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伴随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的生活品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并且是影响境外人员选择城市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国平     《杭州研究》2007,(1):3-8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战略资源,已成为企业、城市甚至国家竞争的焦点。培育和提升品牌,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的城市品牌,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打造这个品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宋丁 《特区经济》2007,224(9):19-21
深圳与里约热内卢作为中国和巴西各自的重要旅游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存在许多共同点,然而,由于两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不同,在旅游城市的建设方面又存在不少差异。里约热内卢作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其发展和建设的经验对深圳以及中国其他旅游城市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杭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经济学意义上的“生活品质”是指人们由于各种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福利。生活品质高低应该由社会对居民的“供给”以及居民对生活的“需求”两方面来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已经位居前列,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协调发展、公共产品供给、社会信用和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生活品质提升的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杭州目前经济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上。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业创新"、"做强做优"、"文化文明"、"民生民主"为工作重点,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相似文献   

6.
辛宇  赵亮 《天津经济》2022,(7):12-19
当前,天津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于城市比较的视角量化研判天津消费现状,对促进天津消费增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津消费增长形势的基础上,选取20个指标,详细比较天津与重点城市的优势和差距,指出天津的消费规模与实现能力位居中游,消费配套设施和消费吸引力弱势明显,但消费服务的认可度较高。针对短板,结合当前消费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7条加快推进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杭州实施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新战略,面临着精神文化、思维习惯和政策体制上的一系列潜在障碍。本文从影响杭州生活品质提升的体制文化症结分析入手,提炼出通过营造体制文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值得注意的几个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杭州研究》2007,(1):21-25,29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追求人的幸福最大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本文通过对若干组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评价指标的分析,指出杭州目前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的对策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杭州研究》2007,(1):44-49
本文从历史、环境、社会、物产、文化、交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杭州市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杭州历史文化渊源之间的关系:悠久的古代文明奠定了生活品质的历史文化基础;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着杭州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了杭州人的生活品质;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杭州的繁荣,为杭州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进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杭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基本保障;深厚而多层次的文化积淀丰富了杭州市民生活品质的内涵;便利的交通促进了杭州人、财、物的交流,全面提升了杭州市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杭州新人文精神既准确地把握了杭州的传统人文特色,又体现了杭州未来发展的要求。它反映了杭州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又展现了新世纪杭州人追求的人生境界、时代精神和创业风范。创建“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是杭州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它渗透的是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理念。新人文精神与“生活品质之城”是一脉相通、相互促进和相互型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鲍航 《宁波经济》2007,(1):21-2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的名句正是今天杭州市的精美写照。金秋时节,人们在这里发现,西湖已经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重现“一湖双塔三岛三堤”全景图;展现出“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市区新格局;呈现出大运河“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的崭新面貌……这些胜景既是杭州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历史见证,也是近年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区扩大区域后,已成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都市。如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使杭州较快成为国际知名城市,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杭州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知名名城”的目标,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董建平 《浙江经济》2004,(20):48-49
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发展旅游有着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来杭,对杭州旅游发展寄与殷切期望。1992年底,小平同志来杭时,对杭州的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在缅怀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对于进一步发展杭州的旅游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10,(20):F0002-F0002,1
都市经济圈,共享品质的“幸福圈”10月7日开幕的2010年第二届杭州生活品质展向人们展示了都市经济圈的特色生活。“‘馆浓缩一城的故事”,城市特色生活馆通过对江南气息的风情小镇、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方兴未艾的特色园区等的互动展示,让参观者品味出一区、一街、一园、一社最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最原汁原味的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6.
英昌东 《杭州研究》2007,(4):126-133
杭州地铁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又是撬动城市化发展的有力杠杆;既是构筑大都市的现实需要,又是推动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强劲动力。它对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将产生重要的战略性影响:落实“一主三副、六大组团”城市战略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人口拥挤、居住环境下降等诸多瓶颈问题;产生倍增的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就业;产生现实的科技需求,带动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节约时间和降低生产生活成本;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应该积极加快地铁建设,为构筑大都市、提高城市竞争力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先进的地铁网络系统提供制度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地铁站点周边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努力实现地铁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地铁建设机遇,发展壮大城市产业,培育品牌企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实现地铁建设与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双赢互动。  相似文献   

17.
周敏  王萍 《改革与战略》2007,23(10):112-115
城市衰退产业的转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选取了休斯敦、鲁尔、洛林、筑丰四个国际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干预、产业调整措施、新兴产业扶植政策三个方面对其衰退产业转型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各城市之间转型途径差异的原因,即经济运行模式、资源条件和产业本身衰退的原因.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城市衰退产业转型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宋勃  高波 《亚太经济》2007,(3):73-77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发现,我国地价占房价的比重与土地资源相对富裕的欧美发达国家美国、瑞典比较接近,远低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地稀缺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和城市规划是影响房价与地价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活品质之城”作为杭州的城市品牌,反映了杭州城市现实特点和综合优势,彰显了杭州的特色。本文从经济学的全新角度,分析了“生活品质之城”概念的产生原因及其丰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杭州如何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