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2009年的中国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及目前我国经济实际运行的状况,本文认为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应该主要依靠公开市场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应密切关注资产价格,侧重引导市场预期;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性就在于长期持续存在的美国政府量化货币宽松政策.而这种量化政策对我国来说将产生长期负面的影响.笔者通过阐述美国持续量化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及资金流动的影响,分析人民币对外及对内不同升值贬值的情况,并进一步指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机理出发,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CPI自2011年7月达高点6.5%以来,到2012年8月降到2.0%,这是国内宏观调控取得的显著成效。但有些外部因素却是不能调控的,如美国2012年9月14日推出的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是否会给中国带来新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11月和2010年11月美联储先后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以此推测QE3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能影响。研究设计从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资本流动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美国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并且意外发现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过度。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出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为何要追加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项政策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又会给全球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目前经济过热了吗? 自从2002年8月份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劲升了9.9%。虽受非典影响,今年上半年GDP仍然增长了8.2%,工业生产、投资、出口和金融业等国民经济的多项指标增速成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汽车制造、钢铁、房地产、能源等行业发展迅猛、产销两旺,电力供应曾一度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卖方市场”。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美联储开始进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三轮执行,至此,美国已经持续四年的时间实施极端的货币政策,将利率降至较低水平,对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性质,它将首先造成美元的贬值进而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本文基于此北京,对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通过影响进口价格和外汇储备来同步造成我国CPI的上涨。  相似文献   

9.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各国政府用尽各种刺激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在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背景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日本最先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真正得到推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为了复苏经济,在面对零利率下限令传统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美联储相继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调整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方式向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之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实施该非常规货币政策。文章探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内会有所下降,但之后会有所上升,长期来看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流动性收紧、资产价格下降、长期利率上升、资本回流。而资本流动逆转将直接引发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和汇率波动,通过汇率和贸易渠道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为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外汇缓冲政策、资本流动管理政策等减少资本流出的冲击。同时,新兴经济体还应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积极协调创建国际货币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何琦 《经济导刊》2011,(9):30-31
伴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扬与金融危机后期的经济复苏,美国、欧元区和新兴国家均面临通胀高企的压力。全球通胀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可否认,美国旨在刺激经济的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且高位运行,加大了全球l生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1年3月美国失业率从10.1%的高位回落至8.8%,非农私人部门就业连续13个月实现净增长。但是现有的复苏还是在极低的利率环境和两次量化宽松的支持下取得的。出于理性考虑,美联储很可能会推迟加息时点和货币  相似文献   

14.
张小燕 《经济论坛》2011,(11):13-15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既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外部均衡。而要求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目标使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两难困境,提出利率、汇率等货币中介目标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是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和货币政策走出困境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16.
全球金融危机后,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美国为刺激经济、减少失业,先后启动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着全球以及中国经济。本文首先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和内容,然后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以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夷 《经济月刊》2013,(10):76-78
美联储当地时间9月18日对外宣布,维持每月8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不变,暂时不削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这一声明实属出人意料,也让很多业内分析人士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的金融系统,为防止流动性紧缺向实体经济蔓延,美联储被迫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但起初效果并不明显,资产价值缩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的惜贷行为明显,实体经济压力很大。为解决实体经济流动性问题,美联储不得不代替金融部门承担了融资功能,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扩展货币政策的空间,拓展了中央银行调控经济危机的能力和方法,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扮演了"最终贷款人"的同时,承担了"第一贷款人和唯一贷款人"的角色。总之,美联储先后采取了几轮非常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次贷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自2007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并从2009年以来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流动性。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存文献大多将此归因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虽然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因此,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扩大了原有的通货膨胀,而高通胀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美国已经持续实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通过建立VAR模型,从实证方面剖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充分认识其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传输渠道并把握其潜在风险,对于正处于经济关键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加强物价监管;加强热钱监管,抑制国际游资大量涌入;调整经济结构,控制贸易逆差;优化外资引入机制,鼓励本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投资;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中美两国的政策协调,强化增持美元资产的条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