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上层建筑中的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的冲击,契约精神不仅遍及整个司法领域,也在逐渐向公法领域渗透,更好地平衡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实现.契约精神与刑法的融合主要包括辩诉交易和刑事和解的制度体现以及一些学者提出的民权刑法的观念体现,将保障人权作为惩罚犯罪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林泽 《投资与合作》2014,(7):355-355
侵权损害赔偿是民法中一种最为适用普遍的民事责任方式,而精神损害赔偿则是包含于其中的涉及人格权益保护的重要民事法律制度。它最早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维护人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在讲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在《民法通则》中初步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实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突破,但因其内容过于简略含糊,从而导致理论与实务无法统一的窘境。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展进步做一个阐述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予馨 《金卡工程》2008,12(10):62-62
民法者,河水也.古人云:国以民文本.民法以其条文数量之丰富,调整范围之广博滥觞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以河水喻之,取民法所及范围犹江河之广外,还因民法中任意性规范处主导地位的特点.较之,刑法者,井水也.井有四面,将其限制在固定的范围区域内,绝不应肆意扩展自己的流域;刑法,也应以其固定明确性和谦抑性来为其他的法律把好最后一道防线,而非肆意过界,越俎代庖.殊不知,丧失了谦抑性的刑法好比"披着正义外表的伪善",它远比"真小人"--犯罪,更为恶劣.刑法民法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本文中笔者就将借许霆一案来简单阐述一下观点.  相似文献   

4.
商鹏鹏 《时代金融》2008,(5):136-137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不断强化对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价值、尊严和安全的追求,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历经从无到有,由简单而成熟的发展过程,现在已成为民法理论和时务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仅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适用范围、赔偿标准及赔偿数额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刑法和民法之间存在前置法与后置法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法律制度之间则还具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正当防卫制度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不仅在刑法中存在正当防卫,而且在民法中也存在正当防卫。这两种正当防卫制度无论是在构成条件上还是在法律后果上都存在一定的区分,同时又具有衔接关系。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做的反击,具有保障防卫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的性质。由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一种不负刑事责任的违法阻却事由,因而在犯罪论体系中对它予以讨论。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对民事不法行为所进行的反击,具有保护防卫人的民事权利的性质,是一种免除民事责任的事由。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上述性质区分决定了两者在成立条件上的差异,对此应当严格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6.
周绍锋 《金卡工程》2010,14(6):115-115
学界主张刑法向“轻缓化”、“非犯罪化”、“去刑罚化”的方向发展,但为使刑法更为轻缓而将刑事责任转化为民事责任,使刑法“民法化”,是偏激而不足取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冲突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责任的解决最为突出。两者冲突的解决可以通过被害人利益为导向的刑事政策以及损害赔偿功能的拓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民族精神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民族精神的培育而增益。经营好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长期战略的实施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在经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民族精神进行自觉内化,也能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侵权可能带来受害人财产、身体的损害已经毋庸质疑,但因环境侵权的特殊性,根据侵权责任理论、精神损害理论、外国司法实践,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适用民法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损害赔偿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使其在环境侵权适用中也是必要的、具有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9.
申伟 《金卡工程》2009,13(11):123-123
本文探讨圣经中蕴含的民法精神,认为人的解放和发展是私法与基督教共同的语言。本文以私法与基督教的分离与切合为切入点,从西方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基督教和私法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二者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张玲艳 《金卡工程》2009,13(4):147-147
传统民法中,盗窃物一般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近现代民法也贯彻了这一精神。但是,在复杂的商品交换中,受让人要判断出让人是否为真正权利人已属不易,更何况要判断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物。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盗窃物已经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我国司法实践却依然主张盗窃物绝对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对此本文提出笔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会财会》2007,(3):41-41
1.会计领域的法律知识。涉及民法、刑法和行政法规,目前法务会计这门知识已基本成型。2.会计文化知识。构成本土文化在会计行为、会计观念和职业道德上的基础,解释诸如为什么中国的会计人员习惯会计制度形式,而不习惯会计准则形式,中国的会计准则为什么是政府制定而不是民间制定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保护私人财产权利是现代社会宪法立法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仅仅只是在刑法和民法层面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亟待从宪法层面提出对私人财产权利的保护.通过修改宪法,把私人财产权利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范畴,可以使私人财产的积累和投资更多地为国家和社会造福.通过宪法和法律的手段正确引导私人投资,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社会财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博览》2011,(15):39-39
7月16日,日本《新华侨报》刊文说,目前,在很多领域,中国还残存“大跃进思维”。当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进入新的阶段后.中国人更应该多一些科学精神.少一些功利浮躁;多一点按部就班.少一点“大干快上”.更多关注人的生命和生活的安全.关注细节、关注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建设小康社会不应忽视文化建设,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它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凝聚整合各阶层社会力量的“社会水泥”,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当务之急是在青少年中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反映在私法领域,不仅在合同法中得到普遍适用,在物权法、侵权法及商法中的作用也不断加强;反映在公法领域,在税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中也离不开诚实信用.史尚宽先生曾说,"诚信原则不仅是民法的基木原则,而且是适用于一切其他法律部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张俊扬 《金卡工程》2010,14(10):97-97
按照大陆法系的传统理论,精神损害赔偿只在侵权中才会产生,而在违约之诉中不存在这一问题。在英美法系国家,也持同样的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指出,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在合同之诉中,疼痛和折磨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是不能赔偿的。但是,在违约之诉中此种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呢?这就取决于合同的背景以及标的了。如医生在手术时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但应限于违约人可预见的精神损害。那么,在我国立法上的情形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两课"教学要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而不流俗于应试课程和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就必须在精神的层面挖掘意识和意志的力量。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现状,提出"两课"教学需要培养实践精神。主体精神、求真精神和超越精神是实践精神的三个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8.
高肃 《金卡工程》2010,14(9):124-124
侦查机关作为查明案件事实、惩治犯罪人、保护合法权益的国家机关,只要是侦查机关做出的行为都被冠以合法正当之名,因此对于"警察陷阱"的行为性质是否有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违背立法精神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文将以"警察陷阱"违背刑法原则为出发点论述"警察陷阱"的不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万思露 《金卡工程》2008,12(5):32-32
在大陆法系国家里,民法典一直被视为具有最高的形式合理性和逻辑理性的法律高级位阶,民法典的体系完整和紧凑性吸引了各国的民法都朝着法典化的方向发展。民法典的颁布成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制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也一直都没有中断过。本文旨在从中国制定民法典的理论依据和作用两个方面着手,来论及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必然性、所应遵循的原则、规律以及其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每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本国的企业与企业家,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文章认为:不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企业家精神在推动本国企业和经济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不同的国家因地理、文化与制度的差异性,企业家作用与影响也会因此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