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色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百色地区地处广西西部,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为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具备了极好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山区历史上形成的单一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为了扩大粮、蔗种植面积,采取掠夺式的生产方式,进行毁林开荒。目前,全地区垦殖指数约17%,占耕地面积5%的25”以上的坡地仍在种植,给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据1997年统计,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6438.56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530万吨,土地侵蚀模数平均为823吨/平方公里。右江…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 ,难点在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生态环境、彻底消除贫困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长期以来 ,为了解决温饱 ,种植业以广种薄收的粮食生产为主 ,把大片的草地、林地开垦种粮 ,许多地方“上种到山尖 ,下种到河边” ,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之中 ,对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侵蚀模数大于 50 0 0吨 /平方公里 ,年水土流失面积达 82 34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恶化是宁南山区贫困的主要根源 ,…  相似文献   

3.
一、一条新路 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到处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晋西北的河曲县就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面积159.5万亩,占总面积的81%,土壤侵蚀模数为16,500吨/平方公里。据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考察队在曲峪大队测定,洪水含泥量达48%,没有复盖的坡地每年跑土1厘米厚,每亩流失表土6.6立米,  相似文献   

4.
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大型水库—官厅水库建于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其上游土壤侵蚀严重——侵蚀模数大于1500吨/平方公里·年,该水库每年的承沙量达6000万吨,目前已淤达5.8亿立方米,不但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而且也影响到首都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富宁属珠江水系的源头之一,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土地流失面积达2289.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3.4%;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110吨,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加大,造成山体滑坡,冲毁民房和农田、中断交通,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困难,全县农业生产陷入“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据水利部天津遥感院1999年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昭通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307.9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41%,比全省高13.4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41个百分点;在流失强度分级中,轻度占42.91%,中度占39.44%,强度占16.36%,极强度占1.29%,年均侵蚀量4644.万吨,年均侵蚀模数2072T/km^2,年均侵蚀深1.53mm,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个市。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解放初期全国统计水土流失面积15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发展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全国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占世界陆地剥离泥沙总量的8.3%。水土流失造成侵蚀表土,养分流失,每年平均减少耕地6万公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全国各地由于水土流失累计损失的水库、山塘库容达20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5个密云水库的库容。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需要大的国土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力群 《中国改革》2004,(9):61-63,7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千沟万壑的侵蚀环境,不仅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水患的根源,也是农牧林业和非农产业、村镇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根源。千沟万壑的侵蚀环境造成的生产力低下、居民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质量低和行政成本高,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居民贫困的根源。因此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蒲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山地面积广阔,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县1510平方公里(约合226万亩)的总面积中,山地面积占90.6%,水土流失面积占68.6%,共有"四荒"52.59万亩:荒山、荒坡35.91万亩,荒地16.02万亩,荒滩0.66万亩."四荒"荒的是耕地,荒的是粮食,荒的是自然资源,荒的是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农业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黄土高原土址侵蚀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少见的巨大水土流失区之一。它所流失的黄土不仅染黄了一条河一黄河,而且染黄了一片海一黄海。整个华北平原也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主要依靠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这一现象向我们揭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说与黄土的形成同时发生,这是一个地质过程。何况黄土高原现在仍在缓慢地上升。它随着与海平面高差的加大,水土流失的势能也相应增加。可见水土流失的地质过程,并未出现减退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面临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是个涉及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大问题,何况黄土本身又有易被侵蚀的种种特性。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黄土高原有农业丰产的种种条件,也包含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切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1.
一、农林牧 黄土高原是以农为主,还是以林牧为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主张大力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有的则明确提出以林牧为主,也有不少同志认为粮食还要摆在第一位。 我们赞成黄土高原要努力提倡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干旱、水土流失、缺粮是这个地区的三大矛盾。其中,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本地区损失大量的肥土与土地,而且给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巨大的危害。森林草地对减少水土流失效果显著。如固原县的土壤侵蚀模数,灌木林地为375T/km~2,草地为520T/km~2,平缓耕地为2,000T/km~2,而  相似文献   

12.
一、发挥山区优势,加强山区综合治理 1983年建立了水土流失监测站、分别在耕地、荒山,炸蚕场的三种地类六个坡度上设置六个监测点。经四年的监测得到了六个点上的水土流失模数和迳流系数,为山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监测数据匡标,我县微度流失面积234万亩,轻度流失面积12万亩,中度流失面积40万亩,强度流失面积20万亩。平均每年全县流失泥沙量达170.3万吨。流失养份相当化肥量13.62吨,是全县每年施化肥量的1.8%。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青藏高原涅如藏布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面积广、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讨论了高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原、丘陵、风沙地区,潜在着很多水土流失自然因素。由于滥伐、滥垦、滥牧、修路、开渠、采矿等城乡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以及其他破坏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约为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五十年代年均流失泥沙9.12亿吨,其中黄河流域8.3亿吨(约为黄河输沙量的一半),长江流域0.82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土地、淤积库渠,危害工矿、交通、城镇村庄,土壤肥力减退,产生和加重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失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人民生活贫困的重要根源。我省的水土流失还危害着黄河下游一亿多人口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从1980年开始进行全省县级水土保持区划,汇总了县级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经过综合研究,多次论证,汇总1980和1983年两个年度的数字,完成了《陕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县级水土保持区划选编》,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照片40张,图件11幅。 此项成果调查表明,陕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14.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8.3%。全省年输沙量9.12亿吨,其中黄河流域为8.3亿吨。占三门峡以上年输沙量的一半。省内长江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的4%,而悬移质的年输沙量竟是长江年输沙量的12%。  相似文献   

16.
在前不久全国科协举行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和代表把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看作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据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各类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且人为水土流失面积仍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因水土流失加剧的洪涝、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生态经济问题,我国黄土高原的治理问题为全世界所关注,黄土高原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河南等省、区的全部或一部,面积67.8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又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植被破坏、燃料奇缺、粮食匮乏、广大农民生活十分贫困。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鸡鸣公社位于大巴山南麓,地势陡峭,是城口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社总面积12.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2.3万亩,复盖率19%;水土流失面积9.6万亩,占总面积的79%.主要是面蚀,其次是沟蚀,还有崩坎滑坡、农耕外的机械侵蚀.流失量以农耕地为最多,年均每亩流失表土36—45吨;林地、草地5—15吨;年均崩坎滑坡36处(次),崩塌土石12.5万吨;农耕外的机械侵蚀,即烧制陶器、砖瓦,采矿、修路等,每年损失泥土10万吨以上.致使该社部分地方岩石裸露,地貌变形,社内"汛河"河床增高增宽.在解放初,平时举足可过,涨水期也只需用4米长的木板搭桥,而今河床增高1—2米,河流断面扩展为34—47米.今年雨水多,降雨强度大,仅上半年即冲毁田  相似文献   

19.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功能弱 ,稳定性差 ,自身恢复能力差 ,加上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1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 ,西部地区 4 0 %以上的土地已经出现水土流失 ,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 0万平方公里的 80 %。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到70 %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大约占 1/ 3,其中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为 37% ,出现“石漠化”。水土流失不仅…  相似文献   

20.
“我区7年时间防治水土流失982.4平方公里。”这是记者日前从全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大会上获悉的。自治区水利厅专家介绍,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小型县份的土地面积。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全区共审批各类水土保持方案4668个,督促生产建设项目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118.2亿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积982.4平方公里,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185件,人为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