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汽车电子操控和安全系统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很猛。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汽车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汽车(机动车)的动力性能、操控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等各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都将依赖于机械系统及结构和电子产品、信息技术间的完美结合。汽车工程界专家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是最近电子信息产业界对汽车电子空前关注的原因之一。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除了一些车内音响、视频装备,车用通信、导航系统,以及车载办公系统、网络系统等车内电子设备的本质改变较少外,现代汽车电子从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微电路等)到车内电子系统的架构均已进入了一个有本质性提高的新阶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器件之一就是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智能变送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子信息安全为主体,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主要的安全要素,找出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昌国 《时代经贸》2013,(14):37-37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交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是积极推动永川与成渝经济、全球经济融合、对接,形成永川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对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亚明 《经济论坛》2006,(12):28-30
一、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1.汽车电子的分类。“汽车电子”是项涉及汽车制造、电子、光电、通讯等技术的系统产品,其整合的关键零组件包括传感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驱动器、通信原件、电源供应器、被动电子组件、显示器等。汽车电子大致可分为车载电子和控制电子两大部分。车载电子包括娱乐、影像、信息处理、卫星定位系统(GPS)等,而控制系统电子可分为驾驶控制、传动控制、安全控制与车身控制系统。驾驶系统包括仪表板、空调、底盘等;传动系统主要有发动、动力传向、车速调节;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气囊、ABS、胎测及其他稳定器件;至…  相似文献   

5.
左世全 《经济师》2011,(8):19-19,27
电子信息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北京市丰台区在工程应用类电子产业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竞争优势不强和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低等诸多问题。建议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为汽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技术的革新使汽车的各项性能得到极大地改善。汽车电子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加速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形成的经济规模效应影响范围极广,归功于面向全球化汽车市场的和持续增加的汽车电子价值含量。就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来看,其前景十分可观,增长速度快,积累市场总量巨大。本文通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汽车电子的应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汽车进入人类生活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把娱乐和信息引入汽车生活是一个趋势。这促进了汽车电子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又大大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会产生很多安全问题。比如说有些驾车者是球迷,开着车,看着世界杯,可能就撞上前面的车了。  相似文献   

8.
春江 《经贸实践》2010,(8):24-24
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是青岛发展最早和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青岛市目前规模以上家电电子企业256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家电电子产业工业总产值约1200亿元,是国内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家电塑料加工配套基地和钣金加工配套基地,并在液晶面板、LED背光技术以及光电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9.
邹少丞 《经贸实践》2007,(11):28-28
军工名片 三十六所于1979年6月组建于浙江省江山县,1989年整体搬迁到浙江省嘉兴市,第一所名“通信对抗研究所”,第二所名“江南电子通讯研究所”,从202年3月起,归属中电科技集团公司(CETC),代号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所研究所。是我国从事特种通信及相关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专业科研院所,以特种通信及相关电子信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主营业务,同时,经营民用电子信息产业和三产辅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对于京津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协调创新机制不但可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还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的提高。本文将过对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群企业协调创新机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控系统维修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总结了国外电控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国际现行诊断技术标准,并对未来汽车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陈昌国 《时代经贸》2013,(13):37-37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交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是积极推动永川与成渝经济、全球经济融合、对接,形成永川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对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特点以及国内汽车电子产业投资动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汽车电子产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内企业投资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陆桥视野》2013,(3):89-89
2013年,新疆将加快培育乌鲁木齐、阿拉尔、石河子、奎屯一独山子等太阳能光伏、电子新材料4个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光伏产业及应用有重大突破,电子新材料及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福州市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主线,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要内容,着力培植壮大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轻工(含塑料)三大优势产业,改造优化纺织、化工、医药三大重点传统产业,推动了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一批特色明显、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集群:现有各类电子信息企业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497.97亿元,拥有国民经济信息化电子配套生产基地、电子显示器生产基地和计算机外设生产基地等三个省级电子信息生产基地。二是汽车及配件制造产业集群:以青口投资区与东南汽车城互为依托,紧邻青口的福清宏路镇的福耀玻璃公司、万达汽车玻璃公司则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8家,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12.59亿元。三是纺织产业集群:纺织产业历来是福州市传统的支柱重点产业。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53.05亿元,  相似文献   

16.
积极解决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难点问题一、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到1996年底,河北省电子工业共有企业300家,职工5万余人,总资产994亿元,全行业资产负债率75%。通过“八五”时期的技术改造,已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如石家庄宝石集团公司、省液晶显示发...  相似文献   

17.
《经济管理》2005,(16):F0002-F0002
目前全区共有入区企业近1600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47家,占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初步形成了以电子装备与信息产业园、新材料园、汽车物流园、E制造园和留学生创业园为载体,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与高科技农业等为代表的富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张丽倩  赵红 《经济管理》2005,(21):39-41
本文在简述电子制造业中业务外包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指出了未来电子制造业中的业务外包发展趋势。文章指出业务外包在电子制造业中所占比例的逐步增加,将对整个电子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为中国本土的电子制造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建省变化最大、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同石油化工、机械设备一起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福建省的经济生活,同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的消费密切相关。本文将从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在全国的位置入手,分析发展产业集群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要,并提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塑料电子逐步发展成为电子技术新革命的前沿科技领域。本文分析了美国科技界、产业界围绕塑料电子开展研发、提出创新理论、开发创新成果并促进成果转化的主要经验和措施,研究了美国在孕育和促进电子技术革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本文指出,美国塑料电子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但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