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2.
二哥     
儿时的二哥是个调皮的孩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总爱打架,只要遇到什么不平事,他总是冲在前面。老师对他没办法,父母对他也没办法。星期天父母让我们去割猪草,他总是偷懒,每次都割得很少。但为防止母亲责骂,他就在草下塞上木棒,或放些石头,来欺骗母亲。父母对他很是担心,总说他是我们弟兄三个中最靠不住的人。由于学习不好,二哥初中毕业,就回家种地了。初中毕业回到家后,二哥开始变得成熟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调皮。为了全家的生计问题,他开始奔波、忙碌。他拉过架子车,挣过跑脚钱;他当过小工,挣过苦力钱。经过几年的磨练,他开始学会琢磨事情…  相似文献   

3.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无法为他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但是他非常懂事,从步入校门的那天起,从来没跟父母主动要过一分钱。几年之后,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市里的一所高中,因为学校离家较远,他只能选择住校。父母知道,城里开销大,所以总是给他足够的生活费。他明白,一毛一分都是爹娘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容不得...  相似文献   

4.
他是个笨男孩,对1/2和1/3谁大谁小的问题,一见就发晕。上了中学,老师曾多次捎信给他父母:读书不会在他身上产生奇迹。 对此父母没有责怪,因为他一直都很努力。 父母让他跟一个师傅学裁剪,他学得很认真。师傅说,他将  相似文献   

5.
<正>在美国的一次中国老乡会上,这两个中国人相遇了。他们的命运可真相似:都是亚洲血统,都出生在外交官家庭,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还都是38岁。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个是一家大型食品公司的老总,一个一直在某中学做中文老师,收入菲薄,连参加这次老乡会的漂亮西服都是跟同事借的。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后,这位中文老师感觉自己很失败。他又满心愁绪地讲起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我虽然出生在外交官家庭,可是并没有过上让别人羡慕的生活。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小时候的我一直一个人过,从7岁开始我就自己做饭吃了。孤独地生活了十几年后,父母才把高中毕业的我带到了美国,送  相似文献   

6.
何月  依萱 《经营者》2001,(8):66-67
<正> 我叫何月,我丈夫叫穆仁海,曾经往日,人到中年的我们是普通人眼中羡慕的富裕家庭。事实的确如此,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辛苦拼搏后,我和丈夫从一无所有到挣下了今天千万元的财产。事业稳定,我们还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可是没想到,本来可以过幸福稳定的晚年生活的我们,却在新的千年之际展开了一场呕心沥血的离婚大战。我丈夫大我8岁,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姐  相似文献   

7.
叶和札  成钊 《经营者》2003,(4):44-44
<正> 高某初中毕业后南下广东打工,由于他勤劳聪慧,打工5年下来积蓄了十几万元。有了这些资本,高某时刻都在琢磨着挣更多的钱。2001年5月,高某在郊区租赁了一家私人旅店,20岁出头的小伙子就当上了老板,真叫人羡慕。由于他年轻实干,生意还算红火。但商场如战场,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日趋激烈,年轻的高老板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  相似文献   

8.
某媒体曾先后在2009年、2010年就同一位卡商的回收购物卡赚钱生意经做采访报道,被采访的卡商透露,仅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他们人均可挣3万多元。对于这个数据,着实让许多年轻白领羡慕一把"黄牛党"离你的生活有多远,又有多近?你是喜欢他们,还是憎恨他们?不管怎么样,他们都真实地存在于当今经济社会中,票贩子、号贩子、卡贩子等,似  相似文献   

9.
茅于轼 《中外管理》2011,(7):129-129
根源:拼命挣小钱的精神苏东在2009年9月份的一天来我家,跟我说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的,因为这听上去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观点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河南小伙子叫卢旭东,在北京三里屯市场卖菜。每月靠勤扒苦做,也能挣1000多元,但尽管干了5年,却只能养家糊口。他做梦都想早点富起来。一次,他发现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正认真地挑选一些看上去“精致小巧”的菜品,他很奇怪:“中国人都喜欢挑选大个头的菜品,而老外为什么偏偏挑小的呢?”小伙子多了个心眼,他特地请了个大学生老乡,跟老外聊了起来。原来,这是因为东西方审美情趣差异以及饮食观念不同所致,老外认为小巧的菜品不仅漂亮,而且营养价值高。了解到这个“秘密”后,小伙子每次进菜都挑同行们不喜欢进的小巧菜品。由于他的菜品紧紧抓住…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企业文化》2011,(7):I0036-I0037
大多数父母都有过这样的苦恼:孩子经常拒绝跟他们对话,尤其讨厌说教、批评。他们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不爱他。小家伙们有什么事都喜欢跟自己的小伙伴分享,也不愿跟父母诉说。当父母遇到这样的尴尬时,时常也会反省自己,如何才能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从以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到与孩子讲道理,然而这种讲道理往往又被孩子认为是无休止的说教。在“对牛弹琴”之后又是一次大打出手。这样的反省与沟通只会适得其反,反而加大与孩子的距离,产生更大的怨恨。  相似文献   

