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如东县为例,通过对妥时育稀植新技术研究、应用情况的调查,对其节体增效的新技术效果进行技术效益评价,表明以“四改、为主要内容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该项技术成果其效益实现了水委生产“五省两增”,旱育稀植节本增效新技术是促进水稻生产、提高种植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机标准化与质量效益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农垦企业也由数量生产阶段向质量效益阶段转变。对于地处松嫩平原边缘、以旱作农业为主、实行规模经营的高度机械化的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分局来说,搞好农机标准化对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就更为重要。   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载体,是实施质量效益型农业的硬件条件,诸如耕作改制、模式化栽培、植物保护、收获、谷物处理、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都需要农业机械去完成。可以说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关键在于农机标准化。   一、做好耕作改制、节本增效的文章   耕作改制后…  相似文献   

3.
国外关于技术扩散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接受的条件、影响因子、技术在区域内或区际间的扩散及模型方面,揭示出了技术变革过程中来自接受者、社区、传播渠道等诸多因素影响技术扩散的复杂机制。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开展的迟,只有零星的一些报道。我们以陕西省扶风县吨粮田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建设为背景材料,对吨粮田模式化栽培技术在当地的扩散过程及机制进行研究。一、研究的背景材料1、“吨粮田”技术。吨粮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年亩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公斤以上的农田。吨粮田技术是以间作套种、一年两熟或多熟为主要栽培…  相似文献   

4.
易维希 《中国农村经济》1991,(11):60-64,F003
湖南省从1986年开始,有组织、有规划地全面开发吨粮田。为了把这项大范围、大规模的丰产活动进一步引向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对吨粮田开发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监测。 一、吨粮田开发的增产效应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小面积上和一、两年间实现亩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控制试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甘肃酒河西地区小麦-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吨粮田高投入、高产出、高收入,是河西地区粮食生产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水稻产投特征和技术进步对单产的影响,促进水稻可持续生产。[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水稻产投特征和技术特征变动,并基于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80~201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对水稻单产的贡献情况。[结果](1)全省水稻单产水平及物质与服务费用投入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人工投入逐年递减,但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较大;(2)四川省水稻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技术、稻作经营方式和农业政策不断变迁,更适应当前以普通家庭生产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局面对技术的需求;(3)整体来看,近36年技术进步对四川省水稻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率较低,生产经营较为粗放;(4)分时期看,2005年前,技术进步对全省水稻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率较高,但之后尤其是近5年,技术进步并未对水稻单产水平提高产生影响,要素投入是水稻单产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论]提出了加强科技研发及投入水平、"一主多元"联合推广、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和丘区节本增效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处北纬40.2度的顺义县南彩镇500亩粮田,通过①改进耕作制度,采用栽培新技术,②提高复种指数,建立喷灌设施,③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克服了亩产1000公斤粮食缺少300度有效积温热量的困难,三年试验完成了既定吨粮田目标,并且使成本产值率,成本盈利率分别提高了29%和88%。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采用三种不同的粮食生产种植形式,开发吨粮田4777亩,平均亩产粮食1069公斤。通过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开发吨粮田能取得增产增收效果,但由于机会成本、边际报酬递减及经营管理等原因,相对经济效益较低,进一步开发吨粮田的对策和措施是:合理区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兴修水利和建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吨粮田”,不言而喻,是指平均亩产1吨或1吨以上粮食的农田。它是综合运用先进技术措施和经济手段的系统工程。在辽宁有必要开发建设“吨粮田”。因为: (1)人口对耕地压力渐增的趋势迫使辽宁省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种青养鱼就是种植优质饲草养殖鱼类,这种养殖方式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一般来说,种青养鱼可以节约精饲料50%以上,亩增产鲜鱼300kg左右,是广大渔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种青养鱼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一、科学选择和栽培牧草牧草的选择和栽培必须把握好三个原  相似文献   

11.
这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是近些年来所发有关加强土地管理文件中覆盖面最广、规定最严格的一个重要文件。文件从执法、规划、补偿安置、节约利用与收益分配机制,到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共5款25条。《决定》也可以说是为了防止“三个暂停”结束后出现反弹而作出的硬性规定,对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加强土地管理与完善宏观调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次《决定》与以往相比,具有明显的四大特点。一是强调了土地征用审批的决策权。《决定》明确指出,土地征用的审批权在国务院和省。这就削减了县、乡、村干部在土地…  相似文献   

12.
“责任心是安全之魂”,天辰化工公司把企业的责任心与员工的责任心有机结合,提出了“对国家财产高度负责、对员工健康高度负责、对经济增长高度负责、对区域环境高度负责”发展思路,本文阐述了该公司在推行“四个高度负责”,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做法与实效。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代表性的“冷”“热”不均现象,本文对这些现象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释"陸"     
徐山 《中国农史》2004,23(3):15-17
本文分析了“陸”字的甲骨文形体,《说文》“陸,高平地”的释义为“陸”一词的本义所在。“陸”一词在甲骨文形体表现时,在“大陸也。山无石者”义的部件“阜”的基础上,加上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且形体上下重叠的情景,实际上透露出这样两方面的事实:其一,麦子可以在该“陸”之地种植;其二,人们可以在该“陸”之地居住。而“陸”字右边上下重叠状,说明了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的情景在“陸”之地是多见的。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工程,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问题工程”。因为几乎每项工程都涉及大量资金的拨付使用,以及大小分工程的发包、承建等,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山东省单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于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层层把关,关关设“卡”,使全县土地整理廉政建设抓出了成效,其经验可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视野下的《土地管理法》修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物权法>施行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物权法>是以不动产(其中主要是土地)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其施行无疑会对同样以土地为调整对象的<土地管理法>造成重大影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应秉承公法与私法合一的理念,厘清法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公权主体和私权主体地位,分别修改和完善相关规则,全面贯彻<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称的“征地”主要限定在土地权属的永久性变更,即国家利用公权力,为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并给与补偿的行为,也称国家征收。探讨征地制度的伦理定位是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实践理性的边界。近年来我国征地问题上之所以矛盾频发越演越烈,一个重要因素是征地制度中的伦理定位偏差,催生了征地中的非理性和非合理化行为,直接挑战了主流良心、社会公理和国家目标。21世纪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必然对土地有较大的需求。因此,探讨征地的当代伦理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的征地伦理定位,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牛贯杰 《中国农史》2004,23(1):73-80
中国传统社会中,保甲制度是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手段,而团练源于保甲。通过对团练组织、功能等方面发展流变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随着基层社会自身系统发展的趋于成熟,团练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其作用日益突出。清中后期,团练势力的崛起,使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错位。  相似文献   

19.
句容市位于江苏南部,处于上海经济区和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也是古城南京的东南门户,素有“金陵御花园”之美誉。就在这美丽的“御花园”内,不久前,一块近1500亩、被荒芜达十年之久的闲置土地历经千回百折被成功收回,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那么,这块闲置土地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收回它到底有什么曲折?3月中旬,记者来到了句容,且听本刊记者为你细说从头。话还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说起。1993年10月,香港金富发有限公司经批准设立外资企业“江苏有富远东度假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富公司)。1994年4…  相似文献   

20.
眼下,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人以保发展为由提出调整国土资源管理的思路,适当放松对资源的监管;更有甚者,借宏观形势的变化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