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谢树方自农业银行恢复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财务管理体制也经过几次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国家利率政策多次调整,信贷向农业倾斜,金融企业新的财务制度实施,农业银行业务量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  相似文献   

2.
剥离专业银行的农业政策金融业务,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产生了历史性的效应。由于受客观环境制约,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只设总行和省分行,其业务委托基层农业银行代理,于是产生了农业政策金融的委托代理关系。探讨农业政策金融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运行中的矛盾,完善委托代理关系的途径,对发展农业政策金融业务、稳定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贷制度是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贷利率的改革既是农业银行内部改革的重要内容,又与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涉及农村各方面相互关系和经济利益。因此,制定合理的利率制度和适当的利率水平,以提高农村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自筹能力,发挥银行动员、组织、分配资金的作用,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对农业经济活动实行有效地调节和监督,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改革农业信贷利率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已成为当今金融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笔者认为,脱钩型模式应该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必然选择。一、行社脱钩模式的理论思考行社脱钩模式就是指把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系统分离出来,把农业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领导管理职能还给人民银行,同时,在资金上与农行脱钩。信用社是独立的经济法人,在遵守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县联社是由各信用社共同入股建立的,负责对辖区的信用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并开办本级经营业务。  相似文献   

5.
信用社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信用社改“官办”为“民办”的需要。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信用社要进行改革,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在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和接受农业银行的领导、监督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存贷业务。农村存款要优先用于农村,多存可以多贷。在保证农业贷款需要的前提下,可以经营农村工商信贷业务。贷款利率可以浮动。”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行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摩擦与协调杨仲元,周策群把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农业政策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这对深化金融改革、强化农业银行的基础地位,均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然而这...  相似文献   

7.
今年国家安排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比去年实际发放数增加一半以上。这是一笔很大的支援农业生产的资金力量。各地人民银行协同有关部門把今年国家安排的预购定金发放好,对于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新高潮,巩固集体经济,保证国家收购农产品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预购定金的发放工作,必须在当地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人民银行要配合农业银行、收购单位和物资供应部門等,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统一安排,统一行动。从人民银行来说,首先,要主动协助农业银行把预购定金、  相似文献   

8.
农业银行是农村资金的集散中心,具有调节农村资金的作用,努力提高农业信贷的效益,是农业银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衡量农行信贷资金效益,笔者认为可从四方面考虑。一看贷款的投向正确与否。农行既要支持农业生产、支持商品的流通及农副产品收购,又要服从国家宏观经济效益,严格执行国家的信贷计划,保证国家信贷计划的实现。二是看贷款支持项目经济效益大小。农业银行在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和扩大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要帮助他(或他们)降低消耗,加速资金周转。三是看是否推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把技术和资金融为一体,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兴农”。四是看银行的经济效益。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信贷资金具有流通性和盈利性。因此,银行本身也要求经济效益。银行的信贷资金既要放得出,按时收回来,又要资金增值,改善农业银行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9.
强化经营管理是农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关键马文胜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专业银行正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但由于农业银行面临农业政策银行的分设,致使资金分流,经营范围相对缩小,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等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拓宽业...  相似文献   

10.
农业银行集约经营的对策研究农业银行杭州市分行课题组集约经营是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客观要求,是农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在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农业银行实施集约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农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摩擦与协调周策群把农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农业政策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这对深化金融改革、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均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然而也不能不看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几十年来台湾农业政策性银行作出相当大的调整。本文即是针对台湾政策性农业银行转型前后业务发展情况的分析,探讨政府政策、法规对其经营的影响。以台湾农业金融发展经验作为中国农业金融体制改革的借镜,并提出制度面及政策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金融业竞争的加剧 ,农业银行要想走出经营困境 ,可选择的途径是围绕市场实施金融创新、客户导向、风险管理、系统网络和以人为本五大战略工程。  一、实施金融创新战略 ,扩大经营生存空间。(一 )创新金融产品 ,拓展经营范围。农业银行在巩固发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基础上 ,要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 ,以提高效率、周到服务为保证 ,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外资银行现有产品模式的同时 ,敢于突破和超越 ,开发原创挑战型金融产品 ,不断拓宽现有产品的功能。当前应在完善代收代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农村金融是国家调节融通农村资金的有力杠杆,是支农资金的重要供应渠道,因此,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千方百计组织农村资金,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投向,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强化管理夯实基础 积极推进我省农业银行“两个转变”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陈子诚1996年,我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指导下,紧紧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这一首要任务,继续做好信贷支农,深化体制改革,加速集约经营,强化内部管理,改进金融...  相似文献   

16.
农业银行作为国家经营农村信贷业务的专业银行,要保持机体活力,就必须坚持企业化的经营方向,实行企业化管理;要保证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实施,就必须采取一些非盈利性信贷措施,让其肩负一定政策任务。农业银行的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农业银行信贷资金必须实行双轨营运的体制。一、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县、市农行是农行系统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基础经营单位,是农业银行的生命细胞。当前,由于受历史、体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县、市农行陷入资金超负荷、财务亏损严重的困境,直接影响了农业银行的整体经营。如何在现行条件及政策空间下,使县、市农行彻底摆脱经营困境,进而走上稳键高效的发展之路,已成为每个农行人必须认真冷静思考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些粗浅探讨。现行条件下县市农行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纵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银行对信用社领导关系的实质按我国现行制度和政策,农业银行对信用社是代表国家和全民所有制对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实行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领导是绝对的,是国家赋予农业银行的职责。其内容有四层意思:一是看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政策要求,农行要过问信用社的业务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起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日益成熟,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的可能性才变为现实.在我围金融体制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分析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成功发展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职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中,把农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相分离,并重新组建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是现时农业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山区基层农业银行应如何操作问题,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作些初步探讨:一、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界定:所谓政策性业务,单从资产方面可理解为:一是国家规定农行用自筹资金发放的扶贫开发专项贷款;二是国家或上级行带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