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满十周年。在这十年里,全球经济跌宕起伏,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各国带来深重影响;新兴市场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入世十年来,中国进入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课题组 《国际贸易》2004,(12):20-23
2004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发达国家经济稳步向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强劲;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贸易的相互影响加强。预计2004年全球  相似文献   

3.
张恒  周鹏 《商》2013,(17):213-213
在过去十年中,经济增长一直处于“快车道”的新兴市场国家,最近遭遇全新动荡,随着经济危机的后续效应的不断蔓延,全球经济目前陷入长期低迷状态,自美国量化宽松退市言论提出以来,新兴市场便迷茫着各种恐慌情绪,各种新兴市场的货币不断下跌。在主权债务危机把欧洲闹个天翻地覆之后,这把野火终于烧到新兴经济体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马光远 《商界》2013,(9):30
在发达经济体重归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将从资本流入转向资本流出,流动性紧缩将引爆过去资本带来的高杠杆,造成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衰退。在过去的5年,肇始于美国次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几乎停滞,政府债务飙升。美国学者莱因哈特和罗格夫的研究认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三年内,发达经济体深陷危机泥沼的情况下,新兴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经济体经济低迷,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增长力量。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多极化:新的全球经济——2011全球发展极》报告中提到,未来十年,我们将见证由新兴经济体引领的全球经济增长,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新兴经济体推动。  相似文献   

6.
柴兴文  廖薇 《商业时代》2011,(25):54-55
全球经济失衡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刚刚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也深受其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建 《华商》2011,(4):14-16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咨询管理公司埃森哲日前携手牛津经济学研究院,采用宏观经济模型,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于2011年4月份发表题为《新一波的增长》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未来十年(2011—2020),全球经济在四大领域潜力巨大,即银发经济、资源经济、多样化的技术以及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1998,(1)
未来世界经济大潮中谁主沉浮?人们对此似乎见仁见智,难下枉断。然而有句俗话说得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许多经济界权威人士预测:如果说20世纪的世界经济舞台上坐庄的是几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21世纪登台亮相唱主角的将是朝气勃勃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被视为下个世纪投资者的"风水宝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境外"淘金者"。新兴市场改写全球经济未来去年四五月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前高级贸易政策顾问、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顿推出一本名为《十大市场》的经济专著,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十大新兴市场逐一进行评述,书中指出"以前,  相似文献   

9.
未来世界经济大潮中谁主沉浮?人们对此似乎见仁见智,难下枉断。然而有句俗话说得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许多经济界权威人士预测:如果说20世纪的世界经济舞台上坐庄的是几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21世纪登台亮相唱主角的将是朝气勃勃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被视为下个世纪投资者的"风水宝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境外"淘金者"。新兴市场改写全球经济未来去年四五月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前高级贸易政策顾问、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顿推出一本名为《十大市场》的经济专著,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十大新兴市场逐一进行评述,书中指出"以前,  相似文献   

10.
原博 《商业科技》2014,(20):195-196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推动力已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迅速,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将自身出口疲软的矛头直指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管制和货币低估问题。所以,一国的汇率制度是关系该国家国内外经济平衡的关键杠杆,研究金融市场尚且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选择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本文归纳分析了近些年来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变化,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结论: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经济绩效更有赖于基本面的发展状况,单从本文的回归结果来看,固定汇率制度带来较好的反通胀作用,浮动汇率则更有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已经过去的2011年对全球经济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也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  相似文献   

12.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推动力已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迅速,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将自身出口疲软的矛头直指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管制和货币低估问题。所以,一国的汇率制度是关系该国家国内外经济平衡的关键杠杆,研究金融市场尚且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选择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本文归纳分析了近些年来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变化,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结论: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经济绩效更有赖于基本面的发展状况,单从本文的回归结果来看,固定汇率制度带来较好的反通胀作用,浮动汇率则更有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粉丝热议     
《新财富》2014,(3):11-11
新兴市场金融危机前夜? 受美联储退出QE,全球流动性收缩以及各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高企、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从2014年1月下旬歼始,新兴市场遭遇新一轮资金外流。2014年以来,全球最主要的24个新兴市场货币中,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3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15.
对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估计与判断。认为全球经济形势好转,新兴市场值得关注;谈及主要问题包括美、欧、日总体的经济情况,新兴市场短期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展望,预测中国经济短期的变化趋势、风险和政策应对,最后是经济增长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经贸总体形势 2002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出现程度不同的好转,全球经济与2001年相比有所改善,但增长速度较年初预计的要慢,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面对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将好于2012年。而且,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将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据统计,今年开年第二周,新兴市场基金获得近95亿美元的投资,创历史新高。面对新一轮资本流入大潮,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是本版今日关注的核心话题。近期,新兴市场出现明显的资本流入迹象。首先,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大国的货币出现短期升值趋势;其次,在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球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放慢,但新兴市场的经济表现仍要好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最大的挑战来自通胀压力及货币政策,预计中国在汇率政策方面将变得更灵活。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全球金融结构的调整,呈现出与“美元经济”脱钩的苗头,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变得不再重要,而是说明其他地区的经济地位在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9.
耿群 《新财富》2007,(2):22-24
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2006年毫无疑问是“股票年”。虽然美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但是股市的亮丽表现完全盖过了美国经济疲弱的影响。2006年下半年,以美国股市为首,全球股市经历了一轮多年未见的大幅上涨行情,美国道琼斯工业500指数一路创出历史新高,2006全年涨幅达到16.3%,又在2007年1月12日再创12556点的新纪录高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也不甘示弱,德国股市DAX指数2006年全年累计攀升了22%,英国股市富时100指数的涨幅接近11%,日经225指数继2005年大涨40%后2006年又上涨了6.9%。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涨幅更是蔚为可观,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市场指数(MSCI)2006年上涨18%,其中MSCI的拉丁美洲指数劲扬39.3%,欧洲新兴市场国家上涨33.5%,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也有29.8%的涨幅。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3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20国集团(G20)围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