血脂,减少心脏病风险。事实上,喝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国人上千年的食粥历史证明,喝对粥可养生防病。粥疗记载已有千年"中国人喝粥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以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研  相似文献   

15.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据清代末年《右玉县地理》记载:这里“遍地游沙,随风旋转,稼穑不能,畜牧不便,是不毛之地也。”解放初,全县仅有残林8000亩,覆被率为0.3%,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十分严重,农业  相似文献   

16.
粮站的记忆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天下黎民百姓赖以生存之基础。《周礼·地官·廪人》记载:"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说:"粮,谷食也"。粮食之本义,实为旅居之干粮和行军作战之军粮,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新中国建国初期(1953年),国家决定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于是,粮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设立,按照以前的行政区域划分,每个老区设立一个中心粮站,下辖几个粮管  相似文献   

17.
思适磋言     
后魏邢邵,字子才,与贾思勰同时。《北史》、《北齐书》都有他的传。传中记载他有很多书,但不注意校雠,看见人家校书还笑人愚蠢,并且说:“日思误书,更是一适。”还说:“若思不能得,便不劳读书。”清代著名校雠学者顾广圻,大概因此之故,自号思适居士,並以“思适”作为书斋之名,其文集即为《思适斋文集》。本篇借此为题,谈谈校释《齐民要术》的少部分问题,作为磋商探讨的资料。本文提到的《要术》版本:最早的北宋崇文院刻本,简称院刻;北宋本系统的日本金泽  相似文献   

18.
<正>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全县森林覆盖率80.14%,大气和地面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和一类标准,被誉为"浙中大盆景,天然氧吧城"。磐安县茶史悠久。唐代陆羽专著《茶经》、明代《浙江通志》、清代《东阳县志》、当代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等专著均有磐安名茶记载。至今,该县玉山镇马塘村仍较好保存着始建于宋代的茶叶交易市场——玉山古茶场。茶场被誉为我国茶叶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正>雍正处理腐败分子的手段也算是独辟蹊径,他不像以往的其他皇帝抓到贪官就入狱或者杀头,而是先抄家,要钱。所以,后来历史界有一种说法,如果谁欠了雍正的钱是要倒霉的。隋文帝:"钓鱼执法"抓贪官在隋文帝坚持高调反腐的一生中,最令他引以为傲的就是破天荒地发明了"钓鱼执法"的反腐"高招"。隋文帝在任期间,曾命令人悄悄把金银财宝以及丝绸和南方出产的缎子送给一些大臣和官员,以此来衡量一个大臣和官员是不是有贪贿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王仲 《中国农史》2012,(1):133-136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指出:"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就是说,一切文字记载,包括经、史、子、集的文字资料,从史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史料。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撰成《元白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