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所用的公式一般为V=GDP/M2,由于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之和,所以用这一公式计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断下降的。但在此计算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问题:在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有一部分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中,而是被不断增加的外汇存款所吸收,还有一部分货币进入资本市场,因此在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应将这两部分货币扣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我国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指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不断下降的,而是有升有降,并据此对我国的货币调控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健  辛然 《财经研究》2002,28(3):39-43
本文就我国以GDP/M2为指标的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这一现象,给出了几方面的解释。文章认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宿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指出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减慢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光友 《经济学》2006,5(4):1219-1234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货币化假说”。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我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2.7,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1.2。  相似文献   

5.
耿中元  曾令华 《经济学》2007,6(4):1097-1114
结构冲击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变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制度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基本上同向变动。短期内,技术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表明我国狭义货币具有奢侈品特征。就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而言,制度和货币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货币冲击次之,技术冲击不重要,没有长期影响。就产出的变动而言,货币冲击产生了持久的“Tobin效应”,制度、技术冲击具有显著、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技术冲击次之,货币冲击不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结构突变理论,对我国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服从于单位根过程,数据生成过程并未发生结构突变,因而基本保持了持续下降的“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7.
依托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成因或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方法和结论也是多种多样。应该说这些研究在不同程度和角度上解释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但是,多数研究既不是以某种理论为依托,又没有计量模型加以实证,主要是经验的定性分析,即“观点型论述”。而且,在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不少研究随意加入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际利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变量,也是较难确定的变量。本文考察了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的关系,发现实际利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短期波动的重要变量,并根据1986~2006年中国数据来估计货币流通速度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因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兴 《经济师》2009,(11):198-199
文章采用协整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货币化、金融发达率、储蓄率和利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货币化不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金融发达程度和利率是货币流通速度V1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利率不是货币流通速度V2变化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伍超明 《经济研究》2004,39(9):36-47
经济虚拟化的发展和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性 ,使传统货币流通速度公式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本文根据变化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重建货币流通速度公式 ,结合货币循环流模型提出货币流通速度的“两分法”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在对我国 1 993— 2 0 0 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 ,2 0 0 0年以来两者协调性较差 ,原因在于进出虚拟经济的资金出现大幅波动。对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 ,根据新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设计了一些长短期资金流量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压力的测算方法及其与物价变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将根据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测算通货膨胀压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而测算出改革以来我国历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这也是一种预测物价总水平的理想模型,将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物价总水平的预测精度。 (一)正常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压力的定义正常(或均衡状态的)货币流通速度是指能使价格水平保持长期不变的货币流通速度。根据前面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正常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方程可以写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统计分析,该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该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将电子货币引入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后发现,电子货币通过改变货币供求结构和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了通货膨胀效应。基于2003—2011年的季度数据,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显著存在,当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但未来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会加速通货膨胀。此外,我国电子货币通过减小货币乘数提高了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5.
结构冲击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变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制度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基本上同向变动。短期内,技术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表明我国狭义货币具有奢侈品特征。就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而言,制度和货币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货币冲击次之,技术冲击不重要,没有长期影响。就产出的变动而言,货币冲击产生了持久的"Tobin效应",制度、技术冲击具有显著、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技术冲击次之,货币冲击不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结构突变理论,对我国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服从于单位根过程,数据生成过程并未发生结构突变,因而基本保持了持续下降的"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17.
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以及金融领域的货币,揭示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因此,系统的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具有关键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名义GDP、货币供应量M2、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讨论对其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当前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巨额的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增加,进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激增直接造成了国内货币供给的扩张,但货币供给的扩张未能显著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基于货币数量论分析框架得知,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忽略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以Kumhof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表明,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主要集中于分析收入(财富)、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股票价格、制度变迁、金融创新、货币供给的波动性等因素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更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特殊性、金融发展程度等制度因素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通过对国外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评论,可以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单位货币(在我国,以人民币一元计算)平均周转的次数。例如:一元货币一年内平均执行十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当作十元货币起作用。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人们保持货币的平均时间,可以用社会销售总额除以货币的总流通量计算出来。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活动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活动扩大,闲置资金就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就增加,信贷就会扩大。如果经济活动衰退,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