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资讯     
9.2万亿元存差背后的流动性陷阱中国人民银行2月21日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05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存差达到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目前全国各地均存在存差现象。虽然报告也指出,我国金融机构存差的扩大是银行体系资产多元化的必然反映,存差不等于银行资金闲置,符合我国金融发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金融机构存差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红地 《中国金融》2003,(13):31-32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在一定时期内存款大于贷款和贷款大于存款的情况都有可能存在和发生。但一般情况下,为了保持流动性,存款总是大于贷款的,存差就表示存数大于贷款的情况。存差虽然是一个反映资金流动的技术概念,但对中国来讲,其变动的实质不仅反映了社会资金的可用程度,而且更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宏观过剩与微观短缺并存成为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特征。随着央行银根的进一步抽紧,货币市场收益率降低,存贷结构期限错配不断加重,湖北农行资金在存差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阶段流动性紧缺,资产运营压力加大,流动性风险开始显现,研究和解决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日显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存差不断扩大,M2与GDP比率畸高,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日趋严重的分析,得出了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实证,根据其成因分析,探寻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策略选择: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强化对农村信用社政策扶持,农村信用社要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充分发挥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和发挥征信体系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性看待存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逢民 《银行家》2005,(5):44-45
自2000年起,黑龙江省金融机构开始出现资金存差,态势像雪球,越滚越大,到2004年年底,存差额达到了1275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最稀缺也是大家最热盼的资源就是“钱”,所以,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有人甚至认为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减弱,很多企业还把自身发展缓慢的原因归咎于“贷款难”。其实,冷静地审视这一现象,人们会发现,存差是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的常态,存差适度增长表明银行重视稳健经营,注意维护资金流动性,以往伴随着风险隐忧的超负荷经营已经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金融系统存差的深层分析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并没有“闲置资金”,我国银行的存差资金最终都进入了实体经济部门。存差的存在只是表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流动性滞存的分析方法,结合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从黑龙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当地经济金融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水平和现存生态状况,找出当地金融机构存差增大的根源,提出解除当地经济发展的资金约束,实现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1995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存差”,并且数额逐年扩大,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突出,巨额的存差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巨额的存差造成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适度调控流动性是人民银行今年宏观调控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及危害,然后从宏观和整体层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剖析了“存差”产生的原因,发现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不良资产的剥离、现金需求比例的降低、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是存差扩大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笔者对存差扩大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截至2006年5月底,全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约为32.7万亿元,各项贷款为22.4万亿元,存差资金已超过10万亿元。实际上,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呈过剩状态,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占比居高不下。在中央银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后,2005年底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仍高达4.17%。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日渐突出,对商业银行的持续盈利和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是基层金融经营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存差的不断扩大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受阻,区域金融业务萎缩并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因此,解决大量存差资金出路、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对基层银行已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文栋 《国际金融》2013,(4):23-26
长久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获得流动性、发放贷款运用流动性的观念根深蒂固,存差资金管理、存贷款变动的监测也因此一直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观念是否与信用货币体系下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符,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根本来源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探究。对此,本文拟作一个初步的分析。一、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的来源一般理解,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指的是存放  相似文献   

12.
银行巨额存差:基于会计与经济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家金融系统存差的会计分析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并没有“闲置资金”,经济分析表明,我国银行的存差最终都进入了实体经济部门。存差的存在只是表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金融系统的巨额债券投资在短期内是无法大量变现的。  相似文献   

13.
县域存差意味着资金流动性全局过剩条件下的过度竞争,尤其是在经济连续"L型下滑"的新常态下,风险偏好向风险厌恶转化,县域金融竞争的风险逐渐暴露。对此,农业银行需及时调整县域金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东莞的银行目前相当高的存差,尽管对于银行稳健经营带来了一定正效应,但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制约着经济增长潜力,同时隐藏着亏损风险和利率风险.因此,基层中央银行、各级政府、企业和银行等应齐心协力,在保证资产合理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努力减少存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银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判别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社会上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对为什么就一定判定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目前尚未有完全令人信服的说法。主要原因是,众多观点或者将存差与流动性过剩混为一谈,没有将二者的差别区分开来,视存差扩大为流动性过剩;或者没有明确设定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指标,进行相应的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四川省金融机构存差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金融机构存差规模的快速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当前金融机构的存差现象?存差的出现是否表明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趋缓?抑或反映出金融机构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降低?为此,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对当前四川省金融机构的存差现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存差”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扬  彭兴韵 《中国金融》2006,(24):34-36
近年来,金融系统中的“存差”问题在社会上引起颇多责难,很多人甚至将目前所谓“流动性过剩”以及相关的经济问题归咎于此。我们认为,“存差”(相对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存差”分析对应的概念是“贷差”)作为一个产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念,如今已基本丧失了科学性。因此,用之分析当前我国的金融现象,得到的将是似是而非的结论;用之来指导货币金融政策,更会产生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18.
巨额存差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机构存差总额不断扩大,存差的不断扩大既有积极效应,也有负面效应。针对当前存差的继续扩大,商业银行寻求存差资金出路的理性选择是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关于银行存差现象的分析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工声 《中国金融》2005,(14):28-30
存差通常是指商业银行存款减去贷款的差值。金融系统的存差是一种正常现象,存差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并具有逐渐扩大的潜在规律。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4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847.4亿元,贷款余额14437.8亿元,存差为5409.6亿元。表象下的大规模存差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各方对此解读不尽相同。对此,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以进一步增进共识,共同寻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机构存差高达9.2万亿元,怎样消解存差压力,释放资金活力,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简称BOT项目),既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来源,推动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又化解银行存差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