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超 《南方金融》2003,(9):65-65
中国资本市场存量小,发展空间大,创新需求旺盛.目前,尽管银行经过八次降息,银行存款却高达六万多亿元,加上居民和机构一万多亿的滞留现金,总共高达七万多亿的资金没有合适的流向.那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我们认为证券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应突破原有管制的约束、以基础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主、以投资者的需求为导向、以规避投资者的系统性风险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新型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旨在阐述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了其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前景和投资风险,为小型投资者或非专业化投资者提供投资的新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没有人会怀疑互联网摧枯拉朽的改造能力了,但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在经历过去一段时间的"跑路""倒闭"后,谨慎质疑或许应该放在盲目推崇之前。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已被认为是一场极具渗透力的投资者教育,一时之间,金融产品互联网化、基于债权的互联网理财泛滥,已然变成一种生活场景了。在金融领域,人们喜欢用一定的周期去衡量投资品种,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亦然,回看互联网金融渗透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面临的骗局和连锁风险,是否是互联网金融羊群行为的必然结果呢?如何建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才能在不影响互联网金融融资效率前提下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呢?在改进的MNL模型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P2P网络借贷羊群行为的性质及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上存在着理性的羊群行为;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依次为平台信息、项目信息和借款人信息。因此,我国网络借贷市场不会由于投资者羊群行为引发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重点在于,强化投资者保护、完善和统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估和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5.
钟春平 《征信》2016,(6):8-13
互联网会对经济产生各种影响,金融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互联网的更广泛应用会影响金融的各个方面.从理论与现实的视角,分别就互联网对货币及支付方式、一般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企业借贷的难易程度、金融机构的冲击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整体而言,互联网会对金融产生创造性破坏的影响,但金融的本身规律不会被破坏,互联网金融需要避免泡沫.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席卷整个市场,各种类似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由于这些产品投资门槛低,赎回方便灵活、流动性极强,再加上收益率不俗,很快就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其中年轻一辈中低收入的投资者更是成为这类产品购买主力,因而这些产品也被誉为丝理财的神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市场和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迅猛发展,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并迅速普及。可以说,我国互联网金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互联网金融体系也逐渐形成。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和金融都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在美国并没有产生"互联网金融"这一明确的说法。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公司Google、Amazon、Facebook并没有像国内的BAT,大举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8.
边绪宝 《银行家》2015,(4):87-90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践表明,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开发"类金融"产品向金融领域的逐渐渗透,更是包括传统金融领域的一次全面的重大技术创新。尽管如此,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金融本质及其所具有的交易支付等功能不会改变,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模式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不会被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颠覆和替代。互联网金融在证券行业的应用最早起源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美国是  相似文献   

9.
“他们敢补贴,我就敢买。”一位资深理财人士对《投资与理财》记者这样表述他对各大网站推出理财产品的态度。2013年年末,互联网巨头和基金巨头的联合搅起互联网金融大战,各家推出的8%-11%的产品,而且大多门槛为1元起。在这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大战中,普通投资者应该怎样参与呢?  相似文献   

10.
正金融虽然听上去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机会并不多,直到2013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所发展。火爆的市场不仅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享受优质金融服务的渠道,同时也给了扎根于金融的创业者们一个"下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4,(11):58-58
两会将互联网金融议题推向高潮,互联网金融为新生事物,安全程度尚未明确,因此女性的接受程度较男性偏弱。那么,除了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否还有别的更适合女性的理财途径?在“富你节”前后,理财达人专门为投资者推荐了一款稳健型理财工具——诺安天天宝货币市场基金,该产品不仅符合广大女性追求财富增值的需求,同时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持有。  相似文献   

12.
<正>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  相似文献   

13.
钱袋网是目前国内的首家第三方金融渠道服务运营商,致力于"让用户买到合适的投资消费产品,为理财产品找到合适的用户",依托互联网采用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在渠道服务平台的一端为投资者提供了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通过渠道平台,投资者在另一端无须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可直接实现多种投资组合进而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4.
王印国 《理财》2012,(7):49
分级基金是国内市场中出现的新品种。作为金融创新产品,分级基金给投资者一种神秘的感觉,而每一次的创新,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投资机会。那么分级基金有哪些特点?分级基金具备怎样的投资价值?投资分级基金应掌握哪些诀窍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引发大量热议。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产品、第三方支付平台、个人对个人贷款(peer—to—peer lending,简称P2P贷款),以及其他更为奇异的投资产品。换言之,互联网金融正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传统银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新突破。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理性人"假说的突破,由此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思维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非理性。基于对投资者行为金融表现的研究,为投资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林森 《金融电子化》2002,(3):21-21,42
古往今来,股市的成功之道只有一个低进高出。但是科技的发展正改变着投资股票的方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大大改善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条件,为散户投资者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投资机会,自然也带来了风险。监管机构促进了这些变革,但是他们也面临着变革带来的挑战。科技前进的步伐在华尔街留下了足迹,许多经纪公司不得不适应这种变化,允许投资者在网上交易,同时降低交易费用。斯蒂文·沃尔曼曾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委员,现任网上金融服务公司 Foliofn Inc.的首席执行官,他说:"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我们看到的仅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8.
正近两年,基金不好卖已成为普遍难题,虽然市场低迷是主要原因,但基金销售机构和基金公司出于绩效考核压力,引导投资者跟风般反复申购、赎回,赚取前端费用,在费率上使得投资者蒙受较大损失,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的下滑趋势不断持续,市场对此类互联网产品的热度有所下降。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各家基金公司除了在产品设计细节处创新外,在基金费率改革上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的历史数据为研究样本,从风险补偿的视角,研究互联网金融利率定价能否有效覆盖违约风险。研究结果表明:P2P产品的借款利率整体上低估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投资者对借款订单信息、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信用评估信息存在不同的风险敏感性,对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婚姻状况的风险敏感性较高,而对借款人的工作所属行业、工作时间、年龄、学历信息的风险敏感性较低;在不同的P2P细分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的风险敏感性有所不同,其对借款人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也有所差异,进而产生了部分细分市场中违约风险被低估或者高估的现象。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利率定价机制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为此,要反思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机制,从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着手,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要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夯实利率定价准确反映风险的基础;要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优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机制,引导投资者对信用评估信息给予关注和重视;要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引导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违约风险及其他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定价。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新突破.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理性人"假说的突破,由此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思维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非理性.基于对投资者行为金融表现的研究,投资者应建立起应对于自身非理性行为心态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