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演化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阶段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城市居住分异的特点,认为居住分异在空间上已经由大尺度的分异转向大尺度混合、中等尺度的分异,即在城市尤其大城市的内城或近郊区都呈现各类收入阶层居住社区混合现象,楼盘(小区)成为当今城市新的居住分异单元;同时,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演变与住房供给方式的发展、演变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户口、迁移与居住分异——以武汉为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程度很低.转型期间快速的城市化和住房的市场化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迁移迁居,使原来相对均质的单位社区转变为多元的、异质的城市空间,各种新型社区如破旧的移民社区和富有的门禁社区也都应运而生.城市的居住分异日益明显,居住区位也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根据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0.1%按户抽样数据,将市区人口分为市内未迁居居民、市内迁居居民、市外永久移民和市外暂时移民,从户口、迁移迁居和居住的关系分析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居住区位及分异状况.与西方城市相比,武汉市区目前的居住分异和隔离程度不高,但各分区的居住隔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定人群在城市某些区位的分畀隔离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各类人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立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动因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动因.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制度逐渐向商品化改革,同时伴随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空间出现分异现象,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对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比较、分析,明确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应对策略,为防止居住空间分异极端状况的出现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居住空间分异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晶磊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13)
在住宅市场化的同时,中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的居住分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突显出来。本文从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几个方面讨论了居住分异问题,并从土地规划,供给等几个角度探讨了解决的对策,以期实现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扩展,空间性的社会实践场域的竞争加大,城市的居住空间随之进行了重组。系统地回顾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研究,力求在争论中厘清空间分异的若干形态;在综述中透析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动力;在比较中阐释结构和文化解释的异趣及其关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扩大的实证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居住空间结构的合理程度,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城市效率的实现。居住空间变化的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理了杭州市内具有一定规模住宅片区的信息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这些住宅片区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将杭州市居住空间分成主城区老式小区、经济适用房住区、城区中高档小区、新区中高档小区和新区中低档小区等五类。分别阐述了这五类居住空间的分布范围和特点,揭示正在不断演化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并归纳总结不同阶层区划化居住的特征,思考城市摆脱居住空间分异负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住区规划应对策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针对当前我国大城市开始出现的不同收入阶层居住空间分异的趋势 ,从理论上分析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产生的机制 ,并对这一现象引发的社会效果进行了分析 ,从城市住区规划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区别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本质区别是,分异体现了城市居民在居住上的不平等,是支付能力极化和居民社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共生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空间状态.通过对二者的居住空间内涵和形成过程进行区分,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启示是,要解决我国已经出现的空间分异问题要从其形成机理入手,并最终引导城市居住空间向共生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Guangzhou,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urban China, residential mobility behaviors have changed fundamentally in recent decades. While research has been undertaken on the trends and causes of residential relocation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 group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micro‐level processes of residential change, yet the latter underscore urban dynamics. 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through a survey conducted in Guangzhou in late 2012, which analyzes the spatial flows of residential shifts within and between three distance zones—inner core, inner suburbs and outer suburbs—to reveal complex mobility trends. In particular, hukou o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atus, socio‐economic status, the nature and rank of employment, and tenure were found to have varied effects on the probability of inward and outward shifts. More specifically, while outward shifts in recent years mainly involved local hukou holders, families with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a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or those working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were found to be more likely to settle in high‐rise commodity housing in the inner core. The majority of non‐hukou migrants, by contrast, moved within the same street or between adjacent streets within the same suburban area, while ag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omeownership were found to increase an individual's chance of an inward shift.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户籍政策调整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充分剖析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二代优先”的户籍政策调整新思路,即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先于父母双方获得城市常住户口,其基本前提是其父母已经在该城市就业、居住达到一定的年限.这一政策可以较好地与现有落户政策衔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有...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住宅高度形态的三种类型,即低层、多层和高层住宅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住宅高度形态的现状,得出城市住宅高度形态合理选择的结论如下:低层住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住宅形态;多层住宅次之;高层住宅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住宅形态。然后介绍了我国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住宅高度形态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城市住宅高度形态的差异。最后提出了我国住宅高度形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6.
Elvan Ceyhan 《Statistica Neerlandica》2009,63(2):149-182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lasses might cause multivariate clustering patterns such as segregation or association, which can be tested using a nearest neighbor contingency table (NNCT). The null hypothesis is randomness in the nearest neighbor structure, which may result from random labeling (RL) or 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 of points from two or more classes (which is henceforth called CSR independence ). We consider Dixon's class-specific segregation test and introduce a new class-specific test, which is a new decomposition of Dixon's overall chi-squared segregation statistic. We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al properties and compare the empirical significant levels and power estimates of the tests using extensiv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 class-specific tests have comparable performance with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tests based on NNCTs.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we use three example data sets and provide guidelines for using these tests.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差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以人类居住为目的来建造的环境,而居住小区又是人类居住的集中所在地。当前,青岛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建设正面临着由于城镇化加速发展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选取青岛市6个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在科学性、针对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等原则的指导下,选取了4项系统指标和20个单项指标作为青岛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和整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所构建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每个小区的分值,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所调查的小区进行优、良、差分类、分析和评价,从而对青岛市的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镇化"是我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特定体制背景下的产物,自1990年代以来,"城镇化"的背景和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单纯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矛盾突出,实现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战略转变迫在眉睫.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不仅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