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新法新规     
《东北之窗》2008,(10):6-9
明确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  相似文献   

2.
王怡 《天津经济》2010,(9):24-25,3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正是在这种要求下,《条例》的实施推广不仅是人民的诉求,同时也标志着政府行政职能已经开始逐步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应向社会公开。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范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根据自身特殊需要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4.
王怡 《天津经济》2008,(10):52-54
自2008年5月1日起,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行了,《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群众对政府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是“用法律手段打造透明政府”,是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下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财政部下发通知重申,行政机关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主动提供政府公开信息,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这一通知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收费问题的规定加以细化。  相似文献   

6.
行政机关以一定的形式记录、保存,以及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自2008年5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将依法、率先、无条件进入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4月5日公布,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而行政机关作为政府信息的主要拥有者,是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是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秦鹏飞 《魅力中国》2010,(29):94-94,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本文集合了多名学者的观点,从多角度对行政信息公开作了界定;并从实践角度简单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的背景及价值。针对目前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中存在的申请主体过于限制、公开内容较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主体资格、扩大行政信息公开范围、将知情权写入宪法等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1,(2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扩大主动公开信息范围,提高信息公开量。9月1日罗崇敏厅长带头在腾讯网上开通了个人实名认证的微博。通过微博与更多关心云南教育发展的网民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广大群众对云南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培力 《宁波通讯》2014,(21):29-29
<正>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缩影。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被专家称为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的"第三次重大革命",是继《行政诉讼法》之后行政法治发展道路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首次将信息公开规定为政府的法定义务,将公开透明原则确立为政府行为的基本准则,从而为公民的知情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进入新时期,政府信息公开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不断凸现。党的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2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专家认为,《条例》实施带来的首要的、巨大的挑战是我国目前粗放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给政府机关带来的转变是办事方法、治理理念的转变。它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关注法律文本背后的制度设计,完善、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保守国家秘密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作为硬性制度约束规则,《条例》的颁布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合法化、规范化和保障公民知情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增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务信息公开实施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强 《魅力中国》2009,(4):123-124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保密法》《档案法》与《条例》的一些规定的冲突、《条例》执行中“例外”和“底线”的难以确定性、政府部门滥用“保密优先”的原则加之“官本位”的思想的作怪使《条例》的初衰很难得到体现,政府信息并不会因此真正公开。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5,(19):9-11
党的十六大提出“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制度”.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石耀权 《魅力中国》2014,(23):394-394
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范围、方式和操作程序。从而向全国各级公共档案馆、政府机关档案室等有关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内容包括:深入贯彻法规精神,加快档案管理配套设施的建设,确保档案馆内政府信息查阅功能的实际运用。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管理制度优化策略,以期为政府信息公开及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斌 《新财经》2010,(5):30-31
一直以来,中国的财政预算被视为“国家秘密”不予公开,造成了行政成本高居不下,“三公消费”触目惊心。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财政预算公开的呼声愈演愈烈。《新财经》2010年第4期“本期关注”以《行政成本的魔棒》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行政成本管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是落实“权为民所用”理念,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琳 《东北之窗》2008,(11):50-51
2008年5月1日,是中国政府变革和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一部名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政法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原有的自我主导信息公开将向制度主导转变,我国将走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里程碑事件,将会对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这一条例的出台,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并阐述了我国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指出了缺陷,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祁晓敏 《理论观察》2010,(6):166-167
2007年4月24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8年5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此后,各地公共图书馆加强了对政府信息服务工作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政府信息服务工作对公共图书馆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