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藏戏     
几乎中国的每一个省乃至部分更小的区域,都有一种乃至多种地方戏,而每一种地方戏,又可以算是该地域文化和风俗的集中体现。看过藏戏的人都会觉得藏戏中有许多宗教仪式,不知道这是否和西藏全民信教的社会背景有关。不过,作为藏戏的发源地,日喀则的藏戏不可不看,也不可不知。早在强大的赞普们统治高原的黄金时代,藏戏的雏形便集合了宗教仪式和民间歌舞逐渐出现。人们把日喀则作为藏戏的发祥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藏戏鼻祖汤东杰布乃是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当年,他天才地利用当时的民间艺术和宗教仪式中的某些戏剧萌芽发展了藏戏。而五世达赖倡导举办藏戏节,则进一步促进了藏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旅游》2012,(10):70-75
对于参加雅砻文化节的外地游客来说,除了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之外,藏戏就是他们最期待的节目了。众所周知,第一部藏戏的起源地在山南琼结,宾顿巴是藏戏最早的一个剧团。在山南看藏戏,才是原汁原味。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说早年雅鲁藏布江阻碍人们的生活,高僧唐东杰布发愿要为人们造一座铁索桥,到处募化吃尽了苦,于是感动了一位女神,托梦让他到山南琼结去找“七姐妹”演戏。他去了之后,果然找到了七个聪明伶俐的姐妹,于是编演了许多故事,募化了很多钱,造了很多铁索桥。这就是当年的第一部藏戏表演,而这类藏戏就是著名的白面具藏戏。  相似文献   

3.
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一年一度的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随着历史发展,后来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藏戏节”。  相似文献   

4.
昂仁县:趔巴藏戏 参演曲目:《顿月顿珠》 第一天参演的是有600多年历史的昂仁迥巴藏戏.是日喀则目前规模最大的藏戏团体。  相似文献   

5.
每年雪顿节中,藏戏表演是一个重头戏。面具是篮色的,做工精细,纯手工制作的,面具上的表情似笑非荚,人们被那神秘莫测的表情吸引得呆住。这个是蓝面具藏戏所用的道具,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藏戏都是指蓝面冥藏戏。但是要仔细划分的话,藏戏可以分为白面具和蓝面具。白面具戏,系藏旗戏曲母体剧种,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十分广泛,藏语文称为”拉姆拔嘎布”,是仙女白面具戏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藏戏的源流 西藏佛教故事的流传有两种传播形式,一是唐卡,其二就是藏戏. 藏戏的藏语叫"阿吉拉姆",流行藏区,很有特色.旧西藏的文化生活贫乏,藏戏记载着人们的生活又丰富了生活,流传在西藏各个地方,那时,每一个村子都有戏班子,比现在多得多.  相似文献   

7.
藏戏的起源,是因为汤东熹布为了造桥而进行的一种集资性质的表演,带着大批舅女到处表演藏戏,后人回忆起来觉得藏戏美妙动听,遂保留了这个节目。当时为汤东杰布造桥的民工、渔夫和猎人等因劳作而脸被晒黑,被湖水映蓝了,故而汤东杰布在白面具基础上加工发展成为蓝面具,进行了精致繁复的装饰,整个面部装饰象征八吉祥徽。蓝色灵魂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8.
《西藏旅游》2014,(9):11-11
记者获悉.2014中国拉萨雪顿节将于8月25日至9月2日在圣城拉萨举行。据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亚松介绍.今年雪顿节共9个大项13个活动,包含开幕式、展佛、藏戏大赛暨藏戏展演、藏戏唱腔大赛、唐卡艺术博览会、珠穆朗玛摄影展、第二届“天堂草原杯”自行车速度赛、“十番棋”拉萨站比赛、  相似文献   

9.
秦艺菡 《西藏旅游》2011,(8):134-141
国道之上,日嘻则金碧辉煌的扎什伦布寺渐渐远去。而前方宽阔的道路旁:拉孜、昂仁、萨嘎三个在后藏歌舞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美丽县城正呼唤着我。这一条路仿佛连通了时空的隧道。让我的心与迥巴藏戏的鼻祖汤东杰布紧紧相系。于是,我一路飞驰在日喀则,只为:  相似文献   

