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强大的对手会感到有一种威胁,同时也是一种快乐。快乐在于能够在竞争中机智地生存并发展。森林里一只蚂蚁在得意地跳着大象常跳的舞,因为它一直想变得像大象那样威武。突然,远处传来大象沉重的脚步声。蚂蚁吓了一跳,心想这下可完了,被大象踩到死定了,于是拼命往地里钻,头钻进去了,却忘了脚……经过的狐狸笑了起来:“瞧你那德性!到大象头上去跳不就行了……”  相似文献   

2.
<正> 时下关于大象的话题有两种比较流行的版本。一则是说大象最怕小老鼠,理由是如果小老鼠钻进大象的鼻子,大象就会呜呼哀哉。这说法是否有科学根据,或许没有人作过“精确测定”。但宁信其真的可能大有人在,因为它满足了人心里最“幸灾乐祸”的那种“劣根性”。而另一则说法更绝。一天,一只蚂蚁正与一只乌龟散步,迎面却冲来一头大象,蚂蚁不屑一顾地对乌龟说:“龟兄你避一下,看我来绊它一跤。”蚂蚁拉开架式,伸出后腿,只听“轰”的一声,灰尘弥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需要修养心性,一个企业更需要修养心性,这是企业赖以长期生存和创立百年巨业的固本之道。曾经流传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只蚂蚁一天躲在树后,将它的一只脚伸出去,这时另一只蚂蚁路过就问他:“干嘛呢,兄弟?”这只蚂蚁赶紧说:“嘘,小点声,没看过来一只大象吗,我要绊倒他!”不  相似文献   

4.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马云不止一次说过:“我在非洲沙漠上见过饿死的大象和狮子,但是没见过饿死的蚂蚁。”为什么?因为蚂蚁的食量不到大象的千分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冬眠”是对于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而言的,对于蚂蚁一样的中小型企业,面对行业冬天,要么壮烈地死掉,要么顽强地活下来。死掉的之所以死掉,是因为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在政策既定、不能他救的情况下,只能自救,因为“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相似文献   

5.
谐趣园     
<正> 试吃新任厅长将要到下属某市局检查工作一天。市局办公室主任接到厅长秘书的电话后,赶紧准备接待工作,列出了本市最有名的六家星级酒店来请示局长:"这六家都够档次,且新近都有‘新节目’推出,您看去哪一家合适?"局长一想,当即指示:"通知全局领导,为了搞好这次接待工作,集体试吃六天,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后表决定夺,不准请假!"蚂蚁与大象一只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向它走来,蚂蚁飞快地钻到土里,只留一条腿在外面,兔子问为什么,蚂蚁说:"嘘——别出声,我要绊倒它!"第二天,兔子看到很多蚂蚁排成一排向前走着,便问它们干什么,一只蚂蚁回答:"昨天我们一兄弟把一大象摔成重伤,我们给它献血去。"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代价一只蚂蚁与一头大象共同度过了美妙的一夜。第二天早晨蚂蚁起来时发现大象死了,“瞧我这运气,”蚂蚁叹气道,“一夜风流使我余生都得在挖墓中度过。”站长许多年前,我的哥哥比利在南非的一个小火车站当站长。一个忠诚的职员为了纪念他,希望让他将要出生的孩子与我哥哥的名字一样。受到如此奉承,哥哥当然很高兴。过了不久,职员就带来了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你好啊,小比利。”我的哥哥逗着孩子。“不,先生,”职员吃惊地说,“他叫火车站长。”小幽默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2012,(4)
我七八岁时入私垫,先读《三字经》,后来又续《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我家开着染坊店,  相似文献   

8.
<正>郭士纳在成功地拯救IBM后说过一句名言:“问题不是大象能否打败蚂蚁,关键是,如果大象能跳舞,蚂蚁就必须离开舞台。”这句话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表达出来的,相信郭士纳并没有轻视中小企业的意思。只是表达了IBM这样的庞然大物从“步履蹒跚”嬗变到“长袖善舞”后的成就感,以及一个企业在规模与灵活性达到完美结合时具备的强大竞争力。但,在这种情形下, “蚂蚁真的必须离开舞台吗”?  相似文献   

9.
朱雪尘 《英才》2006,(1):80-80
虽然中国移动已经是庞然大物,但是王建宙还是嫌大象不够大,跑得不够快。在接受《英才》专访时,王建宙称:在他看来,中国移动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0.
如果大象能跳舞,那么蚂蚁就会退出竞争的舞台。——题记  相似文献   

11.
有个爆笑的网络故事,关于蚂蚁和大象,曾经风靡一时. 蚂蚁能举起几倍于自己体重的重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个大力士.蚂蚁有很强的寻找食物和寻找方向的能力,蚂蚁王国有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我国学者曾在清华大学做过蚂蚁掘沙土的实验,发现蚂蚁在单独、成双或三只一群时掘沙土的数量不一样,三只蚂蚁挖掘沙土时,每只蚂蚁的工作量是一只蚂蚁单独工作时的3倍。这个小实验说明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证明,蚂蚁在单独、成对或三只、一群时挖掘沙土的数最是很不一样的,三只蚂蚁一起挖掘沙土时.每单只蚂蚁的工作量是一只蚂蚁单独工作时的三倍。  相似文献   

14.
刘铭 《中外管理》2008,(9):64-65
花费太多口舌去论证高管对于一家企业的价值,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他们的价值不言自明。 IBM前任CE0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开篇,就不惜笔墨给我们描绘出这只跨国巨象“搜猎”的生动画面:在IBM业绩连续下滑的危急关头,公司专门成立一个“搜猎”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一个角色,一条生物链,一个生物圈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常常听到职场人士这样抱怨,似乎还能赢得不少人的共鸣。仔细想想,身处职场打拼的我们真的就像某种动物:像蜜蜂一样团结合作,像大象一样脚踏实地,像狗一样忠诚尽职,像公鸡一样恪守时间,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像猴子一样机智应变,像牛一样吃苦耐劳,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  相似文献   

16.
一个正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只蚂蚁。每只蚂蚁开始朝另一只蚂蚁做直线运动,目标角是随机选择。蚂蚁互不相撞的概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拿破仑一句“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今在商界已经翻版为“不想做大做强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从商学院派到江湖派,都反复引用500强的案例宣扬这样的观点:要“做大做强”。这煽动企业气血上攻,不管大象还是蚂蚁,都赫然打出了“做大做强”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9.
跨国巨头在中国并不一定能适应水土,本土企业只要找准定位一样能大有作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快速行动,借力这三大秘诀让蚂蚁也能扳倒大象。  相似文献   

20.
段兆顺 《国土经济》2006,(6S):64-66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写道:“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基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处盐井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