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才能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才能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胡志明 《大陆桥视野》2021,(4):93-94,97
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中起着重大的示范作用.作为关键少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做到知行合一,身先表率.  相似文献   

3.
钟孟光 《经济纵横》2005,(11):74-75
1999年9月,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每月由各部门经理投票选出的优秀员工首次踏入了五星级酒店,在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部门经理的陪同下用餐。一开始,总经理提出这一倡议时,遭到了大多数经理人员的反对,认为如此奢华的五星级酒店并不适合奖励一线操作员工。  相似文献   

4.
现今在中国高校大学生教育中,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理论自信构建的过程中,不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与此同时,不少问题的出现,给当代传统文化教育和理论自信构建工作造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生活作为高校学生活动最为密集和思维最为活跃的集合地带,必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让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实证研究,以年级为微观变量,从政治制度认同、执政党认同、社会关注与参与度三方面开展交叉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并且不同的年级呈现不同的差异性。为此要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校园主流文化,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拓宽分类指导范畴,加强社会媒介的引导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互动格局,以提升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树立起文化自信心具有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激发国家不断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内在力量,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核心精神和推动力量。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附体的灵魂,既是它的精神显示,又是它的价值表现.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往历史的思想结晶,而且透现着预期未来的取向范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汪颖 《当代财经》2023,(5):106-118
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是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首次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文化自信进行量化,基于2008—2017年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六分位文化产品贸易统计数据,采用离散时间生存模型分析方法,研究文化自信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自身优秀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为重要内容的文化自信,会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久性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是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重要影响渠道。文化自信还会对文化距离与文化产品贸易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机制,间接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因此,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府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范围和影响力;企业应充分重视民族文化要素在文化产品中的融合与创新,让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保持文化产品长久竞争优势的最深厚的根基和最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化自信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充分激扬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作为最本质最深沉的自信,是文化主体在历史和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接续中,在民族与世界的比较中生成的文化认同及文化心理。文化自信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文化主体性重构,离开主体性谈文化自信,只会导致自信变成虚无。文化主体性重构过程,也是文化自信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明晰文化主体性及其构成,也要明晰自身文化及其面临的挑战。只有如此,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变成主体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蔡晓婷 《经济师》2022,(5):160-161+163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漳州市漳浦县借助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批乡村红色旅游景点,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需进一步从发挥政府机制作用、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深化文旅融合等方面探索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走过了求索、批判、彻底否定、反思、再认识与找回自信的过程。在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同时,要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要注意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也要注意对外的文化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百年历程中,广大中国青年始终是不容忽视的突击队和生力军。青年发展关乎党的千秋伟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引导青年意识形态的正确发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青年、国家和民族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之际,分析概括百年来党领导下青年文化自信的历史进程,探讨所蕴含的经验启示,对于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接续奋斗奋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海洋 《当代经济》2022,39(4):65-70
自文化自信被明确提出以来,其在政治学、哲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受到诸多关注.但到 目前为止,少有研究将文化自信引入营销领域,从营销学的角度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读.基于这一考虑,本研究把文化自信引入到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提出消费者文化自信,并剖析消费者文化自信产生的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从构成维度、效度验证、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章晟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270-271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自主选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影响作用以及丰富社会实践路径的选择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周小斌  周其钢 《经济师》2009,(7):106-106,108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当今的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并且在新时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对待、引导、减轻压力显得很有必要。在压力环境下,应以优化思政教育为主线,时待压力应以正确认识压力为前提。以态度转变为关键,实践中化压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19.
马明茹  张海荣 《时代经贸》2013,(10):214-215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彰显了执政党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己上升为更加自觉的主体意识,十八大又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写入报告,提出四项任务及一系列具体要求。文化强国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操作层面实现突破,顺应了时代要求,回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企盼。报告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回顾了我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沧桑历史,通过对本国与世界文化的比较、反思与展望,提出了当前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做到对待传统文化“不忘本来”,面对他国文化“不忘外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彰显了执政党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已上升为更加自觉的主体意识,十八大又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写入报告,提出四项任务及一系列具体要求.文化强国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操作层面实现突破,顺应了时代要求,回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企盼.报告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回顾了我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沧桑历史,通过对本国与世界文化的比较、反思与展望,提出了当前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做到对待传统文化“不忘本来”,面对他国文化“不忘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