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延杰生于1952年。他祖籍在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刘邦衣锦荣归的歌风台,离老家不远。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李延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创办了乡镇企业——巴州尉犁县第二建筑公司,在建筑行业取得显赫成绩。1988年,李延杰以振兴地方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依托当地的棉花资源,以过人胆识和超常思路,建起一座小型棉纺厂,率先实现了棉花资源的就地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2.
汉高祖刘邦原是秦时一乡间小吏,无任何凭借,不像项羽等人有显赫的家世。他能够崛起于草莽之间,除了有萧何为他掌管后方,韩信、樊哙、周勃等为其冲锋陷阵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能够运筹帏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头号智囊张良。在最困难的时候,刘邦总是问张良:“为之奈何?”张良智计百出,总能给出最睿智最有效的建议。刘邦则对其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3.
汉朝初年,大臣魏无知向刘邦举荐了降臣陈平。因为深信魏无知,刘邦立刻封阵平为护军中尉。然而没过多久,就有人偷偷对刘邦说:“陈平只有花拳绣腿,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无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现在刚刚做了官,就收受别人的贿赂。重用这样的小人,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4.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常胜将军。他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之后,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出奇兵,打硬仗,连灭魏、赵、代、燕、齐等国,最后率部与刘邦于垓下合围项羽,使刘邦能够得以获胜。由此。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对群臣说:“连军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将其与张良、萧何并称为“三杰”。  相似文献   

5.
萧何是中国古代著名丞相,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的得力襄助:萧何原是文吏,在夺取天下的连年征战中,萧何不曾参加一次战役,未有尺寸之功,刘邦却力排众议,裁定他功冠群臣,因而封邑户数最多。汉王朝建立后,他是第一任丞相,并担任此职一直到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郏县东北隅的许(昌)洛(阳)古道和郑(州)南(阳)公路交会的地方,有一个被人称为天裕物丰的古镇,这就是冢头。冢头镇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原名镇,曾孕育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汉高祖刘邦的大将纪信、汉文帝之母薄姬、清朝诗人仝轨、近代抗日名将牛子龙等:  相似文献   

7.
庄德相老板     
杨轶清 《乡镇论坛》2010,(36):34-34
<正>在中国人的口里有四位著名"老板"——刘邦、刘备、宋江和唐僧。刘邦君临天下之后有一次与臣下闲聊,他说我刘某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抚百姓、给粮草不如萧何,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说完他话锋一转,"虽然我这些本事不如你们,但我能‘将将'——你们服我管"。所以"一无所长"的刘邦做了大老板。  相似文献   

8.
《财会通讯》2006,(9):I0027-I0027
据史籍记载,汉文帝和汉武帝都用卜筮决策过大事。汉文帝的故事,是占卜入长安。 公元前202年,刘邦先后灭掉秦王赢政和楚王项羽,开创了汉家基业。刘邦驾崩后,接替他做皇帝的是汉惠帝刘盈。刘盈做了七年皇帝驾崩了,年仅23岁。刘盈少年登基,且生性仁弱,所以这七年的政权,实际掌握在他的母亲吕后手里。刘盈死后,吕后干脆立个小孩做傀儡,自己临朝称制,直接管理汉家天下了。她把吕姓亲属封侯封王,作为自己的藩屏。这些人权势熏天,被称作诸吕。  相似文献   

9.
骂人者刘邦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6,(19):112-112
左手铁沙掌,右手棉花套,刘邦把“天下”这个陀螺转得轻松自如中国的历代皇帝里,刘邦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见到秦始皇出巡的威仪,刘邦很羡慕:“奶奶的,做这样的男人,挺好。”面对同样的场景,他后来的对手项羽说得干脆利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没有项羽勇敢,但是要比项羽从容得多。他总是被当时的民间精英们推着走,结果就走到了项羽的前面。  相似文献   

