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制造业冲击较大。为应对危机,欧美国家大力扶持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迹象明显。这一趋势将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影响我国产业与贸易的发展。文章对欧美"再工业化"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杨 《商》2014,(7):73-73
美国的“去工业化”问题一般被认为是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的结果,但是作者通过对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归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分析,发现“去工业化”实际上是经济内生演化的结果。推动美国经济内生演化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与供给结构变迁,美国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及美国技术变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意识到经济"空心化"的严重性,因此,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重点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其视为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至今,在促进出口、降低失业率、平衡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再工业化”的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造业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美国拥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先进的装备,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20世纪前半期,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电力、广播、电视、汽车、飞机、家用电器、计算机等领域制造业曾经是美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5.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富士康将在巴西投资120亿美元,专门为美国公司生产Ipod。这是富士康公司迄今为止对台湾本岛和大陆以外最大的投资计划。这也是金融危机以后跨国公司尤其是非金融类跨国公司进  相似文献   

6.
张茉楠 《华商》2012,(5):40-40
当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发达国家,“回归实体”都是一个热门词。但由于各项成本攀升,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我国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来越多,“回归实业”说易行难。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趋势又给中小企业增加了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了美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空心化"的问题,面对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和借贷消费模式的弊端,美国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点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希望依靠技术创新优势发动新技术革命,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进步,从而再次占据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制高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将在高端制造业、制造业产品出口和新能源革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面对这场大变局,中国制造业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中国如果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如何实现整体价值链的升级将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未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欲借"再工业化"重夺国际制造业竞争主导权,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阵地,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前堵后追"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政府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特朗普上台后实施“企业回迁”战略,以恢复美国制造业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会对中关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进行指数化,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美贸易影响.结论为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在短期内阻碍中美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但长期会阻碍中关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国际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即跨国公司的角度,整合价值链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构建了一个基于竞争优势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因的分析框架,并指出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根本动因是谋求竞争优势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孙立坚 《国际市场》2011,(3):18-19,10
2009年11月,当美国政府付出了沉重的救市代价,避免了美国经济因金融大海啸而不得不卷入大萧条的困境之后,奥巴马在充分反思美国华尔街滥用  相似文献   

12.
吴祥娇 《中国市场》2014,(38):35-36
在美国采取"再工业化"的背景下,用"微笑曲线"作为分析工具,分析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附加值;进而,对我国制造企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寻求美国"再工业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为加快经济复苏和增强经济中长期的活力,推出了一系列“再工业化”和加快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最为典型的是2013年颁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一个初步设计方案》。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意味着美国的“官产学研”结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彭文慧 《商业时代》2012,(17):143-144
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体内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应该是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现代产业,实现产业支撑,将利用地方资源要素和吸引外部高级要素流入有效结合,最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时期,纺织行业既经历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的繁荣发展时期,也经历了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的巨大冲击。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纺织工业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保持了行业稳定增长,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行业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8)
为应对"去工业化"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工业的衰退,美国政府实施了"再工业化"科技创新政策。其中主要包含《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工作机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创新新战略:保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繁荣》、《"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AMP)、《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五个政策文本。这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在如下方面:第一,我国政府在创新政策的制定方面应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的智慧与作用;第二,美国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特别注重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第三,美国基于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健全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虽然制造业国际转移仍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但国际服务业转移已蔚然成风,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转移势趋也日渐明显,成为新的热点,而且当前全球服务业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18.
何晓春 《浙商》2005,(3):88-89
梁教授,您曾经提出,中国将以制造业为中心走向世界。难道除了制造业,中国就不可能在别的产业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吗?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变化,影响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展开分析,进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求揭示出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人们现在常常把"冬天"与国际金融危机相提并论,这容易掩盖一个事实:中国企业遭遇到的冬天并非因金融危机而至,只不过是因后者而加剧。当比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