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前世就是西藏寺庙里的一名画师,所以今生还得为西藏壁画而行走。这样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给自己一个拍摄壁画的精神动力:缘分。”6年中.王鹏自驾越野车横穿整个西藏,耗费100多万元,拍摄了近600组珍贵壁画。这些稀世珍宝,有的已经成为孤品,他说.“如果真有2012,这些珍贵的壁画,或许最有资格搭上那艘避难的方舟……”  相似文献   

2.
《西藏旅游》2010,(5):36-41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南因拥有众多个“第一”而被公认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西藏第一位国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寺庙桑耶寺。  相似文献   

3.
向远湛 《西藏旅游》2011,(11):140-145
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盐井也是一个在西藏迄今唯一保存下来并持续使用的天主教教堂和有众信徒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溯源:吐蕃曾向大唐进贡金银器 藏族金银铜器工艺技术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吐蕃时期,已出现了金银铜器行业,进行专门生产,并经常向唐皇赠献。据现有史料和实物来看,吐蕃时代的金银铜器锻造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吐蕃人崇尚黄金的例子,史书中比比皆是,例如吐蕃向印度和汉地延请名医和高僧,其礼物往往是“砂金一斗”,可谓相当惊人。  相似文献   

5.
《西藏旅游》2013,(5):11-11
郭孜在汉语中意为牛皮船舞,“郭”指牛皮船,“孜”为舞蹈。  相似文献   

6.
“唐卡”,是藏语译音,意为卷轴佛画,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种类主要有彩绘、刺绣、织锦、缂丝、堆绣、剪贴、版印及少量的珍珠唐卡、金属唐卡等。唐卡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公元七世纪随智印度佛教的传播而开始绘制唐卡。但真正形成西藏自身的流派与风格则是公元十三世纪以后,主要为钦则、门则、嘎则三大流派,其中由山南门拉顿珠所创立的门则画派和后藏地区群英嘉措所后续的新门则(门萨)画派在公元十七世纪成为统领卫藏地区的画派,集中表现于布达拉宫的壁画绘制。唐卡在构图上,一般来讲,中央为主尊;上  相似文献   

7.
因为爱情     
陈翻   《西藏旅游》2012,(7):22-25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多年的相濡以沫,铸就了他们的传奇。凭着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和西藏民间的传说、民歌,我们对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爱情生活有诸多想象。我们相信,是爱情,让他们相拥度过了美好的岁月,换来大唐和吐蕃的交好,造就吐蕃的兴盛繁荣。我们更相信,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是经营婚姻的高手。  相似文献   

8.
《西藏旅游》2010,(4):25-31
壁画在藏语中称为“第日”,和唐卡一样,都是西藏传统绘画的绚烂之作。通常,寺院是壁画精髓的荟萃之所。  相似文献   

9.
淘书淘蝶     
《西藏旅游》2020,(4):158-159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内容简介:自从数万年前人类踏上青藏高原.一部高原拓殖史就此展开。历经新石器、金属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吐蕃王朝时期以来.历史在这里波澜壮阔地进行着。从高原到内地,共同书写了古代中国大历史中的恢宏篇章。  相似文献   

10.
人文山南     
左手 《西藏旅游》2004,(3):66-67
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她以博大的胸怀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雅砻文化和西藏历史上的众多第一。山南地区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预示历代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为你启示未来命运的拉木拉措神湖,又有西藏第一座佛、法、禅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既有世界二十四大名山之一,佛教理想中的“胜乐金刚宫”的扎日神山,又有位列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从这期开始,我们跟随左手的镜头,一起走进山南,走进藏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西藏旅游》2012,(1):52-57
这里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等十多个“西藏第一”。这里就是藏地文明的起源,吐蕃王朝的故乡。藏文化的灵魂所在——山南。  相似文献   

