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元旦、春节和“五一”黄金周前后,国家将对商业促销价格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检查;2006年4月至5月,将对通信行业价格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2.
国家计委出台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把13种价格行为列为价格欺诈行为。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相似文献   

3.
冷静看打折     
《新质量》2003,(1):21-22
  相似文献   

4.
5.
《河北审计》2002,(10):46-46
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  相似文献   

6.
惩罚性赔偿是相对于实际损失赔偿的一个概念,其方式是支付惩罚性赔偿金,也就是由违法经营者向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支付超过消费者实际损失之外的赔偿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明确规定“损一赔二”,这是对我国传统的“损一赔一”的民事赔偿范围的重大突破。在我国,几乎找不到未被假货坑害过的消费者,几乎找不到从未销售过假货的商店。由于立法上缺乏诱动消费者寻求法律保护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数字     
《数据》2010,(10):4-4
50万 广东省物价局近日表示,亚运会期间乱收停车费将受到重罚。其中,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对于有价格欺诈行为的,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8.
公司欺诈,又称公司舞弊,根据公司欺诈发生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非管理舞弊和管理舞弊。非管理舞弊,是指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的获取组织的财产或其它经济利益的行为。这种舞弊经常通过虚假单据、越权行为、欺骗以及违背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手段完成,例如:现金转移、非法占有和偷窃;增加支票票面价值和伪造签字和背书;操纵处理应收账款,如截留挪用和伪造信用证;篡改工资单,添加一些不存在的雇员名单或更改计时卡,等等。管理舞弊,是指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9.
从近一个时期各地工商部门对合同欺诈案查处的情况来看,合同欺诈有多种表现形式,现披露出来,提醒大家。 1.瞒天过海伪造证件:其突出特征是伪造单位,伪造营业执照,伪造海关和商检证明,伪造银行票据,伪造提货单证、身份证、工作证、委托书,伪造合同等等,然后利用伪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双倍赔偿:  相似文献   

11.
12.
国家工商局根据《消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于1996年3月15日颁布实施了《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在这个《办法》中,确认了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十三种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这是我国立法上首次以成文的形式对欺诈消费者行为作出的规章规定,对防范和认定欺诈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从现行的我国有关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规则来看,笔者认为原则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欠缺。如笔者亲自处理一起消费者投诉就遇到了法律的“盲区”:一消费者在大连某…  相似文献   

13.
赵云飞只有中学文化,他似乎找不出什么科学的标尺判断这些食品究竟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但他知道,掺杂在食品内的有毒有害物质肯定不会对人有益。正当全国上下对食品造假一路喊打时,他终于将西安蔬菜市场里黑心商贩的掺假内幕告诉了记者。  相似文献   

14.
15.
《企业研究》2006,(5):5
发改委公布了通信行业存在的6类价格欺诈典型案例.提醒消费者警惕类似的价格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预热了一个多月后,"双十一"电商价格战在11月11日零时火爆上演。参与此次"双十一"价格战电商数量众多,除了天猫商城之外,京东、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1号店、亚马逊中国、易迅网、当当网等也纷纷加入,为"双十一"的价格战拼命吆喝。11月11日"光棍节",本是一种流传于年轻人中的娱乐性节日,却因电商的疯狂促销变成了网购节。11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今年"11·11"促销总销售额191亿元,同比增260%,创下全球网购最高纪录。在这华丽的数字背后,也  相似文献   

17.
18.
近段时间,国际超市巨头家乐福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是部分连锁店存在价格欺诈行为。国家发改委经过广泛调查取证,将其欺诈行为归纳为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
毕名 《上海房地》2001,(6):39-40
不久前,大连市某法院受理了一起商品房买卖纠纷案,购房焦先生看中了某开发商销售的一套价值21万余元的商品房,买完房后却发现开发商没有销售许可证,房屋质量也并非开发商所称的“优质”,而仅为合格,于是,焦先生一纸诉状将开商告上法院,并要求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判决开发商双倍赔偿其42万余元,一审法院支持了购房的诉讼请求,被告开发商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一审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后,认定发开发商的行为不构成欺诈,故对原告要求依据《消法》第49条双倍返还其42万余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没有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