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群 《海南金融》2010,(2):65-68
本文基于监管者声誉和公信力的视角分析了银行业监管有效性问题,从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银行业业务运营监管以及市场退出监管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监管者声誉和公信力对被监管者行为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即拥有良好声誉的监管者在准入监管中审核要更加严格.以保证获得准入资格的银行最优;监管机构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管,按照制度办事,代表政府实行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查获银行的不规范行为,银行为了维持和增强来自监管者的“声誉溢出”,加强自身的声誉建设,也自觉减少采取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动机:在市场退出监管中,监管者出于声誉维护而避免了救助不足和救助过度行为,避免了过高的救助成本和社会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银行监管发展轨迹看我国银行监管的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俐 《中国金融》2000,(4):50-51
银行业以货币经营为主 ,具有资金杠杆率高、创造信用的特点 ,是金融风险积聚和易发的领域 ;同时 ,银行的业务涉及面广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因此 ,如何防范与化解银行风险 ,实施卓有成效的监管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对演变中的国际银行监管方式条分缕析 ,辨其利弊 ,择其优而从之 ,对我国银行监管的顺畅实施必将有所裨益。一、国际银行监管方式的发展轨迹   1 行政命令式这是比较传统的、较为粗糙的监管方式。通常是由银行监管当局直接对银行发布行政命令 ,对银行的设立标准、业务范围甚至存贷款利率确定等具体的业务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银行发展为因变量,银行监管系列措施为自变量,影响银行发展的其他重要因素为控制变量,构建了银行发展与银行监管的关系模型,利用数十个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发展与银行监管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外部治理和监管部门独立性均能够显著促进银行发展;资本监管和官方监管对银行发展的作用不明显,银行业务活动的过高限制不利于银行长...  相似文献   

4.
论监管职权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准确和及时地掌握投保银行的经营风险,是存款保险制度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随着金融深化,有一定监管职权的存款保险制度正日益成为银行业危机救助的核心制度安排。同时它的运作也将有助于实现银行审慎监管的目标,是对银行监管体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所运用的监管职权与银行监管机构的职权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建立相关制度的情况下,不会造成银行监管的重复和监管资源的浪费。因此,我国应建立具有一定检查职权的存款保险机构,强化对银行业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公地悲剧模型”论证了银行业实施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协调监管的必要性,并运用面板VAR模型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宏观审慎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银行业集中度”和“广义信贷/GDP偏离度”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从负向反应逐步转为正向反应;给定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流动性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呈现正向反应。这表明单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效应并不完全协调,因此,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导致杠杆倍数过高被认为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依靠资本充足率监管难以有效控制银行的杠杆化水平。2008年欧洲一些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10%以上,杠杆率却只有2.8%左右,大型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说明资本充足率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也为监管者更严格地对待表外业务、衍生品,提供了理由。  相似文献   

7.
加强银行监管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阙方平 《中国金融》2003,(10):32-33
从市场化改革的规则出发,缩小行为监管和合规监管的边界,强化审慎监管和风险监管。根据银行业强度方程式:新权力 银行监督=银行业强度,如果要维持银行业的强度,银行被赋予的权力和自由度越大,对银行监督的力度就应该越大。这种监督体现在两个方面,对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限制和对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着美国银行业的格局。美国银行业将经历一轮市场结构的整合,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程度将进一步上升。随着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复兴,影子银行将继续萎缩,银行的杠杆率进一步降低,盲目做大表外业务和顺周期的经营方式将有所改变。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的全能银行仍将是美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全能银行通过分拆之路从追求范围经济向归核化转变。全球金融危机造就金融监管改革的契机,监管机构将从资本管理、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实施更加全面严格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银行业有两个监管机构——作为中央银行的德意志联邦银行和联邦金融监督管理局(FFSA)。它们在议会签订的协议中列明了两者各自在日常监管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具体监管活动由金融监管中心办公室和联邦银行的区域办事处执行。协议的签订避免了双方的重复工作,提高监管的成本效益。联邦银行的金融监管从不致力于推动金融业朝更集中化的方向发展,但必须确保德国所有的信贷机构都安全有效地运营。瑞士银行业的监管人是瑞士联邦银行业委员会(SFBC,以下简称银行业委员会)。传统上,瑞士的监管当局很少从事现场审计工作,而全部交由持照的外部审计人进行审计。这一模式被称为双重监管体系。与这一监管体系并行的另一项同等重要的制度是行业自律监管,由瑞士银行业联合会(SBA)负责。两种监管的共同目标是促使瑞士银行业的监管既灵活又能达到高标准,从而更好地保护市场投资人和参与人的利益。他们的实践对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调控在金融稳定方面并非风险中性,它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货币政策放松会相应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益补充是有效的,银行杠杆水平越低则其风险承担水平也越低,杠杆率监管会减缓或抑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这也为2018年我国“宽货币紧信用”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就完善并协调货币调控、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03~2013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GMM广义矩估计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该风险承担渠道受银行审慎监管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拨备覆盖率与风险资产占比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成负相关关系,流动性比例与其比成正相关关系。(3)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越高(监管力度越大)的银行,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影响的敏感性越弱,其中前三者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增加,而流动性监管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是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如何加强银行监管这一问题的探讨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为主题,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速览     
《金融博览》2012,(10):48-49
欧元区银行业联盟作用有限9月12日,欧盟根据6月份的峰会协议,提出建立银行业联盟的三步骤规划:首先赋予欧洲央行对欧元区所有银行的监管权,欧元区外的欧盟国家银行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加入这一监管体系;其次,由银行出资设立一个银行破产清算基金以有序关闭问题银行;最后,建立一个欧元区统一的存款保险机制,在银行破产时保护储户利益。新设立的欧元区统一银行业监管机构将成为欧洲央行的下属机构,于2013年7月开始统一监管欧元区系统重要银行,2014年1月开始监管欧元区6000家银行和同意接受监管的非欧元区银行。该监管机构有权批准和撤销银行牌照,对银行提出资本充足要求,监管银行资产买卖,以及对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竞争更为激烈,金融安全问题的紧迫性更为突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转化成金融危机的概率加大,对银行监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这一挑战,我们有必要对事关银行监管大局的监管目标、监管模式、监管内容、监管职能发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强化新时期的银行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加强银行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 ,中央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银行监管 ,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此 ,笔者将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地位与风险 ,以及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就如何加强和改善银行监管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加强银行监管 ,对保证国家金融安全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 ,银行业长久以来一直独占鳌头 ,甚至一度作为金融活动的唯一组织者和操作者。近年来 ,虽然证券业、保险业逐步崛起 ,但银行业在金融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同时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关系公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戈建国  王刚 《银行家》2011,(8):11-15
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导致杠杆倍数过高被认为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依靠资本充足率监管难以有效控制银行的杠杆化水平。2008年欧洲一些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10%以上,杠杆率却只有2.8%左右,大型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说明资本充足率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也为监管者更严格地对待表外业务、衍生品,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杠杆率对银行融资成本与信贷扩张的作用。研究发现,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取决于银行调整的时间,长期内可防止银行规模扩张,而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提高银行杠杆率则显著降低下一期的融资成本,加速信贷扩张;施加杠杆率约束放大银行融资成本的顺周期性,弱化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效果;国有控股银行的融资成本与资产负债扩张速度都明显低于非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18.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给银行业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给银行业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银行监管信息化的外在必然性和内在必然性,提出银行监管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将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是信息化背景下提升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率的必然选择。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完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银行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改变了银行的服务方式、营销方式和经营方式,给银行业的监管带来了挑战。探讨现行网络银行监管制度的不足,完善金融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制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