12.
《西藏旅游》2014,(5):13-13
1.“野人”之谜:西藏“野人”之谜历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是“世界四大谜”之一。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旅游》2012,(10):66-67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西藏古代劳动人民造就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就是其中的代表。据史料记载,公元8世纪赞普赤松德赞时期为迎请印度莲花生大师来藏,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公元779年,在桑耶寺举行隆重的竣工大典,琼结县久河村的卓巴舞队参加了竣工大典的表演。由此证明,琼结卓舞已流行了1200多年,世代传承,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琼结卓舞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陈利 《西藏旅游》2013,(3):52-55
“每次去西藏就如同回家” 谭维维的博客里,这样写道:“我是一只来自西藏的獒……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藏族,回到西藏的激动不亚于任何西藏人……真心希望大家有时间能来这人间净土感受一下,这里拥有的是虔诚、神秘、热情、淳朴。”獒果敢而坚毅,正合了谭维维俊美外表下的直率个性和唱功上的大将风范。  相似文献   

15.
弥森巴王宫迎请首领。《卓娃桑姆》是八大藏戏剧之一,卓娃桑姆在西藏家喻户晓,可谁又知道,这个人物的原型却是一位门巴族皇后,与吐蕃王子逃往门隅建立的地方王朝有很大关系。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崩溃.西藏腹地战乱迭起,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至门隅。据《门隅教史》记载,朗达玛有两子,一为维松,一为永丹,两人为争夺王位而不和,相互争战达12年之久,也正值藏玛的次子通列金长大成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西藏旅游》2012,(10):32-35
大美西藏,藏缘雅砻。绚烂的烟花盛放在雅砻河谷的夜空中,隆隆的鼓声回荡在西藏山南的高原上,高亢的唱腔飞扬在百年藏戏的面具下,多彩的舞蹈旋转在八方游客的记忆里。雅砻是一酋歌,从才旦卓玛到央金兰泽,从卓卓玛到普布扎西,雅砻儿女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藏源雅砻的光辉历史。雅砻是一支舞,从久河卓舞到扎囊果谐,从牛皮船舞到羌谐,雅砻儿女用自己的舞步跳出了藏源雅砻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西藏旅游》2012,(10):36-37
8月的雅砻美丽动人,欢歌沸腾。在古城泽当,在香曲河畔,处处花团锦簇、彩旗飘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把西藏打造成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我们山南地区举办了2012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着力打造雅砻文化旅游品牌。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雅砻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西藏的江南、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历史悠久,藏王松赞干布从山南崛起,创造了吐蕃王朝的辉煌,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进藏千古传颂。这里文化璀璨,诞生了第一代藏王、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宫殿等西藏诸多“第一”,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雅砻文化。  相似文献   

18.
山南旅游以泽当为中心。泽当在藏语中是“猴子玩耍的地方”,该镇以北的贡布日神山上现仍遗有“猴子洞”,内详细绘有关于藏族起源的“猴子变人”故事。泽当位于雅隆河谷谷口,是藏南传统农作区,开发历史非常悠久。吐蕃初期之雅隆部落即是从此壮大并进而统一西藏的。藏族文明源头山南有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第一块青稞地—泽当附近的农田,第一个藏戏班—琼结的宾顿巴等。山南的景点大多集中在琼结、乃东、扎囊及加查等地、有藏王墓、青瓦达孜宫、昌珠寺、敏竹林寺、囊色林庄园、姐德秀镇加查峡谷、拉姆拉神湖等。旅游山南,除可领略藏文明源头的深远与丰富,还可游览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雅砻河谷的风光  相似文献   

19.
说起行车规范,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从黄帝发明造车,谓之“轩辕”时起,中华民族已有数千年驾车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周朝设立的官学中,把“六艺”作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其中的“御”,就是指驾车御马。“御”,要求学者要掌握五项规则和技能,即“五御”曰:“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文衢、逐禽左”。  相似文献   

20.
中原将古代西藏称为“吐蕃”或“土伯特”,而西藏先民则自称为“蕃”。西藏史书说,藏族发源于山南的雅砻河流域,那是一片“快马可以奔驰的辽阔大地”。今天泽当仍矗立着被称为西藏第一座宫殿的雍布拉康,相传由第一位赞普(国王)聂赤始建,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