10.
史载: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可谓匠心独运。他曾说过“吾之安民治国不及萧何,运筹帷握不及韩信,谋略智计不及张良,然吾唯能知之善用之”。确实如此,刘邦凭借他的“知之善用”统领汉军,逐鹿中原,最终战胜了勇冠天下的楚霸王项羽而成霸业。 刘邦“知人善用”的故事,虽然已逾两千年了,然其“知人善用”的才能,却值得当今领导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培宇  彭锦秋 《企业导报》2014,(20):119+112-119
本文从刘邦简史、名人对其评价等各方面客观分析他的成功,并深刻分他在使用能臣良将上的才能,为中国企业家提升领导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昌的骨气     
周昌在沛县随刘邦一起举义,一路过来,杀过敌。建过功,但与黥布、彭越等人比起来,不过是小儿科而已。待到汉朝初建,他却照样封侯。因此,就有人说,周昌封侯。凭的不是业绩,依托的是高祖刘邦的人情。其实不然,周昌虽功不显赫,却有与众迥然不同的秉性,那便是耿直、刚强、不畏强权、敢怒敢言。大汉初期.萧何、曹参皆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却也对周昌礼让三分,敬畏有加。如此看来,周昌封侯,未必就没有皇帝更深远的考量。  相似文献   

13.
张仓     
《中国总会计师》2010,(3):180-180
张仓是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 秦时张仓任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是一个善于抓会计核算的老手。 西汉时归顺刘邦,萧何因他在秦国做过上计事务.能算计,对管理地方有经验,就推举他以列侯身份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事宜。张仓走马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人不能太有本事,太有本事了就难免要骄傲,一骄傲就目中无人了。这样的人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是个平庸的世界,你有本事已经够不讨人喜欢了,又骄傲就更惹人嫉恨。西汉初年,韩信很有本事,战场上一肚子韬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刘邦带出了困境。刘邦的天下,难道不是韩信替他打下的?韩信太有本事了,于是便遭人妒忌。不但大臣妒忌他,刘邦也忌讳韩信。于  相似文献   

15.
李世民素有大志,年轻时读书,特别是史书,总觉得那些开国皇帝没有很好地善待功臣,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很有点痞子作风,人一阔脸就变,把韩信等一批替他打天下的“狗”都给“烹”了,实在不像话。于是,他决心自己若有那么一天,一定要让那些追随自己的功臣旧部一个个都得到优待,让他们有福同享。等他真的做了太宗皇帝后,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6.
张良--刘邦的首席谋士,曾为汉朝的建立及稳固作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能谋善谏也是值得秘书工作者参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刘邦用人、诸葛亮观人、李构识人、拿破仑选人,方法可能不一,但道理如一。江苏有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老总在用人上总是怪招百出。他提拔员工时有一条是看其有无犯错误。犯一次错误提拔一次,三次提拔下来再看看部下到底是不是金子。这种选人方式成功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18.
刘邦用人,诸葛壳观人,李斯识人,拿破仑选人,方法可能不一,但道理如一。江苏有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老总在用人上总是怪招百出。他提拔人时有一条是犯错误。犯一次错误提拔一次,三次提拔再来看看部下到底是不是金子,这种选人方式成功率高达80%。这也给企业出了一个命题:如何用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影视界的编导们争相拍摄有关楚汉相争的西楚霸王的戏,不外乎是歌颂刘邦、项羽如何的神勇过人、气吞山河,如何的英雄盖世建立不朽的霸业!总之,是顶天立地、扭转乾坤、左右历史进程的人!由此,使我想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借用一位古人的话来评价刘邦、项羽,他说:刘项原来是匹夫!  相似文献   

20.
某日,与一友人闲室杂谈,就范增的为人之道相执不下。友大笑我痴顽不悟、迂腐不堪,并发表了一通高谈阔论,命令我膛目结舌、刮目相看。 他言道:鸿门一宴,范增气得大口吐血,依我之见,范增活该。其原因有三:首先,他胆子大大,在项羽还没有考虑成熟之前,他竟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么大的事情,出了事责任谁负?其次,他太爱逞能,你想,他的主意就一定正确吗?他说刘邦要反,刘邦成一定要反吗?拿出真凭实据来!没有发生的事情你永远都不能证明其存在否。其二,他目中无主,连刘邦几项羽尚且毕恭毕敬、唯唯诺诺,而他总是直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