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各级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已经逐步转变职能.从产品经济时期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各地政府为了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城市化进程等都陆续形成了一定的政府负债.本文力求对地方政府负债的形成原因及风险防范对策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方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通过举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且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因此伴生的地方政府负债问题也绝非危言耸听,有些地方已影响到了政府正常工作秩序。如不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以及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以探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向梅 《现代审计》2007,(3):14-15
1.债务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以内债为主。包括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举债偿还的直接债务和地方政府其他部门举债财政担保的间接债务以及地方各职能部门所属实体负债形成的隐性债务。前一种主要是向上级财政借人的各项周转金和专项资金:第二种主要是县乡政府其他部门立项举债的项目资金.如某县水厂.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由财政担保向国家发展银行所借的项目资金:第三种主要是一些职能部门如原乡镇政府举办的乡镇企业.南于经营不善所形成的债务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债务到期偿还本息.若债务规模超过了当地政府财力的一定限度.债务风险就会产生。就我县情况看.一些负债较高的乡镇政府.负债总额已远远超过了当地政府当年的可用财力.最高的超过了当年可用财力的十倍.财政风险随时都有暴发的危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14年起我国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对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提出了要求,然而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系统无法充分满足评级机构对政府资产、负债和收支等会计信息的需求,制约了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工作的开展。为此,本文从依据可变现性和流动性对政府资产进行确认与分类,扩大政府负债的核算范围、确认与计量政府隐性和或有负债,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会计、完善地方政府收支信息,构建全面的政府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益华 《财会月刊》2012,(11):28-30
自2004年进行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大量的投融资平台,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积聚了很大的风险。本文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成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地方债务危机对政府会计提出的挑战,并从完善政府会计改革角度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克修 《经济界》2014,(1):47-52
政府性债务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和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庞大,举债形式多种多样,还没有统一的分类与管理。地方政府缺乏一致的数据以记录政府负债的数额,使得地方政府统计的数据和实际规模差距很大。通过研究政府债务的会计核算,表明政府应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政府债务。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完整并真实地反映政府负债的所有数额,能够在报表中反映隐性负债与或有负债;建立并完善政府负债会计准则,使财政部门可以更有效地对政府负债进行监督管理与业绩评价,进而降低财政风险;可以建立较全面的政府负债会计科目,设置预计负债科目,从而符合会计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冲动越来越强烈,负债规模越来越庞大,负债增长速度也异常迅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财政分权、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和地方融资平台自身定位等方面阐述地方政府负债冲动和融资平台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相关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方财政面临的风险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收支面临着诸多风险。(一)政府债务失控,存在财政债务风险地方政府的负债有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二者对地方财政正常运行冲击都很大。地方财政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等原因,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这种直接负债目前已进入还债高峰,地方财政面临较大的债务还贷风险。而与政府直接负债不同的是政府或有负债,它是指有可能形成地方政府负债的债负或经济事项。如近几年,在农村基金会、城市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清理过程形成的债务已使地方政府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行和…  相似文献   

10.
规范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是指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省、省辖市、县、乡)地方政府所承担的本级政府的或有负债。相比于政府直接负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由于极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给财政带来的风险也最大。通过对或有负债进行恰当披露,有利于决策者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制定相关决策,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性债务(即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作为债务人,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举借债务,有效缓解了资金需求矛盾,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大量举债也带来  相似文献   

12.
高峻  范勇 《现代审计》2007,(6):20-21
尽管《预算法》等法规明确规定基层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由于一些县区自身财力与加快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基层地方政府的举债不仅没有被遏制,反而呈蔓延(某省负债乡镇政府数量已达90%以上)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或有负债作为重要的隐性财政风险,对其准确计量对地方财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际公共部门或有负债会计准则为背景,通过借鉴新西兰和美国有关政府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地方政府大量负债的事实,国务院也在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应对相应问题。放开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是国务院举措之一。该举措有利于地方债务的规范管理、有利于地方债务的良性循环、有利于解决地方债务目前的偿债风险,但也存在相应弊端,本文就放开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何天成  刘欢  张宁 《中外企业家》2009,(24):107-108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分配的不合理阻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地方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原因,对二者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提出了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地方政府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这对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实施配套的对策组合,加快地方政府转型步伐,构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县市级地方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成立了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投融资平台。这些投融资平台大多是以国有土地和政府资产作为抵押,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向银行贷款融取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地方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规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为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各地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道路更加宽阔,城市的园林景观更加秀美。振兴地方经济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地方城市建设,保障地方经济能够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地方政府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支持经济建设,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财力薄弱、资源匮乏等问题凸显出来,直接影响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对此,本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推动其转型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冬洁 《英才》2010,(4):108-109
中国的地方债会演变成一场危机吗?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了。为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开展了近年来最大一轮的融资,除财政部代为地方政府发行的2000,乙地方债券以及地方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外,各地的投融资平台也展开了一轮疯狂“敛贷”。  相似文献   

20.
基于竞争视角,从公共品的提供、地方政府的负债经营、博弈论视角下的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债务、债务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政府竞争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作用机制,充分阐述了自上而下的“标杆竞争”、政府追求财源行为的异化、预算软约束等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内在联系,并展望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