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绿色创新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的实施,企业市场势力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更值得学术界关注。结合组织惰性理论和合法性理论的观点,文章尝试构建一个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传导路径的整合性解释框架。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区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反应性企业社会责任,分别探讨二者在市场势力和绿色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势力负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在二者关系中存在遮掩效应,而反应性企业社会责任则发挥中介效应。本文有助于解释中国情境下不同市场势力的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创新的行为倾向与路径差异,从而为绿色创新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响应新发展理念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也是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共生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考察了媒体关注作为绿色治理环境中的外部规制与规范合法性压力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区分企业绿色专利申请与绿色专利授权后促进效应依然存在;第二,媒体关注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不管是政策导向型媒体关注还是市场导向型媒体关注,在制度合法性压力下都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且政策导向型媒体关注的调节效应更强;第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通过强化企业环保投资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第四,企业社会责任在强高管激励、强制性社会责任披露环境、大规模企业以及市场化制度环境更强的样本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6—2010年中国12个城市295家企业的1 268个企业观察值为样本,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通过逐步分层回归,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企业R&D投资为内部因素,以市场成本压力、失当行政行为为外部因素构建实证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R&D投资可以显著减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市场成本压力与失当行政行为显著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可能性;(2)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水平上,港澳台企业较国有企业明显,外资企业低于国有企业;(3)相比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在制造业中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8)
在我国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责任理念息息相关,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选取深市A股制造业2008-2010年连续三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切入,通过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面板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检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员工和债权人与财务绩效指标RO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股东、客户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得出制造业应提高创新能力,从长期看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增加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在简要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简要分析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文章认为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应该通过创新以及战略性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服务化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重要内涵之一,按生产关系分为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产出服务化反映了制造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服务环节转型。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从市场势力和产品差异化两方面探究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产出服务化测算指标,选取2008-2018年中国1987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对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但存在明显的地域与所有制差异。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民营制造企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西部地区以及国有制造企业绩效的提升在考察期内并不明显,外资企业产出服务化降低了企业绩效水平;(2)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可通过“市场势力”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应共同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但在地域与所有制上差异显著,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民营制造企业存在“市场势力”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应,西部地区、国有以及外资制造企业产出服务化虽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和产品差异化水平,但对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应从市场环境、社会分工、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保障,帮助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是运用信用机制赋能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环保投资,其潜在机制在于环保信用评价制度能够强化政府环境监管、市场环境监督、媒体环境监督和公众环境监督,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督促企业提高环保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企业产权性质为非国有、独立董事占比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以及企业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环保投资效应更显著。本文结论揭示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环境有效性,拓展了企业环保投资的制度因素研究,为环保部门完善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以及企业优化环保投资决策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键 《经济师》2010,(5):9-11
当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我国企业的必修课。文章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的方法对中国100强企业中的16家金属制造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直观、科学地反映了样本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分析结论表明我国金属制造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发展不均衡,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有待提高,企业需要积极履行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并应当加强责任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纵向关联市场中,市场势力和资产专用性是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2012-2016年我国121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买方与卖方双重视角探究市场势力、资产专用性与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买方势力、卖方势力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均呈现“倒U型”关系,即当买卖双方市场势力较小时,市场势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在市场势力超过一定水平后,市场势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且相比于专用性资产投资强度较低的医药企业而言,卖方势力与买方势力对具有高资产专用性强度的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所产生的“倒U型”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徐光伟  殷皓洲  刘星 《技术经济》2021,40(10):162-172
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经济后果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解析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社会责任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发现:社会责任指数与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抑制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问题,并在投资不足企业中作用更显著;企业短期社会责任变化对投资效率作用不显著;在内部利益相关者、非国有企业、非发达地区样本中社会责任承担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独立董事声誉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盈余管理程度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企业投资决策前置因素,为当前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与产业链前沿技术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框架。本文首先将OECD成员和美国制造业产业发展构建为技术前沿面,以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稳健的TFP和价格加成的测度方法,量化了环境规制对产业链内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对于产业前沿技术的吸收能力,缩小与产业前沿技术面的发展差异,环境规制虽然在短期能够削弱企业的市场势力,但是在长期则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的市场势力,两者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产业链环境规制政策组合、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企业绿色责任是其社会责任传承文明的全新体现。企业履行绿色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社会绿色消费潮流和绿色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自身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绿色责任的时代特征可从生成路径的内在性、历史任务的现实重叠性、推进方式的耦合性来认识。在推进策略上应注重全面性,以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着力点;应注重可持续性,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作为抓手;应注重协调性,以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在日系企业的全球化投资与扩张浪潮中,中国市场已成为其加速投资与扩张的重要区域市场.提升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构筑和强化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向研发和销售环节延伸、与中国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扩大向非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战略调整的五大动向,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绿色创新是绿色化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动力。本文基于2004—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内在动力与外在激励视角考察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这一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环境承诺的两个维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增加企业环保投资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影响;环境规制水平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提高能够强化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揭示金融科技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数字经济为研究背景,高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高端制造行业特征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刻画数字化转型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高端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通过企业的动态能力路径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调节效应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高管具有金融背景以及两职分离的高端制造企业绿色发展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工具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立数字化系统管理制度以优化转型环境、培育数字化社会资本以调控企业资源配置、打造数字创新网络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将赋能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定性地分析了社会责任视阈下企业价值增长可能出现的六种形态。并指出基于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会根据相关者的利益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所偏重。因此社会责任行为下企业价值可能只会在部分形态上有所增长而不是全部。文章还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给出社会责任及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给企业价值带来四种形态的增长,而员工责任和政府责任和企业价值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管理的手段方法提出新要求,全社会、现代化的环境执法理念促使环境执法工作在发挥社会力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环境执法工作信息化方面有所创新。对现代企业承担环境责任而言,需要首先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公开。环境执法与企业自律的结合点是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为更好保护环境,应当借鉴他国做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的社会责任属性对民营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使受鼓励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较易获得银行信贷,但并未相应提升企业绩效,信贷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由产业政策传导的社会责任,造成了民营企业行为的扭曲.在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应选择退出市场的民营企业在产业政策支持下依然选择留在市场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绩效,也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政策偏好于行政调控以及由政府选择产业内“优胜者”,激发了民营企业盲目超规模投资,不利于企业绩效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规范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顺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民营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走出去"的企业和境外合作项目,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通过中国对老挝农业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调查,发现中国对外企业在带农增收、带动就业、民生改善、社区发展、慈善公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部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不佳,有待改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投资国、东道国、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以及境外投资企业自身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努力,从而共同推动中国对外农业投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数智融合作为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对发展数字中国与制造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2007—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赋能作用,并且在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智融合通过绿色认知和绿色创新赋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中更大;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存在门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绿色认知,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构建数智融合赋能绿色转型新模式;应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继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