10.
走进朗玛厅     
近年来,拉萨突然多了一个休闲去处,那便是朗玛厅。 接连几天,每晚九点半之后,我便去朗玛厅选定一个位置,面对舞台观看表演。其实,不只是为了欣赏表演,更想认真地看看舞台背景。首先映入视线的是台前帷幕上方的八个藏戏脸谱,在彩灯的照耀下,各自显示所代表的藏戏流派。接着便是舞台背景的挂毯,挂毯是黑底色,上面凸现出黄色的金刚图案,法轮正中镶嵌一个淡黄色的圆形灯,别致中突出了几分实用。  相似文献   

11.
思海     
1994年,我辞掉了国有企业团委书记的工作,告别新婚的丈夫,只身去了深圳。那时的我对工作充满了自信,对生活充端了激情。去深圳之前我想得最多的就是见大海。在飞机的舷窗边第一次见到海的时候,我被它的蓝色魅力深深吸引—在我眼里,海是一种蓝色的情调。  相似文献   

12.
唐晶晶 《西藏旅游》2011,(8):132-133
珠穆朗玛有世界不可逾越的高度。一年一度的珠峰文化节,在高原之巅相邀你我去赴一场聚会。让我们相聚日喀则,去地区新建广场的锅庄晚会上狂欢;去贡觉林卡跳一周的踢踏舞;去达热瓦林卡听一出传统藏戏。让我们融入那歌舞的海洋,穿越时空陶醉在日喀则厚重的文化历史中……  相似文献   

13.
雪顿节     
《西藏旅游》2013,(4):9-9
吃酸奶的幸福、过林卡的悠闲、展佛的虔诚、看藏戏的沉醉、赛马节上的欢腾,这是传统雪顿节的要素和特色表情。  相似文献   

14.
日喀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城.总是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它拥有世界第一高峰,探险蒙们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梦想。它拥有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驻锚之地。它是后藏文化的摇篮,歌舞之乡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酝酿出来.人们劳作或是休息都是在歌的熏陶下完成;它是《红河谷》的拍摄地,《红河谷》的故事仍然在传唱;它是藏戏的发源地.那蓝面具下迷离的眼神和悠长的吟唱是人和神在交流的符号。在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习俗.吸引越来越多人们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搏弈     
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被这本书给深深的吸引了,那些文字把我带进了广袤的额仑草原。让我和那里的人,那里的狼,那里的一切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6.
动作还是那些动作,唱腔还是那些唱腔,曲目还是那些曲目,一个由民间组织的藏戏团,竟然可以将传统文化传承得如此好,不能不让人投以钦佩的目光。  相似文献   

17.
短暂几天的体验,我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高速民警的酸甜苦辣,但能感受到他们在变通、繁琐与枯燥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而几天来的亲身体验始终感动着我,让我对高速民警,对我的同行们产生了深深的警意。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付保成河南省巩义市统计局今年4月份我到郑州出差,顺便到郑州古玩城逛,在杂志摊上一眼看到了《西藏旅游》第58、59期,便随手翻读越看越想看,深深被它的内容、图片及装帧打动,它太美了! 后来,《西藏旅游》成了我的案头书,一有空就看,常常一看就会触景生情,西藏那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民族风情、仙境般的自然景观等等一切就会出现在眼前。 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我组编的《走进西藏》邮集还在郑州市获过奖。今后,我要用《西藏旅游》上的资料更好地充实我的邮集.更好地宣传西藏,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到西藏旅游,去实地看看那里的山水、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9.
拉萨雪顿节     
2002年8月8日,在西藏拉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活动。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早期是一种宗教活动,是普通老百姓用酸奶对寺院闭室静修的僧人开斋后的施舍。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雪顿”即是“饮用酸奶的宴会和节日”。到了17世纪时候,雪顿节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演变成以表演藏戏为主,宗教活动与民间游玩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所以一般又被称为“藏戏节”,活动的地点除了著名的寺庙哲蚌寺还增添了罗布林卡。 雪顿节作为中国民间艺术游暨西藏圣地游的主要活动之一,不但是西藏本地僧俗参加的盛大节日,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整整一周的节日期间,你可以在拉萨街头看到不司肤色不同语言的人活跃在拉萨的寺院和不同的公共场所。 在这所有的活动中,我认为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哲蚌寺展佛。8月8日早上6点多钟,我们就从宾馆驱车赶到了哲蚌寺。谁都以为算  相似文献   

20.
学习心得     
杨艳 《交通财会》2009,(9):93-94
<正>金秋十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我参加了财务人员再继续教育培训班,老师们在课堂上热情、高亢、风趣讲课,再加上现代的投影技术深深吸引了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可以相互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