12.
盛蔚 《劳动月刊》2012,(9):41-43
陶菲在网上给我发来她的照片。这是个外表温柔、漂亮的姑娘,眼神中透着一丝倔强和高傲。她说她现在很迷茫,来自父母、男友的压力让她有窒息感,“我很想逃离他们,找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有梦想,也努力追逐,可生活太现实了,不是努力就能成功,可我不想放弃,这真的不可能吗?”陶菲似在诉说,又似在自语。  相似文献   

13.
彭婧 《乡镇论坛》2009,(3):36-36
一切故事从1995年4月20日开始。25岁的谢莉遇见32岁的余勇,他是个体户,生意失败债台高筑,正值穷困潦倒时,她却从人人羡慕的医院辞职.义无反顾地跟了他.“现在我们都一样,都是没工作的人了。”——只因她怕他自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坛一场沸沸扬扬的"国安罢赛"风波把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大连实德总裁徐明再次推向媒体焦点,徐明联手全国知名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头头们揭竿而起,高举"足球革命"的旗帜,跟中国足协较劲,大有取而代之的野心.而支撑徐明在足坛上的张扬和强势,则是他在胡润中国大陆百富榜上年复一年富甲天下的名气.徐明,年方33岁,这位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在足坛和商场上横刀跃马,所向无敌,彰显其作为顶极商人的睿智和霸气,他的成功令世人景仰羡慕.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看来,能站着把钱挣了是最幸福的。我第一次挣钱,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跟着导师接项目,挣了200元。在上世纪80年代,200元不算少了。那时父母给我的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孩子的话,谁是孩子的父母呢?显然是那些投了钱的家族企业的创业者们。父母养孩子,一般来说,即使要饭也会把孩子养大。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更像阿姨,阿姨是来挣劳务费的,不发钱一定会走。“那么,家族企业到底让阿姨来管好,还是让父母来管好?不用讨论,一定是父母来管好”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省桃源县陬溪区的梅溪港村里,三十五岁的李清平,田里活,家务事,样样在行,人勤快,又有一手好缝纫技术。她,在农忙时插秧割稻,农闲时上门给别人缝纫衣服,凭她的双手,挣了不少的钱。李清平的丈夫文承祥原来是村民办教师,两口子恩恩爱爱,勤俭持家,日子比起村里的一般人家算过得比別人幸福。在结婚的头几年,村里谁不羡慕他们的这个小家庭。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文承祥染上了贿博的恶习。他开始还是背  相似文献   

18.
看上去很美汤宏的老家在沈阳市铁西区,父母都是国有企业的工人。他到北京上大学时,父母虽然还没下岗,但当时已经领不到全额工资了。贫穷和无望,是这个家留给汤宏最深刻的记忆。在北京读大学那几年,汤宏的父母相继下岗了。汤宏靠助学贷款和打工勉强维持着学业。窘迫的日子里,他做梦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大二那年,汤宏读了司汤达的《红与黑》,他对书中主人公于连的做法特别认同。不久,他陆续向年级里几位家境殷实的女孩展开爱情攻势。但人家不是嫌他家在外地,就是嫌他一穷二白,不愿跟他来往。汤宏仇恨财富,但同时又强烈渴望能够突然发财。大学…  相似文献   

19.
哲理的故事: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是个大学生,每逢学校过礼拜或放假,他都得赶到他父亲开设的工厂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资去偿还父母为他垫付的学费和伙食开支。在厂里他跟其他工人一样,排队打卡上下班,月底就凭卡片和车间给他评定的质量分和工件的数量给他结算工资。有一次,他因候车晚点而迟到了两分钟,那月的奖金就扣除了一半.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在说企业的竞争优势,经常羡慕那些世界500强,经常羡慕美国之类的国家,我们认为这些公司,这些国家,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他们坐在房间里打打电脑,每年就能挣几十万美金,就能产生微软和好莱坞等,把软件和电影之类的知识产品,卖到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