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出台了"再工业化战略",努力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占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由此拉开了大幕。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如果成功实施,将会在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产业并制定出新的技术和环保标准,这将对我国"世界工厂"的国际分工定位产生重大影响,因而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应对。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由来实质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了美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空心化"的问题,面对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和借贷消费模式的弊端,美国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点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希望依靠技术创新优势发动新技术革命,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进步,从而再次占据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制高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将在高端制造业、制造业产品出口和新能源革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欧美国家实行的"再工业化"政策,旨在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实现美国国内实体经济的复苏。此政策将影响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意识到产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的发展策略会渗透在对外贸易发展政策上,所以文章通过研究山东主要贸易对象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新特点,试图寻找山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特朗普上台后实施“企业回迁”战略,以恢复美国制造业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会对中关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进行指数化,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美贸易影响.结论为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在短期内阻碍中美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但长期会阻碍中关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意识到经济"空心化"的严重性,因此,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重点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其视为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至今,在促进出口、降低失业率、平衡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表现为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的多个层级的协同发展。基于制造业的多层级分布格局,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呈现明显的层级性特点。再工业化战略对其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中端和低端各个层级出台了不同但又互相协调的政策措施。因而,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对其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全面调整以及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构。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上下夹击态势,对我国各层级的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应结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层级性特点,针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每一层级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政策制定尤为关键。去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借鉴他国经验。本文通过探析美国"去工业化"问题,以期更好地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通过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实体制造和经济转型;德国于2013年颁布"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仅不能落后于人,更应借机实现弯道超车。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通知,正式吹响奋进的号角,农业装备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名  相似文献   

9.
<正>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核心环节;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0.
余振  秦宁 《国际贸易》2023,(7):12-21
近年来,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研的关键领域,生物技术也逐渐深度融入医药、农业、能源、材料、化工等行业形成新兴的生物经济产业。为抢占生物经济发展制高点,美国拜登政府采用“全政府”运行机制,聚焦生物技术、生物制造和生物安全三大板块,兼顾“自强性”“专门性”“弱他性”三类政策工具,并辅之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手段,实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在中美战略竞争和生物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将对我国生物经济相关企业以及产业的发展造成风险挑战,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融入全球生物经济网络的步伐。对此,我国可以从优化政策规划、培育壮大企业、创新发展产业、探索中美合作路径以及布局全球“朋友圈”五个方面加以应对,实现自身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五"我国发展战略的主线.经济结构调整不仅包括实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包括金融结构的转换与提升.理论和实证分析均表明,金融结构提升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结构升级及经济实现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金融业也面临着入世后的全面开放问题,需要应对入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探明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关联机制,既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国内外经济问题,美国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开始实施"制造业复兴"战略。美国"制造业复兴"战略的本质,是依托其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优势,通过"现代工厂"建设,围绕"构筑新的优势,巩固既有优势,消除不利因素,创造有利环境"的思路,加快恢复美国相关产业在全球工业生产体系中的竞争力。一、当前美国政府促进工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一)当前美国再工业化的基本思路:立法+专职机构推进美国"再工业化"由政府协调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二者融合的有效措施,力求通过树立"虚实结合"的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方式,实现二者的高效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资产证券化泡沫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虚拟经济的火爆,这些现象使得很多人开始认为虚拟经济已经成为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甚至超过了技术水平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虚拟经济和技术水平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得出了三点结论:第一,在中国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并无显著影响;第二,在中国技术水平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程度也不是很高;第三,技术进步较虚拟经济发展来说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些.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商场现代化》2004,(24):34-35
近年来,我国产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特征及趋势,提出了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并对其实施的政策支持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一)总体概况科技创新被奥巴马政府视为美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增强的源泉。为了增加就业赢得未来,美国政府一直都很重视对国家创新的投资和培育,强调要通过不断地形成新产业、开发新产品以保持美国在科研和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保证其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杜肖伟 《商》2013,(20):287-287
美国再工业化是美国为度过金融危机,回归国内实体经济而提出的政策。在我国制造业转型之际,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势必对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出口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关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并对其给我国制造业出口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贸易方式转变、提升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企业则应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技术人才、实施品牌战略等。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经济的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和创新方式的扩散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另外,二元经济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产业融合对二元经济转型也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借鉴美国信息化发展的经验,紧紧抓住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快速提高我国经济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货当自强     
一个靠制造业立国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实体支撑,所有被资本主导的新经济、新营销浪潮都只能喧嚣一时,注定行而不远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摘下全球制造业王国的桂冠。短短四年后,伴随着中国GDP强势进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中国经济也进入新常态下的全面调速换档期,经济结构、产业升级的压力日益严峻。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工业国推动了"再工业化"浪潮,靠实体经济振兴拉动经济指标的全面提升,将昔日笑傲全球的中国制造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